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先驱者

2018-09-19 09:20李镇西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心灵

■李镇西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充满民主教育的思想。虽然他的著作里没出现过“民主教育”的字眼,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无处不闪烁着民主的光芒:对学生的爱,师生关系的平等,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尊重,让学生的思想燃烧,充满人性的教育……

和别的教育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以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理解。

作者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在一起

在苏霍姆林斯基生活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当今是“科技时代”“电子世纪”“核子世纪”;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当今首先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他进而预言,21世纪将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视为 “人学”,这首先基于他对学生作为“人”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介绍,在父亲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既然是人,他就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学生又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比如,他(或她)是(男人或女人),在学校是班里的同学,在野外是朋友的伙伴,在家里是父母的儿子或女儿,在所住的街道社区又是别人的邻居,在社会又是一个公民,等等;如果再往将来看,他(或她)又是未来的工人、农民、医生、士兵,是未来的丈夫(或妻子)、是未来的父亲(或母亲)……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给予全面的关怀,让他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使他不但现在而且将来都拥有终身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因为完美工作中的创造性,首先就是要认识人、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

他的教育是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就是把学生真正当作“人”。他说:“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教育”,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往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尽量设法点燃儿童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热情;甚至他认为儿童心中本身就蕴含有许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扶持,让其茁壮成长。在 《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中,他强调指出,“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他认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要有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

在师生关系上,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和学生成为平等的同志和朋友:“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他认为,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他特别注重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他认为,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

至今有人仍对苏霍姆林斯基存在偏见,认为他的教育思想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在我看来,这至少是误解。1998年,我到北京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正是在那次会上,我当面提问苏霍姆林斯卡娅:“您认为父亲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当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苏维埃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教育的最杰出的贡献。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贡献,苏霍姆林斯基的探索充满了艰辛和不被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是一位忠诚的布尔什维克,而且始终是一位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点和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改革都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气。他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例如,他在实际工作中深感研究儿童是搞好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因此公开指出,苏共中央1932年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头的地方,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又如,在1955年以前,苏联学校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因素。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的事实,他坚持进行劳动教育。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从1947年起就给毕业生授予职业证书。可是,当赫鲁晓夫在1958年大搞生产教学,劳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这时,他又第一个反对这种过头的做法。因此,苏联就有人称赞他有一种实事求是、敢于“逆潮流而进”的精神。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始终立足于实践,真正面对学生的心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唯上、唯书是从。

据苏霍姆林斯基夫人安娜·苏霍姆林斯卡娅·伊凡诺芙娜回忆,当时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探索一直是充满争议的,很多时候甚至阻力重重,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停止对教育科学和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教育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这就不符合当时苏联教育理论界的潮流和教育官员的口味。他主张对教育对象应该研究,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主张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呼吁重视儿童与大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正确的主张却被指责为 “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不谋而合”。1957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后,对理论界那种“理论脱离实际,装腔作势吓唬人”的不良倾向没有丝毫的妥协。面对各种指责和压力,他毫不动摇,继续自己的教育探索。到了60年代,他已经很少去莫斯科参加苏联教育科学院的会议了。表面上看,苏霍姆林斯基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实际上在他生前,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没能出版。他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还是通过别的渠道在德国出版的。

历史证明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不朽。现在,他那充满人性的教育理论成了全人类的教育遗产。

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拥有自由舒展的心灵并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的思想理论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但是仅仅凭他“要培养真正的人”这一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教育胸襟的博大和教育理想的崇高以及他教育论著中所散发出来的民主思想的芬芳,就足以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高出同时代许多的教育家。

我可以这样大胆地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与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他是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先驱者。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