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蜕变

2018-09-17 06:54郭梦玲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7期
关键词:蜕变中国结构

郭梦玲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现状的分析,得出其对资源、环境、空间的耗费不符合人类永续发展的结论,继而提出应加快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蜕变的论点,并对进行蜕变的原因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经济;服务经济;结构;蜕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已完成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如今,以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但由此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觑,例如有限资源消耗越来越快、环境污染越发严重、产能过剩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更加有效且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而服务经济的低消耗和高效率正符合这个要求,也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加快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蜕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201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值首过半

数据显示,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说明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发凸显,但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仍需加快向服务经济蜕变的进程。

中国的农业经济不景气。农业经济是以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处在全球生产体系的底层,是维系人类社会的基础。由于城市化发展,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并且,由于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土地的可利用率也在降低。此外,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的农业进口不断扩增,其优良的质量以及优惠的价格致使本国的农业缺乏竞争力。

中国的工业经济过剩。工业经济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机器化大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得到强有力的释放,对工业的支持和鼓励,虽然加快了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过度的生产也导致了产能过剩。生产过多,需求拉不动,外销没出路,这是有待解决的大问题。此外,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存在,导致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雾霾天气已成常态,这对人类的持续发展有很大隐患。

中国的服务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为基本生产要素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建立在以农业和工业为基础的物质生产体系基础之上,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首先,中国对服务经济的重视较晚,其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想要追赶上全球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其次,中国只是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大多城市还是主要依靠工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服务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最后,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开始将视线放在服务经济上了,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地被提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总的来说,农业和工业经济由于资源、环境以及市场的限制,发展非常有限,服务经济因其绿色且高效的优势正逐渐成为中国的发展主力。

二、蜕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向服务经济蜕变有恩格尔定律的支持。恩格尔定律指出,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此定律可以定义为物质消费在整个消费比重中的不断下降,也就是说,从需求角度看,出现了一个叫做需求引致的结构变动过程。恩格尔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基本符合一、二、三产业的演变过程,农业部门需求下降,资源转向工业,工业部门需求下降,资源转向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会越来越富强,人民也会越发富裕,较之前相比,对工农业所生产的生活物品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反之,会把更多收入花费在教育、医疗、旅游、教育、金融、通讯等服务业上,所以,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在理论上是必然的。

传统经济结构有其不可避免地诟病。通过对传统经济现状的分析可知,农业和工业消耗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分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战争,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恶魔般地摧毁。此外,当资源被消耗完之后,同样是不可挽救的灾难。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优良的自然环境是生存的前提。然而,人们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土地、阳光等都在饱受过度生产开发的摧残,继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服务经济能够改善资源的高消耗境况。服务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摆脱了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对土地、机器的依赖,也避免了对石油、煤炭等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人力资本是可再生的,所以以此为生产要素的服务业也是可循环发展的。

服务经济符合绿色发展趋势。与传统经济相比,服务业是非物质性的,其产物是无形的,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完成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所以,传统经济对土地、河流、空气、能源的污染在服务经济中都不会出现。服务经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发展服务经济有充足的人力资本。服务业的生产依赖人力资本,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所以生产要素是绝对充足的。此外,服务业的消费也需要足量的消费者。中国的大量人口促进服务业的生产也带动对服务业的消费,因此,向服务业经济结构的蜕变是正确的选择。

服务经济的生产效率高。服务经济是建立在以农业和工业基础的物质生产体系基础之上,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力和资源,且增长速度呈倍数增长,而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的幂数形式增长的。人力资本是无限的,人力知识的培养也是有无限潜力的,服务业的发展是高效的。

服务经济是稳定的发展方式。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生产和消费之间总是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鸿沟,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都要经过市场的流通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服务经济则是现产现消的。通讯、金融、商业的提供者和用户在同一时间开始服务,并在同一时间完成服务过程,期间没有时间滞后,就避免了时间所产生的波动,是一个稳定的经济形式。

三、发展服务经济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发达国家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来看,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较慢。工业劳动效率的长期改进速度是最高的,劳动效率变化也是非常高的。虽然服务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劳动生产率也很高,但是持续的改进效率相对而言却是比较慢的。服务业这种持续改进的速度相对较慢是经济结构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发达国家在农业向工业转变的时候,它的增长速度是超快的。因为劳动效率的改善速度非常快,在工业向服务业过渡的时候,服务业劳动效率是比工业当时的效率高,但是服务业的持续改善速度,其实是慢于工业的。所以,一旦把經济重心放在服务业上时,经济增长总数和速度较之前相比会有所下降。

其次,中国对原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有所依赖。一是热衷于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大项目和暴利的房地产开发,对长效性人力资本投入、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研发创新投入缺乏兴趣和热情,既不利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又压低了消费率而制约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二是长期以低水平加工贸易方式为主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扩大出口,核心关键技术和高增值服务环节被外资和外商控制,对国内服务业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最后,创新要素推动作用日益增强,要素流动和配置机制尚不健全。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较快,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服务经济亟需的高素质人才仍然匮乏,知识、技术、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还不能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创新成果的开发利用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和方式亟待解决。

四、结论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以工业和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不断地消耗有限资源,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经过历史的检验必然遭到时代的淘汰。虽然传统经济违背人类发展,但也为人类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这为接下来的服务经济创造了条件。服务经济以人力资本为生产要素,是一种绿色且高效的经济方式,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经济早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落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的蜕变。

参考文献:

季铸.世界经济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蜕变中国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