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提摩太对中英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其在英故居的保护

2018-09-14 02:01穆依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教

穆依兰,顾 军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李提摩太①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生于1845年10月10日,他出生在英国威尔士Carmarthenshire的一个虔诚的浸礼会农业家庭,受到第二次福音派的启发,他于1865年成为传教士,并于1869前往中国。抵达上海后前往烟台。1876年先后在山东、山西青州参与赈灾。之后与中国官员频繁来往,积极参与维新运动。1892年接任《万国公报》和《中西教会报》主编。1901年创办山西大学堂,后组建上海的中国公学。于1916年回国养病,于1919年在英国逝世,享年74岁。(Timothy Richard)传教士出生在距离威尔士大学三一圣徒大卫兰彼得校区6.7 km的Ffaldybrenin村庄。他在中国居住了45年,对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受从小生活环境和19世纪英国现代化影响的他,意识到科学、工业革命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影响了他日后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推动戊戌变法和教育改革活动。现有学术成果主要研究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以及他对晚清政治的影响,但很少有学者提到他作为一个威尔士人在威尔士所遗留下的鲜为人知的遗产。中英两国的人民如何看待和解读李提摩太?他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如何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待这些遗产?本文将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讨论。2019年是李提摩太诞辰100周年,在此时探讨他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对李提摩太的研究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中英两国文化交流,加深中英之间文化的理解。

1 李提摩太对19—21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的影响

1.1 以医传教、办学传教促进了中国医学和教育制度的革新

从1870到1915年,李提摩太用了45年在中国从事宣教活动。在到达中国之初,李提摩太也试图进行传统的传教活动“去小礼堂布道”,但他很快意识到他的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他开始用“以医传教”的形式进行传教,在青州发生霍乱之际用西药救治病人,并开办医学知识讲座,从沿海到内陆,凡他经过之处都带去了西医的知识,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传教工作的早期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在经历了中国北方的丁戊奇荒②丁戊奇荒:1876-1879年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场严重的饥荒,饿殍上千万,史称“丁戊奇荒”。(1876—1878年),目睹了数千英里的灾荒,他深深感受到中国百姓的痛苦,意识到只有启蒙社会大众才能使中国摆脱困境。在灾后,他创办孤儿所,并且引进许多国内外的机器,教会这些孤儿一技之长,以便维持他们日后的生活[1]85。

拯救几百个孤儿并不是他的目的,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开启民智和传播西学的重要性。但是地方政府担心开办学校会引入外国人,不愿投入大量资金在创办学校上。1889年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提倡创办学校的文章:“或谓朝廷每岁费数千万银设立学校,岂非伤财害民之事与?曰:非也,此母钱也,他日之所进比今日所出多也。此其效,观西方之德国、东方之日本可见”③李提摩太:《〈新学>并序》,《万国公报》第二册,1889年3月。。 这篇文章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02年清政府用山西教案的部分赔款建立山西大学,并任用李提摩太担任西学书斋总理,负责任命教师和以西学设置课程。同时期他还参与创办上海的中国公学,并担任校务委员会的主席负责招聘英国教师[1]302-303。至此李提摩太实现了他在中国创办西学的梦想。他在中国倡办西学的实践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清政府推广了他的教育改革方案,在每个省会城市兴建一所近代化的大学,这大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清末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2 将西方科学和技术及政治思想引进中国

李提摩太发现,对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在于其科学发明创造。他决定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普及自然科学认识。他认为,“我遇到的宗教问题中,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是风水迷信……去除这种迷信的最好途径就是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他相信应该用从事宗教事务的同等时间去研究自然科学,因为这是“上帝制定的法律”[2-3]。李提摩太用每月发表演讲、做科学实验等方式,向中国民众及官员介绍西方近代的地理、物理、化学、天文学的知识以及交通和通信技术。这一举动,不仅为他的传教培养了新的土壤,也为他参与政治奠定了基础。

