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杭州新生代农民的社会交往、媒介接触与城市融入研究

2018-09-18 12:46董书华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生代杭州农民工

董书华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前言:研究缘起和研究方法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本文采纳了学者张国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指那些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1980 年以后出生的、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城市的农民工”①。近年来,杭州以发达的民营经济,良好的创业环境、宜人的生活环境,迅速崛起为继北上广深之后的二线城市,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创业就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杭州的外来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本文以发展传播学为研究视角,立足新闻传播学科和信息学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接触与社会交往进行研究,以发现他们在融入城市方面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进而提出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和应对策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是本研究最初的现实关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28份问卷,对来自江西、江苏、安徽、湖南、甘肃、河北等不同省份、不同行业(建筑、装修、出租、美容和销售等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媒介接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焦点访谈的方法,对46位新生代农民工(其中男性26名、女性20名)了解了他们进城后的媒介接触、城市生活适应及融入方面存在的困难,本文的最后根据现实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人际交往:初来城市的社会适应

人际交往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活动,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状况,考察他们的人际交往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调查显示他们所受的教育远高于他们的父辈,有的人在家乡的小城市读完大专来到杭州,他们部分人有在城市生活的经历。他们对家乡的乡土情结不如父辈那么深厚。从小生活在电视、互联网时代的他们早在媒介中“接触”过城市生活,他们对城市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向往,不像父辈们来城市打工纯属无奈之举,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到城市“寻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最初来杭州多因为老乡、亲戚、朋友的介绍。比如25岁的来自甘肃定西的小石来杭州刚半年,他们因为同乡介绍来到杭州,他们在杭州多做出租车司机工作。“都是熟人介绍,一开始投奔老乡,居住地和工作都是老乡帮忙介绍找到的。”②来自河北做瓷砖美缝工作的小邱夫妇,今年36岁,来杭州打工三年了,因为之前亲戚在杭州做美缝,赚了一些钱,他们就把孩子留给了在家乡的父母抚养,跟着亲戚一起来到了杭州,也做美缝。“因为这个行业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只需要学几天就会了,刚来的时候活儿也是靠亲戚介绍,如果你做得好,业主也会把邻居朋友介绍给你。慢慢地,活也就越来越多了”。③

上边两位受访者都是自由职业者,并且和家庭成员居住在一起,所以孤单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对于在建筑工地、餐馆、美容院、汽车销售等上班族来说,他们一般居住在集体宿舍里,吃住都和同事在一起。最初刚来的那段日子彼此不熟悉,比较孤单。来自东北的在美容院工作的小L说,在这里工作的同事都来自农村,杭州人不可能做美容院小妹,他们做的都是管理工作,“一开始我做得不好,主管批评我,说的话很严重,我心里很不舒服。”④经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人际交往,首先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建立的老乡、亲戚、朋友关系,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强连接”,因为老乡、亲友提供的消息或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来到杭州打工,并且在他们的介绍、帮助下找到工作和居所,在其后的工作中,虽不能经常见面,但是一有困难或者遇到重要的事情,还是最先想起向他们求助或者咨询;正是这样命运互依的人际交往使新生代农名工初入城市得到居所、工作、城市公共资源,为其在城市中的安全落地与之后的顺利起飞做到了很好的保障工作。

其次是他们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同事、主雇等人际交往关系,虽然他们和同事在工作中交往紧密,比如其中一个受访者说,我经常在周末和同事们一起吃饭喝酒、唱K,但是因为工作流动性比较大,一旦换工作后联系也就不多了,除非是谈得特别投机的同事,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⑤对这些新生代农名工而言,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让他们只能局限于与家人、老乡、同学、同事等这种同质性关系的交往中,这种同质性的交往抚慰了他们在城市的孤独感,也帮助他们不断树立留在城市的信心。但是和城市人的交往主要局限于业务往来,建立紧密的人际交往并非易事。他们大多数人尚未发展处完全的都市型人际交往关系,这反映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半现代特征。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大多数人在城市里的生活犹如一个“孤岛”,受访者大都表达了扩大交际范围的渴望,但是缺少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本,难以融入到杭州的城市生活中。

