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尔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深刻阐释,是对他自己提出的“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遵循,是对30多年前邓小平提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初稿”的赓续,写就了21世纪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篇章”。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科学地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原则性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规律,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市场调节是基于价值规律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关系、竞争和价格波动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是价值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存在相当程度的无政府或无秩序状态,因而自由放任的市场调节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等,造成经济比例失调、资源极大浪费和分配不公等许多经济社会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既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政府调节失灵”,又要用政府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从而推动我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劳动创造价值,人民创造历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基本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马克思系统阐明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分配上必然是按资分配,雇佣劳动者只能凭借法律上的劳动力所有权获得劳动力的价值或作为其转化形式的广义工资,难免陷入绝对或相对贫困化;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应实行按劳分配,而共产主义社会应实行按需分配。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等等。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人民终于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30多年的经济建设使得中国人民富起来,GDP排名世界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环境就是民生,生态环境就是自然力,保护好自然力,才能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马克思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比以往任何私有制都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不断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无政府或无秩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经营的无限扩大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和国民经济周期性地发生衰退和各种危机,以及经济垄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而指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取代私有制,是客观需要和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 《资本论》没有过时。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计划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无序竞争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共产主义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形成了共同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不能实现供给需求动态平衡,也会出现类似状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等。
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给需求动态平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就是破解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之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
新形势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及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上升,超过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导致了利润率趋于下降 ,促使资本集中与集聚导致生产过剩;这与生产力发展应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似是矛盾的。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经济下行和风险增大的边际变化。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突出问题,主动作为,勇闯难关,努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
利润率趋于下降是在生产力水平总体不断跃升基础上的必然规律,反映在宏观经济层面就是“新常态”。只要能不断扩大开放,深化分工,加强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变资本投入,通过“三去一降一补”降低全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生产迂回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能保证生产力水平整体不断跃升下的持续增长。
任何社会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基本框架。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具有反作用。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劳动分工形成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实体性要素,另外自然环境构成自然力,以及科技、管理和教育形成三大知识性要素。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力的本质是人类通过社会化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取决于劳动分工的程度。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技术创新深化劳动分工、提高迂回生产,促进就业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2016年,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就指出: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强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驱动发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其本质是提高社会化的劳动分工水平,提高生产的迂回度。
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新区依然在高基数上保持了较高增长,“十二五”期间,146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年均增长17.4%,其中有18家年均增速在20%以上。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推动“双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战略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2016年纳入火炬统计的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47家,GDP总和达8.98万亿元 (1.35万亿美元),数字比较相当于我国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1%。这一数字超过国内最大的经济省份广东省的GDP(7.95万亿元),高于全球经济体排第12位的俄罗斯(GDP1.29万亿美元),仅略次于排名第11位的韩国(GDP1.41万亿美元)。国家高新区的规模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火炬高新园区相当于全球第十二大GDP经济体,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将近70%,超过国际上创新型国家65%的一般水平。高新区的数据表明,依靠创新驱动,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为实现“两个翻番”提供了自主创新路径示范,是中国成功开创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世界范围下一次产业革命的先行先试的先锋。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党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促使相互作用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形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合力——“创新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力社会构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对此,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才能以实际行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主义宣言》发表170周年和《资本论》出版150周年,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早日铸就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