同时,李提摩太还注重向中国介绍西方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重视介绍和引进有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知识④《启蒙心态与救世情节:李提摩太研究》。。如在农业方面他鼓励使用化肥,兴修水利,主张机械化生产以改变旧有的传统生产方式。他写作了《生利于分利之别》《续生利于分利之别》,翻译了《泰西新史揽要》《回头看纪略》,编著了《天下五洲各大国志要》《列国变通兴盛记》等著作,介绍西方各国变法的历史以及工业革命后的新式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并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刊登,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深刻地影响了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思想家。他主张交通和通信方式现代化,主张修建铁路,并绘制地图,为日后修建铁路做了许多准备工作[2]113。他还将自己绘制的一幅世界历史地图集作为见面礼送给左宗棠,使左宗棠对世界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1.3 宣扬改革,主张君主立宪

李提摩太相信温和的变革可以使中国走上民主的道路。1891年李提摩太担任广学会总干事,通过《万国公报》等出版物的影响,大力推广西学,宣传改革,这对维新派及许多重要人士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日后公车上书等维新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李提摩太称为“吾人维新运动的一位良师”。

1.4 如何看待李提摩太及其影响

李提摩太作为一名西方传教士,时代浪潮使他成了古老东方开眼看世界的指路人之一,他的作品向中国介绍了世界历史和西方政治理念及科学技术知识,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清代中国各阶层寻求变革的愿望。在传教活动中,他对于中国不同的宗教团体并不排斥,并没有因为基督教而否认佛教,而是力图用基督教来解释佛教。

但是,其传教运动与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他多次建议中国官员允许英国干预中国修建铁路和民主改革,这反映了他无法摆脱作为英国殖民者一员的局限。他始终认为只有基督化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从根本上他希望中国照搬英国的制度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

2 李提摩太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

2.1 使西方对晚清中国“综合性的启蒙”有所了解

当时,他的同事对他过多参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活动颇为不满,认为他做了很多与传教不相关的事情,“扩大了基督教传教的任务”⑤“Widening vision of the task of the Christian missionary”.。

而西方当代学者却对李提摩太对中国的影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李提摩太是“中国基督事业的记述者和政治家”(a narrative of Christian enterprise and statesmanship in China)⑥Evans.“信仰的行政官和国内改革的倡导者”(relief administrator and advocator of national reform)⑦Bohr ,2000.是对晚清中国的“综合的启蒙”者(general enlightment)⑧TR.。

2.2 翻译佛教经典等,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在文化交流方面,李提摩太不仅把基督教带到中国,而且还将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试图用基督教信仰阐释佛经。他的目的是证明基督教与佛教之间的联系,找到基督教与佛教之间的相似之处。为了在中国传教,李提提摩太认为,首先要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他反对中国学者拒绝外来文化的思想,批评他们传统的夷夏观念,也不同意其他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敌意。他还致力于研究佛教著作,为了研究西藏佛教,李提摩太特别访问了北京喇嘛寺的首席喇嘛;为了理解佛教在中国兴盛的原因,李提摩太研究和翻译中国佛教经文,甚至把《西游记》翻译成英文,并引入西方世界,其特点是显著的基督教化。他的努力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西方汉学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4-6]。

2.3 提出世界宗教大同的思考

他用英文写成的佛教著作Guide to Buddhahood 1907, Higher Buddhism 1910“已经将框架扩大到包含整个世界宗教的经验”⑨T,W,A.。李提摩太提出东西方不是一直处于相互孤立状态,他们被古老的贸易路线联系起来,古巴比伦王国、埃及、印度和中国⑩Richard, Higher Buddhism,47;39.。他对各个宗教的宗谱理论解开了宗教理论模糊的外衣,本质上这些宗教理论是一致的,这将帮助发展人类走向“未来的宗教”(religion of future),他视为“不是一个宗教垄断一切,而是这些宗教联合在一起,由每个宗教最好的一面共同组成”⑪Richard, Higher Buddhism,33-34.。他写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基督教包括新教有能力使全世界每一个人都信仰它,由于现有的方法行不通,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取代旧理论。就像新的科技永远在更新、所有的旧有知识为现代科技让步,古代的宗教思想还没有变得现代化。他号召将所有信仰整合在一起,取各个宗教的积极面和神圣面组成一种新的信仰,世界联合在这种新的信仰下[7-12]。