三、休闲娱乐: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大众媒介接触与动机

为了真实观测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接触状况,了解他们的媒介需求,笔者深入到杭州江干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四个城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媒介接触状况问卷调查,包括媒介接触的内容、动机等。本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228份,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03人,年龄均为18 周岁以上、36周岁以下,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6人,高中(包括职高)文化程度以上117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仅有15人。他们平均月收入情况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达不到2018年杭州市市民5384元的平均月收入。因此他们购买媒介产品的能力相对也比较低,数据显示83%的农民工购买的手机在2000元以下。(见表1)

调查发现,电视机拥有率⑥只有23.5%,而笔记本电脑的拥有量也只有25.8%,受访者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电脑的人才会购买电脑,但是手机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达100%,手机上网率达100%。他们在闲暇时间主要用于接触大众媒介,进行的最多的活动就是看电视,占71.6%,其次是上网,占65.7%,再是打网游。(见表2)

总人次为228,本表为多选结果。

对于单身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下班之后用手机上网聊天、看电视是他们的主要休闲和娱乐活动,他们在现实中种种被城里人的轻视或者不被尊重,在网上的虚拟空间里可以得到心灵的安慰,小A是在现实中是一个快递员,每天工作时长达十个小时,“遇到的客户有好的有不好的,态度不好的顾客晚送几分钟就会投诉”,但是在网上跟人聊天,感受不到这种现实中的不平等。(小A,男,来自安徽)20岁的美容院工作的小美平时每个月工资只有1800元,但是小美喜欢上网,除了微信、QQ等聊天工具,她每天都喜欢看韩剧和电影,喜欢韩剧里男生很帅、有钱又体贴,这种替代性的剧情满足了现实中她不可能得到的生活,沉浸其中,可以让她暂时忘掉现实中的无奈。

对于携带孩子前来杭州打工的夫妇来说,他们的自由时间相对于单身者少了很多,来自江西的小C夫妻业余时间主要是照顾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做饭,有时间的时候看看电视,但是没有时间看连续剧,上网也都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微信、上网聊天通常是有要紧事情的时候才用”。⑦(小C夫妻,32岁,来自江西)

根据调查与访谈的结果,我们发现,大众传播媒介中,新生代民工接触最多的是网络和电视,96.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常使用手机上网,偶尔使用电脑或者平板等设施。他们接触最多的内容是消遣娱乐类节目,他们最喜欢看的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其次是新闻资讯类节目。新生代农民工接触大众媒介的主要动机娱乐,其次是了解社会民生新闻,以此获取就业、健康等与自己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他们对国内外政经新闻并不关心,因为他们认为“距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对自己的就业和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⑧(见表3)

总人次为228,本表为多选结果。

从调查与访谈中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接触出现了两个新的特征:其一,从传统媒体即从报刊、广播、电视转向网络等新媒体,其二,是新媒体的运用中,从PC端转向手机端。手机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最主要的媒介工具。⑨手机最能吸引他们的是互动性:“手机比电视更好玩,可以自己选择玩什么,并且也有视频,在上边可以看电视。所以就没必要买电视了,手机又比电脑便携,如果不是办公特别需要也没必要用电脑,手机全部搞定。”这一观点足以代表大多数的受访者,笔者在田野观察中发现,手机几乎成为他们不可分离的“身体器官”,牢牢地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在跟他们的接触中,观察到他们一有闲暇就拿出手机来微信聊天、看抖音和快手、听歌、看电视剧、浏览网页、购物或者玩游戏。

表1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情况表

表2 杭州新生代农民闲暇时间活动情况表

表3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接触媒介内容情况表

四、职业拓展与交往扩大: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在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体现在电视和网络对他们职业意识的塑造上,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大城市,无论是从现实生活还是从多元的城市传播渠道中都感受着自己和城里人的差距,他们逐渐认识到要想在大城市里生存立足,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他们从网上查找创业、学习所需要的信息。来自江苏的28岁的小Z于2015年刚来杭州的时候不满足于自己最初在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因为看到电视上的xx技校的招收厨师电视广告,咨询了同样在杭州事业单位工作的叔叔和老乡的意见,又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选定了一家,后来学了一年多,现在一家西餐厅做厨师,他觉得自己选对了道路。小薇是一个在服装厂做加工的女工,她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开一家服装网店,她最近经常上网查询开店要做的准备。他们好多人就是受到了电视、网络上广告和资讯的影响,萌生了学习新技能的意识。随着在杭州生活的时间渐长,他们掌握了在城市生活的经验,并且学会了利用新媒体来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其次,媒介拓展他们的职业空间和他们的交际范围,最初他们通常通过熟人网络在杭州找了第一份工作,在打工初期,他们主要依靠初级群体来获得工作和城市工作的信息。但是城市毕竟不同于乡土社会,需要开拓社交圈才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我们的调查发现,他们在杭州的第二份工作有不少自己是从网络、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上找到的。

