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财富价值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

2018-09-15 05:48刘玉飞周颖洁杨政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经济新常态居民消费

刘玉飞 周颖洁 杨政宇

摘要:从理论上探讨了住房价值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与机制,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基准分析发现,总体而言,住房价值对居民家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存在挤出效应,即住房价值并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且这种负面效应在有房贷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强烈。进一步考察发现:就城乡差异来看,住房价值对消费结构的负面效应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就房产数量来看,除现有住房外还有2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其住房价值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负面影响要更小;就收入水平而言,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家庭买房后受到的财富约束越来越小,对消费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也逐步降低;就住房类型来看,从单元房、平房、小楼房到别墅,住房价值对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大。

关键词:住房价值;消费结构;CFPS;经济新常态;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8)04-0017-13

一、引言

中国步入“新常态”,消费拉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李英和陈立华,2014),然而,中国的居民消费一直处于低位徘徊,针对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大约有4种解释:第一,人口因素。学者们认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上升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推升了国民储蓄率(董丽霞和赵文哲,2013;刘生龙等,2012);第二,文化传统与习惯偏好。中国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居民以节俭为主(叶海云,2000;杭斌,2009;程令国和张晔,2011),消费率低;第三,信贷约束。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信贷受限,导致居民储蓄多、消费少,降低了消费率(万广华等,2003);第四,收入差距。基于收入分配理论,学者们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杨汝岱和朱诗娥,2007;陈斌开,2012)。众所周知,消费量的提升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是相伴相生的。消费结构不发生变化,则通常消费量不会有大幅度变动。在某个消费结构上,人们的需求基本是稳定的,消费结构不升级,消费率难以有较大提升幅度。然而,学术界从消费结构难以升级的角度来解释居民消费不足的文献却非常鲜见。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1 000~3 000美元时,消费结构进入加速升级阶段,中国在2001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 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达到3 471.25美元,截止到2015年末人均GDP已达8 027.68美元①。但这一期间,中国的消费结构却并没有表现出同步大幅上升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0—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39.40%和49.10%下降至35.70%和41.1%,十年内分别仅下降了3.7和8个百分点。从2004—2013年,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从33.48%和26.13%上升至34.1%和28.6%,10年内仅上升了0.62和2.49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房价水平也一路飙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1年的2 112元/平方米上升至2008年的3 800元/平方米,截止到2015年,这一数值继续上升至6 793元/平方米,而部分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更是上涨到20 000元/平方米以上②,房价不断攀升使得居民持有的住房价值不断增加,也同时影响了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以往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多个层面考察了住房财富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Gan,2010),一方面,有研究认为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静和屠梅曾,2009),另一方面,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住房财富会抑制居民消费(陈斌开和杨汝岱,2013)。总体上而言,得到的结论并不统一,且没有系统地从消费结构层面来梳理住房财富抑制消费量提升的原因与机制。住房财富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間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鉴于以往关于住房财富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本文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从住房财富的角度探讨了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住房财富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尤其对那些有房贷家庭,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这意味着,背负沉重房贷压力的中国居民,无力进行更多更高级的消费,这也是中国居民消费结构难以升级,内需拉动效应难以见效的重要原因。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新系统梳理住房财富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迁的机制;第二,以微观层面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不同收入层(高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之间)、不同房产数量以及不同住房类型之间的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精确度,获得更可靠、更细致的实证结果;第三,本文还采用了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处理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分位数回归考察了不同住房财富水平的消费结构升级效应,使得本文的实证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文献综述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理性经济人会在综合衡量自身财富水平的基础上做出储蓄消费决策,以便平滑地消费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作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财富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决策。

针对房地产财富效应,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的文献中,Pigou(1943)研究发现,当人们手中持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富裕,此时就会增加消费支出。与此相类似,当人们手中的住房由于房价的上涨而变得更加值钱时,人们就会倾向于进行更多的消费,尤其表现为增加消费的项目,转向更多的进行娱乐休闲、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发展和享受型项目,这就是住房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Yoshikawa and Ohtake(1989)从替代效应的角度发现了“绝望的消费”现象,即房价上涨会促进家庭消费的增长。Gan(2010)研究发现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及纯财富效应。Engelhardt(1996)发现遗赠动机会弱化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Sinai和Souleles(2005)则认为,只有当家庭准备将现有住房更换为更小面积的住房时,住房资产价值增长才会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财富效应。实际生活中,家庭对于住房的消费通常倾向于“以小换大”而非“以大换小”,除非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多数情况下,所谓的“住房财富效应”是不存在的。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经济新常态居民消费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