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日EPA:不只是渔翁的胜利

2018-09-19 11:45寇佳丽
经济 2018年17期
关键词:贸易协定谈判贸易

寇佳丽

7月17日,欧盟与日本正式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EPA)。这份看似突然,实则水到渠成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着实令外界眼馋。全世界有那么多谈了许多年仍处于举步维艰局面的区域自贸协定,偏偏EPA走到了最后。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世界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搅得人心不宁的时候,EPA站出来说“我成功了”,不免给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感觉。尽管日本政府在公布与欧盟的联合声明时,强调了“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发出了对抗保护主义的强有力讯息”,外人还是不免猜测,EPA到底是欧盟和日本自我保护的利器,还是能给全球贸易带来希望的“白鸽”?

磋商5年终成正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12年11月29日,欧盟召开贸易部长会议,同意启动与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2013年4月,谈判正式启动。

从一开始,欧盟和日本就对谈判的艰苦与曲折有所准备。当时,欧盟内部的英国和德国态度比较积极,但法国和意大利并不看好谈判,因为这两个国家担心日本的廉价汽车会冲击本土同类产品的市场。日本也有自己的担心。该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求较高,很可能被欧盟认定为非关税壁垒,要得到欧盟的认可也绝非易事。

各自“心怀鬼胎”又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按计划,EPA谈判在2015年年底就要达成一致协定;可一直到2016年年底,大家连框架协议的影子都没看到。这个时候,欧盟和日本还在为启动2017年的谈判进行协调。

转机出现在2017年年中。

“2016年,EPA谈判的搁浅,与日本政府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当时,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风头正盛,日本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一定程度上冷落了EPA。同时,TPP在日本国内遭遇严重抗议,如果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再去推进EPA的相关进程,很可能触碰抗议人群的敏感神经,不太明智。后来,TPP久拖不成,特朗普上任(2017年1月20日)后,美国干脆直接退出,日本才更加关注EPA谈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这样对《经济》记者分析。

随后,欧日自贸协定谈判走向成功的步伐快了很多。

2017年7月6日,欧盟与日本达成有关EPA的框架协议,并对外表示希望尽快签订最终协定;同年12月,双方就签署自贸协定达成协议;2018年7月17日,最终协定成功签署。当然,要想EPA真正落地,还要看欧盟和日本各自内部批准程序的进展;不过,目前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2016年,张季风就告诉记者,在所有处于推进阶段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EPA是短时间内最可能取得成功的。

他说:“欧美之间的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东盟发起的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或者TPP,均存在短时间内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欧盟和日本没有。双方没有历史隔阂,也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如今,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加令日本和欧盟体会到“联手”的紧迫感,EPA的签署也就水到渠成。

国际经贸形势波谲云诡,EPA的签订至少可以证明欧盟勇气可嘉。

“关于自贸协定,欧盟统一的对外谈判权属于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欧委会代表欧盟成员国谈判,谈判结果经各个成员国批准,欧委会才能对外签署协议。当初欧盟和加拿大之间的自贸协定(欧加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CETA)谈了7年,因为比利时瓦隆尼亚区的反对,险些毁于一旦。欧盟的很多市场标准会为自贸协定谈判带来麻烦,即便如此,EPA依然成功签署,显示了欧盟的决心。”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诚然,勇气背后还隐藏着谋略。

与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一直以来都是欧盟的对外战略。多哈回合谈判中止以后,面对新兴市场的崛起,欧盟认为多边体系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试图通过双边协定扭转局面,CETA、EPA均為此背景下取得的成果。而欧盟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已于今年5月得到欧委会的批准,即将启动。

近些年,无论在亚洲还是在欧盟,日本的地位都有所提高。欧盟需要一个同盟,既能抵抗美国又能给中国施加压力,日本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对日本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试图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初,TPP谈判还有美国身影的时候,中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每天都会出现有关TPP进展的新消息;相比之下,EPA的“待遇”差了很多。尽管欧盟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体量比不上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体量,上述自由贸易协定仍然值得更多关注。

欧盟-日本自由贸易协定涵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接近全球GDP的三成。在国际贸易中,该体系占据的比重也高达36.8%。欧盟是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日本却只是欧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土耳其之后。两国双边贸易额为1294亿欧元。(均为2017年数据)

