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协同“OBE”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改革多视角探索

2018-09-19 09:33张海涵陈胜男朱陆莉韩芸
大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

张海涵 陈胜男 朱陆莉 韩芸

[摘 要]教育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结果已公布,伴随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开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应与时俱进,深入探索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的改革措施,从而适应新时期发展对“新型环境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通过“双一流”建设强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结合“OBE”理念优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树立“双一流”建设协同“OBE”的教育理念,面向国际合作,强化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从而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外语课程改革的示范作用,为我国“一带一路”伟大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关键词]“双一流”;面向成果导向;环境工程专业外语;多视角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8-0091-03

2017年,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是不平凡的一年,教育部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多个影响深远的文件和政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文件。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入选一流学科高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1][2][3]。随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全国参评高校155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位列B+。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拥有环境科学、环境材料和环境化学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陕西省环境污染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方面集“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于一体,博士后科研训练后续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西北旱区脆弱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培养了大批人才。

近年来,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突出和复杂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凸显,面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培养和储备新型人才成为关键突破口[4],例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降低、地下水污染、冬季雾霾肆虐等典型复杂环境问题。工科领域的环境工程专业承担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交叉学科有效渗透情况下,教育部发布“新工科”研究[5]。同时,在“双一流”发展背景指导下,本科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遵循面向“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教学理念,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过程输送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高素质综合人才[6]。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教育界及其整个社会更加关注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因此,成果导向教育(OBE)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理念的起源来自于美国,并且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将“OBE”理念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OBE”理念已经开展和发挥其重要作用,在专业工程认证方面表现突出[7]。“OBE”主要涉及内容包括:本科教育想讓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取得所涉及学习成果的主要原因;大学教育怎么样协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如何评判学生已经取得了相关的学习成果。

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方针政策,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如何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与世界知名高校相竞争?这就需要“专业精通+外语娴熟”的复合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8]。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高速铁路”“智能污水处理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标志性成果已经在海外推广和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深入探索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的改革措施,从而适应新时期发展对“新型环境工程”复合人才的需求[9]。

一、“双一流”建设强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针对新型复杂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应该开展嵌入“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10]。在高等教育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更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生命科学、大数据、基因组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已经深入环境工程领域。这样就要求我们针对新的交叉领域,应该设置相应的新课程,如环境基因组学、环境细胞毒理学、环境蛋白质组学、生态环境地理学和环境材料技术,等等。目前的课程体系中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学科和学生对于环境领域新知识和新现象的理解与掌握,必须拓展课程设置,而一个环境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汇总的诊断,涉及生物、化学、流体等方面。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驱动下,应该强化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合理设置新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大纲和考核试题库。

二、“OBE”理念规范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基于“OBE”教育理念,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兼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专业,该专业是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面向“OBE”理念规范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针对每一门课程,从大纲设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深入开展[11][12]。例如,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这门课程,笔者根据“OBE”教育理念和专业工程认证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点对点的修订:细化教学目标(4个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建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及评价依据。实现“教学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有机结合、相互支撑,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确定14章内容和英文论文写作注意事项,建立课程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方法。

三、“双一流”建设协同“OBE”教育理念

我国的“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政策,沿线国家涉及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和中东欧16国。经济带具有复杂的地理分布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建设“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过程中,应该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存在的共性复杂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协同“OBE”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新型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外语,应该增加专业论文写作、环境工程领域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与专业外语表述内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规划,环境工程专业已通过了专业认证,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OBE”教育理念,强化提升“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过程。

四、面向国际合作强化提升专业外语教学

为实施我校的教育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应基于多种的国际合作计划提升本科生专业外语教学[13],包括:“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出国深造获得第二校园的学习经历,选派优秀在校生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波士顿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奖学金留学生项目;国际贸易中心青年专业人员遴选项目等。还可以通过国内外联合办学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办学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本科生环境工程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应用水平技能。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南澳大学成立了“安德学院”,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进入外企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在环境工程专业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可以吸收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经验,提升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张海涵老师作为主要成员,赴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参加了“第6次亚非环境领导人培育计划研讨会”,同参会代表讨论了“Future Earth”环境工程教育主题,探讨了如何开拓环境工程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思路,争取吸收这些高校的长处和优势,发展具有西部旱区特色的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模式。