3 如何保护李提摩太的遗产

笔者曾经在李提摩太出生的村里探访他的故居,仅找到少量历史遗迹,村中和他相关的事物仅有坐落在路口的一块纪念碑(图1),一座农场(图2)以及一条以李提摩太命名的路(图3)。他出生时的房子已被村镇理事会重建,他少年时期生活的农场依然有人生活,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屋内陈设与当年相差甚远,只有房屋结构尚在。

图1 村中路口的纪念碑(来源:作者自摄)(图中威尔士语译为“在这座建筑中,李提摩太出生于1845年10月10日。他是浸礼会传教会和威尔士国家给予中国的伟大礼物。”)

图2 李提摩太幼年时期的住宅及农场(来源:作者自摄)

图3 李提摩太出生地的街道(来源:作者自摄)

村民及邻居对李提摩太的事迹知之甚少,只有一位年龄已接近百岁的老人可以讲述他的故事。但他已经拒绝接受采访,并表示他自己已经接受过很多次采访,不希望再和别人谈李提摩太的事情。在李提摩太故居的旁边住着一位快退休的大学教授,通过她了解到村中人口的迁移与变化。因为村中人口少,所以有很多新移民搬到了这个村子里,他们对于浸礼会和村中的历史没有太大认同感。

20世纪嬉皮士的出现与佛教的流行给村中浸礼会的信徒和宗教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浸礼会不再如过去那样拥有众多信徒、定期组织宗教活动。在村中,一座浸礼会的小教堂已经废弃,临近的一座教堂也被改作餐厅。当年李提摩太受洗的教堂距离村子3 km左右,我们按照这位教授所画的地图和联系方式找到了这座教堂,并和组织教会活动的负责人进行了联系。但因故未能进入参观,仅是在外围观看了一下教堂的结构,并试图在教堂边上的公墓里寻找李提摩太家族的墓碑,但是并未找到。

根据我们的口述史采访以及实地调查,当地居民普遍对李提摩太了解不多,或者说他们没有途径了解,我们目前所做的保护和宣传还远远不够,所以保护李提摩太的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对宣传李提摩太的建议和思考

李提摩太的故居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可能由于中英在这类名人故居的保护上缺少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李提摩太故居的位置偏远。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宣传李提摩太的贡献,让李提摩太成为中国和威尔士之间感情的纽带,不仅让两国人民记住这段历史,促进两国更多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

北京联合大学在兰彼得大学所设立的孔子学院一直承担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可以增加对李提摩太的讲解。同时,在李提摩太诞辰100周年之际,也就是2019年,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促进两国学者对李提摩太的研究和交流。

另外,可以开办李提摩太在中国45年的成果展,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优秀的工作会很容易把19、20世纪的中英历史联系在一起,同时展现出中英传统节日礼仪等习俗的对比。可以设置放映室,将李提摩太的故事拍摄为5 min之内的小电影,展陈展览19世纪中国的传统服饰、习俗,并有体验角,可让观者亲自穿上清朝的传统服饰,让观者多层次体验19世纪之际中英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博物馆把威尔士和中国联系起来,促进今后两国文化交流和民间合作。这不仅是对李提摩太应有的纪念形式,更是中英文化深入交流的体现。

猜你喜欢
传教
师者
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析如何做好防范校园传教和邪教渗透
中国内地会在新疆的传教历程
成都教案与启尔德传教活动
浅析1869年—1926年中华内地会在江西传教活动
盐井巴黎外方传教士及其传教考辨
高校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研究*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