在互联网下长大的这代人十分注重媒体的交互性体验,而城市媒体恰恰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充满互动的媒体环境,网络游戏,聊天工具,这些互动都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愉悦。使他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手机网络最吸引新生代农民工的,是社区和交流的功能。⑩在同仁堂药店做药剂师的小S中医学大专毕业,是一个中医药爱好者,他平时喜欢逛知乎,喜欢回答跟中药有关的知识,通过跟其他用户的互动他得到了一种专业上的提升,也获得了专业成就感,他在网络社区上认识了具有共同爱好中医的人,他还参加过几次中医爱好者组织的线下活动,比如上山识药等活动。

新媒体的普及大大拓展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空间和交往渠道,使社会资本的扩张变得更加容易。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生活中离不开手机,手机是他们和家人朋友联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他们在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的工具。

五、困境:城市适应中的信息壁垒和现实障碍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之所以凸显,是因为这一群体的特质,生命事件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与他们的父辈有了很大差别,他们的父辈大多数因为文化水平较低加之20年前的经济远没有现在这么繁荣,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他们来到大城市只能从事建筑、保洁、绿化、运输等重体力工作。他们的父辈家庭负担重,外出打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赚取收入,他们对城市有着过客心理和城乡流动“候鸟式”居住方式,落叶归根,农村才是他的最终归宿,而新生代的农民工不再将在城市谋生当作最根本的追求,现在的年轻人的选择比之以前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很多从事美容理发、服装销售、手机维修、咖啡师等行业,对流行的时尚了然于心,他们在打工的同时,对现代化的生活工作方式、社会交往规则,对便捷时尚现代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更加向往,对城市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更加强烈。他们的发展取向从关注工资待遇到更多关注自身发展和前途,他们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在城市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有着更强烈的留在城市自我发展的愿望,更强调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利益和尊严,无论是行为取向还是心理意识他们都逐渐城市化,更加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他们虽然在思维方面较他们的父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卑微的心理成为了他们信息接触和交往方面的最大障碍。最常见的是,部分农民工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来自农村,跟城里人有很大差距,在本人采访到的浙江某高校校园超市收银的30岁的小周,她自觉自己初中没有毕业,而顾客都是高学历人群,跟顾客之间的差距让她难以和他们进行深度的交流。他们提起身边的“我老乡”、“我同学”、“我亲戚”创业成功的例子,总是觉得那个人具有自己所不具备的资质或者外部条件,而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在访谈中发现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自我否定的心理,让他们不敢去尝试和冒险。

六、建议:如何让农民工真正地“进城”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吃穿行住方面和城里人看起来比较接近,具有融入城市的契机,但是作为这个城市的底层,存有自卑心理,缺乏对杭州市的文化认同,无法真正成为市民,他们融入城市的方式更接近“消费式融入”。如何让这个群体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努力:

第一,在制度和法律上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逐步消除农民工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地位。公民权的缺失不仅使农民工难以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及城市公共服务,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差距,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杭州的条件,降低他们在杭州市买房落户、子女接受教育的限制,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工更加乐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们的后代,愿意为融入城市付出更多努力。

第二,努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尽量让他们享受和市民同样的工作权利和福利,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为融入城市创造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

第三,政府应积极探索农民工的组织化模式,充分利用农民工组织在就业信息、教育培训、权益保护、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增强他们对杭州市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

注释:

① 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71页。

② 来自2017年12月9日的访谈材料。

③ 来自2017年12月9日的访谈材料。

④ 来自2017年12月11日的访谈材料。

⑤ 来自2017年12月11日的访谈材料。

⑥ 电视机拥有率的算法是:电视机拥有率=(农民工购买的电视机数量+出租房内拥有的电视机数量)÷受访者数量。

⑦ 来自2018年1月12日的访谈资料。

⑧ 来自2017年12月11日的访谈材料。

⑨ 来自2017年12月5日的访谈资料。

猜你喜欢
新生代杭州农民工
杭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