五、面向新工科强化专业外语有效教学过程

面向复杂环境问题,新工科智能引领“新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复杂环境问题,并且对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学科交叉与发展为有效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和构建新的工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该背景下,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高等院校作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等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基础上,面向新工科背景的多学科交叉驱动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迫在眉睫[14],必须构建新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新工科发展优势,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

六、面向研究領域前沿促进专业外语有效教学过程

在环境工程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环境工程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将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科研促进教学。例如,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演替的现代DNA测序技术内容跟“Wastewater Treatment”章节结合起来,讲授给学生。选取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跟学生分享,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另外,增加学生针对研究结果的国际会议摘要写作、参会报告注意事项等内容。开展“如何在国际会议上做Presentation”为主题的实践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专业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七、面向工程应用前沿促进专业外语有效教学过程

环境工程专业致力于解决复杂性环境问题,将有效的工程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土壤修改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因此,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将环境领域面临的工程难题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同时明确我们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我国目前存在雾霾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雾霾,实现蓝天工程?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环境问题,使学生正确面对我们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随着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直线上升的煤炭消耗量,19世纪末的英国经常出现毒雾事件。英国政府部门随后重视环境保护,以加大投入和加强立法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污染空气的生产、生活方式,伦敦最终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同样的还有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而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同样也未能避免空气污染。德国曾面临相对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以煤铁重工业著称的鲁尔区。经过数十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德国已经基本解决这一问题。那么,我国存在的雾霾环境问题,为我们环境工程学子设置了一道问答题,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环境人的历史使命,必须要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改善我们的环境,实现蓝天碧水。

八、总结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为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15],“OBE”教育理念也为本科生教育指明了方向。基于多年的环境工程专业外语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深入分析国际学科前沿发展,为了培养解决新型复杂环境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构建“双一流”建设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方案,明确“OBE”理念规范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双一流”建设需要协同“OBE”教育理念,基于新工科强化专业外语教学过程,实现有机结合促发展;基于国际合作强化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应用技能;最后,将环境工程研究领域和工程难题融入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学习环境保护专业的历史使命感。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兴林. 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 江苏高教, 2016(2): 40-43.

[2] 王悦,马永红,冯秀娟,王延奎. 面向工程的工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基于MIT与北航航空航天专业的比较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3): 73-77.

[3] 任友群. “双一流”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5): 15-17.

[4] 王永生. 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大有可为[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Z3): 38-40.

[5] 王钱永,任丽清.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0): 38-42.

[6] 孙爱晶,陈怡君,石晓娟. 基于OBE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探究[J]. 高教學刊, 2017(9): 33-34.

[7] 刘毳. OBE视角下高等工程教育学业考试评价改革探究[J]. 教育与考试, 2017(4): 50-54.

[8] 牛显春,张冬梅,贾昌梅,涂宁宇.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大学教育, 2017(4): 147-148.

[9] 许炉生,林春绵,吕伯昇,张宏华,魏秀珍. OBE导向下的环境工程个性化生产实习模式初探[J]. 高教学刊, 2017(10): 9-11.

[10] 荆国林,王鉴,崔宝臣,苑丹丹,江泓.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1-182.

[11] 张秋根,熊辉,魏立安,杨莉, 王玫.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内容优化[J]. 江西化工, 2011(1): 21-23.

[12] 侯长林,罗静,陈昌芸. 地方院校"双一流"建设的策略[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7(6):1-8.

[13] 王树国. 五个“新”全速推进“双一流”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22): 33-35.

[14] 张海涵,陈胜男,朱陆莉,仵红洽. “双一流”建设驱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优化[J]. 大学教育, 2017(8): 47-49.

[15] 王瑜,沈广斌. “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学发展目标的分类选择[J]. 江苏高教, 2016(2): 44-48.

[责任编辑 钟 岚]

猜你喜欢
双一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