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营造律动,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8-09-18 23:50陈丽芳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接点律动优点

摘 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鲜明呈现吻合童心、贴近学生、提振气氛的特点。文章强调紧扣节奏、音高、情感三个要素实施体态律动教法,并指出须处理好静与动、神与形、教与学的三种关系,以提升教法的实效性。

关键词:优点;重点;接点;律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0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课题“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2017YXD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丽芳(1978—),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是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一种教法,它融身体、音乐、情感于一体,淋漓尽致地营造出音乐课堂教学的鲜活力。大师远去,神韵犹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愈发为广大音乐教师所推崇,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流。以下,笔者就这一教法的课堂运用谈一些体会。

一、发挥三个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形象的手段,动感十足地呈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兴趣之源。具体而言,体态律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因其有以下三个鲜明优点。

(1)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肢体的好动性、思维的飘忽性是小学生的普遍共性,课堂上很难做到“视端容寂”。手脚乱动、心猿意马往往是他们近乎本能的身心反应。相比之下,小学生似乎更乐意模仿、学习形式生动的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件最好的乐器。他倡导的体态律动教法,强调把身体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道具,通过肢体动作的即兴表演传授音乐知识,诠释音乐内蕴。这种教法呈现了出无与伦比的生趣,迎合了小学生的童趣,体态的律动与幼儿的好动产生了心性共振。

(2)增强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对绝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感知理解能力多在初级阶段,喜欢感性、敬畏理性是他们的心理本能。音乐虽美,曲高和寡,倘若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纵然千言万语也只能让学生索然无味,甚至如坐针毡。课堂中,教师若能运用体态律动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动一动”“演一演”,学生便可以豁然开朗,欣然于心。变灌输为体验,化内在为外显,体态律动弥补了小学生感知力薄弱的缺点,使音乐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3)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特点。一节成功的课,其气氛必然是活跃的。人类远祖以口腔发出声音进行情感表达,那些有韵律的声音便成音乐。而舞蹈起源,则是人类祖先以肢体动作表达心情使然。就此而言,音樂与舞蹈有其相同之处。体态律动强调以拍手、弯腰、摆腿、顿足等原地动作,以及蹦、跳、滑等空间动作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率真而活跃。这些动作虽然不能与高雅的舞蹈相提并论,但同样具有活跃气氛的突显功效。载歌载舞,此乐何极,肢体舞动有效达到了课堂气氛沸点。

二、紧扣三个重点,突出教师施教目标

主次不分,虽千言而无益。抓住教学着力点,便是抓住了一节课的制高点。体态律动强调的是从节奏、音的高低、情感三个要素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体验音乐。

(1)感受节奏的变化。节奏是活的,有紧有松,它就像脉搏一样,随着情绪的变化而产生快慢的变化。节奏的变化营造了多彩的音乐,离开节奏,音乐便杂乱无章。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法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注重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以此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舒缓的肢体动作来演绎慢节奏部分,而在快节奏的地方则以急速的动作进行表现,通过肢体的外在转变,学生便可容易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进而领略音乐的魅力。在教学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彩色的中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用“走、点、点”走步,当听到“还有一只小船一样的岛”这一句时,引导学生走“滑步”,通过体态律动体验歌曲中节奏的松紧变化,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波动。

(2)感受音的高低。音乐除了节奏之美,也美在音的高低错落,不同音高能营造出多彩的音乐听觉天地。音的高低较抽象,教师若只是空洞直白地告诉学生在乐曲中哪些音高一点,哪些音低一点,不如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真切地体验音的高低。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把音的高低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进行比较。例如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欣赏课《彼得与狼》中,音高变化较为明显,小鸟的旋律比较高,听起来显得轻巧,鸭子的旋律比较低,听起来显得笨重。根据音乐,结合小鸟与鸭子的不同形象,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设计出小鸟高高飞、鸭子蹲着走的高低有别的动作。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律动,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出歌曲中音的高低的不同。

(3)演绎情感的刚柔。“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喜怒于形,哀乐于色,抒情是音乐的本质,不同的歌曲自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是人之天性,但是小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有限,要从一首歌曲中准确理解情感所指往往强人所难。体态律动,注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把歌曲作品寄寓的情感表达出来。湘教版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跟着音乐模仿妈妈左手抱婴孩、右手抚摸婴孩的动作来感受母爱,从而能用轻柔、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样学生就能充分领悟母爱的伟大。

三、把握三个接点,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为师之要,在于尽心,更在尽法。“教什么”仅是形式,“怎么教”才是内核,它决定了一节课的目标走向。循循善诱,挥洒有度。教师应该通过得体、得法的课堂教学,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素养,进而培育学生音乐才能。

(1)掂量分寸,处理好动与静的交点。体态律动只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不可过度过量,也不可为了律动而律动。倘若从头到尾都是肢体的律动,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不愿意听讲,课堂教学效果便适得其反。教师应处理好动与静的分寸,做到动静结合、动静应和,才能有效发挥体态律动的辅助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2)着眼达意,处理好神与形的融点。体态律动的中心点不在动作的难度,而在动作的巧度;着力点不在动作的美感,而在动作的达意。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动作的简约,返璞归真,以简单的“形”传递着音乐的“神”。通常,体态律动以一些常规的、简单的动作就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而有些音乐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特性,需要教师特殊对待,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逼真动作。如湘教版二年级下册《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与“红掌拨清波”是中心句,在歌词中先后各出现了三次,传神地表现鹅可掬的憨态与盎然的开心。在范唱前一句时,笔者特意仰着头,尽量伸长脖子。在后一句,则弯曲膝盖,下肢向外撇开迈着鹅步。活灵活现、神形兼备的体态律动,营造了教学氛围。

(3)务求实效,处理好教与学的转点。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将学生感受音乐美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应该注意创设一些平台,多留一点空间,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表现音乐中节奏、音高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无常态,贵在得法。良好的教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凭借,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主要标尺。创立于一百多年前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至今还在各地广为传承,是在于它依然灼灼闪烁于课堂的灵动性、鲜活性。或许,又一个百年之后,体态律动仍以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拨动着学生心弦。

参考文献:

[1]肖 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接点律动优点
铁路道岔转辙机接点维护装置研究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S700K转辙机接点组改造过程控制和研究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ZYJ7型道岔接点组防霉、防潮技术改造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