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8-09-12 10:41胡学艳张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慢性心力衰竭

胡学艳 张琳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时的心功能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并对治疗疾病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检验。结果 本院接受研究的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症状较为广泛,患者若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心脏扩大与心肌功能严重受损,室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此外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症患者的脑钠肽浓度相比未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显著较高,使用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使用B受体阻滞剂的剂量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很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左心室内径关系较大,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患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其出现冠心病的可能性也会明显高于常人,而冠心病患者对自身疾病不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会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引发心力衰竭使患者的心脏及其血管造成不可逆性的结构与功能变化,使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患者则表现为持续性心力衰竭,大概率心脏猝死,而室性心律失常则是造成心脏猝死的重要因素[1]。针对该病的治疗,必须要重塑心室,降低心衰死亡率。今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析患者疾病的临床特点,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患者皆存在冠心病病史,均有心力衰竭表现,经冠状动脉造影得以确诊。患者及家属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他原因引起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46至73岁,平均年龄为(58.9±4.2)歲,NYHA分级结果为Ⅲ级62例,Ⅳ级38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并在患者入院的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血管检测及体测,并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护理人员需时刻监视患者的心电图状况,观察是否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现象发生,并记录在给药前后患者的心脏左室的大小,脑钠肽浓度、评价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等相关状况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0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6%,其中室性早搏有39例,矩阵室速有7例。室性早搏与矩阵室速的发生率与患者左心室内径呈正比例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钠肽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值分析

未发生心律失常病症患者脑钠肽浓度和左心室射血值相比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明显差异,前者脑钠肽浓度为(260.4±14.8)pg/mL,左心室射血值为0.41±0.11,后者脑钠肽浓度为(361.4±19.4)pg/mL,左心室射血值为0.28±0.07,两者具有显著区别。

2.3 患者服药状况

100例患者中出现室性早搏与出现矩阵室速的患者中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使用中药类药物的例数之比分别为20:9:10及1:5:1。同时出现矩阵室速的患者应用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剂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都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因为伴有心室重构与心肌缺血,继而会引发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患者心脏结构出现变化而导致其功能出现异常的状况具较大联系,导致发病率会更高。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而使冠心病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立足点是心肌重构,会导致患者进一步出现心肌损害[2]。

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与其心肌重构有关,会影响患者细胞之间正常的电信号传导,使患者心肌自律性提高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现象发生。同时因为冠心病患者心脏长期缺氧缺血不仅使其心肌离子转运及跨膜运动得到异常转变,使离子泵的功能的到破坏,影响心肌细胞膜的传导性与兴奋性,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缩短,形成折返激动来患者诱发心律失常,同时还使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得到破坏引发患者出现局部代谢性酸中毒[3]。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与心肌缺血抑制存在,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过程中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心脏电活动不稳定性加强并加重室性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很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左心室内径关系较大,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俊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4):80.

[2] 蒋大军,徐亚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03):108-109.

[3] 刘长青.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15869-15870.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慢性心力衰竭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护理探讨
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