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8-09-14 10:50张月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评价思维课堂教学

张月莲

【摘 要】爱因斯坦說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段。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教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堂课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12-02

1 巧设“认知冲突”进行课堂提问,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种问题既紧扣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拓展了化学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教育心理学上,“认知冲突”就是造成对某个问题,学生急于要解决它,但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旦造成这种心理状态,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动力。这时,学生处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

2 借助错解提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必须经常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作出批评和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出现错误一味地给予严肃认真的指正,学生往往因产生思维定势而对教师的批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收效甚微。如果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进行课堂提问,反而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错误”中寻找“正确”,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训练学生思维。

3 精心设计开放性提问,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鲜活个体”,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使提问更加科学。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点提问、小节中的知识总结提问、整理知识提问,还有为激发兴趣而设置理论的实际提问、应用性提问等,这些提问能及时优化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老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思维的广阔性指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全面的看问题,即对同一问题或现象要多角度的思考、多因素的分析、多方法的解决,这也是作为一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这样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评价,能达到发现并纠正错误,优化解题策略,弥补知识缺陷。另外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训练,还可以克服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来,扩大了课堂的内涵和延伸,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的天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4 重视课堂提问的鼓励作用

就是要精心设计提问,使问题具有激励作用。如纯粹识记性问题,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它是教学停留在简单灌输的低层次上,久而久之,学生对学科兴趣索然,教学质量必然下降。如为了加深理解“化合反应”这一概念,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一个单身汉,娶个巧媳妇,两家合一家”。要学生猜是什么反应?再如,“兄弟不合闹分家”又是什么反应?同样,若是问题过难,太抽象,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知知识和问题之间悬殊太大,学生望而却步,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胜欲,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至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得到的赞赏或青睐。他们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大都比较单纯和幼稚,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缘于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为此,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为每一节课设计一些高质量,有能力梯度的系列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循序渐进。

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提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条纽带,教师指定学生回答,这本身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首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切忌使用“不太差”“差不多”“仔细想”等笼统的判断语;其次,要客观评价,用词恰如其分,既不夸大其辞,一味赞扬,也不讽刺挖苦,全盘否定;再次,评价要中肯,要切中要害,指出问题不足,扼要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通过提问,然后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加师生间感情。

5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反问

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提问,能迅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理论或专题上,引导他们追忆、联想、运用有价值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合格的教师不会直接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是通过讲授、实验、提问、自学等方式诱导学生去探求真理。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情景,提出新的问题,发表新的见解。因此,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不同意见,是在真理探求阶段的正常阶段,也是质疑启发的必然结果。它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好的教师非常欢迎学生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发表不同的见解,而绝不是仅仅满足于生从师问的局面,有意无意地压抑学生发表各种创新性见解,提出疑难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教师必须提高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分寸,考虑提问的层次,优化提问的方法,多提问一些理性和开放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提问,敢于提问,以问为荣,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有让学生提问的时空,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击点。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评价思维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