EPA一旦落实,定会降低关税、消除双边贸易壁垒,推高日本和欧盟各自的经济增长。日本并非欧盟具有绝对优势的贸易伙伴,自由贸易协定的到来,也很可能改变这一点。另外,日本汽车、电器对欧出口很可能将得到明显提高;而欧洲服装和农产品的价格,也将会在日本市场更具竞争力。

丁纯还告诉《经济》记者:“EPA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涉及新的信息保护制度,属于较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全球贸易规则具有一定引领作用。较大经济体的自贸协定,无论是日本和欧盟,还是欧盟和其他国家,都一定会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这不容置疑。不过,发达国家建立自贸区,短时间内或许难以看到成效,因为双方内部各自的审批程序会消耗一定时间。对于任何有助于全球贸易发展的协定,中国都是支持的,只不过,我们也要借此反思,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外界压力。”

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取得欧盟或其他经济体的认可,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余南平告诉《经济》记者,“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基本不存在强制性标准。

他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单纯从世界贸易組织(世贸组织,WTO)的角度看,我们完成了全部承诺;从深层次看,中国还有一些改革工作需要更彻底地做下去。比如,是否可以用税收优惠代替政府补贴,尽量躲开国际贸易伙伴的指责,这其实也是中国应该明确的改革方向。补贴是大家都讨厌的,税收却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不容他人置喙。”因此,余南平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不小的改善空间。

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教授看来,对中国施加压力并非欧盟与日本的当务之急。

“欧盟和日本签订EPA,主要是因为在现有阶段,美国的行为非常不值得信赖,他们需要或者希望重新构架世界贸易的框架,建立适合新的世界经济形势、适合自己的贸易规则与秩序,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潮流与趋势的主导者。”他这样对《经济》记者分析。

被边缘化的WTO如何改革

讨论世界贸易的新框架,无法避开世贸组织的现状与改革。几乎每一次新的自贸协定的签署,都会引发外界对于世贸组织改革的讨论,而人们最常提出的一个问题便是,“WTO已经被边缘化了吗”。

丁纯认为,WTO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下,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体制下的贸易规则体系得以建立。它主张多边且开放的自由贸易,带来了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的发达国家经济的起飞。借助于此,全球的制造业、贸易均取得巨大进步。然而,近10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有意绕开WTO。丁纯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这些国家认为WTO已不能满足其利益诉求。

“不管欧盟还是美国,常常在公开场合提及WTO的改革,尤其是欧盟,总是公开主张在多边框架下解决现有贸易问题。但是,大家都说改革也不代表大家想法一致,谁都希望改革向着对自己有利的趋势发展。大家也非常清楚,目前的国际贸易,已经进入多边体制和双边体制共存的阶段。因此,发达国家一边试图构建自身主导的新的贸易体系,一边倡导WTO的改革。问题就在于,未来,WTO要怎么改革,往哪里改。”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则对《经济》记者表达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世贸组织表面上看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体系,但背后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发达国家组织构建的双边贸易体系规则,比如EPA,一定程度上会给WTO带来冲击,但并不会令其边缘化,因为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否与WTO保持一致、哪些领域一致、哪些不一致,都还是未知数。

“发达国家另起炉灶,表面上看,世贸组织的作用被弱化了,但这也许是件好事。如果一直以来主导WTO的发达国家都不愿意去遵守陈旧的规则,发展中国家又凭什么遵守呢?甚至可以说,EPA的出现是一种信号,它警告大家,WTO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赵俊杰这样强调。

在他看来,WTO的改革应该朝着给发展中国家更多话语权的方向去努力,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太可能与WTO进行彻底决裂,而要平衡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争端与分歧,就要找到更加公平公正的契合点。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新任国际贸易部部长吉姆·卡尔(Jim Carr)已于今年7月份邀请12个国家地区的贸易代表于2018年10月份共赴渥太华,一起商讨如何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受邀者分别为巴西、智利、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瑞士、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肯尼亚,没有中国和美国。吉姆·卡尔还抱怨,“美国人对WTO抱有诸多偏见,但从未给出任何解决方案”。

此外,2018年7月16日,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在声明中承诺,将就WTO改革开展合作,以迎接新挑战,并为此建立世贸组织改革副部级联合工作组。

世界格局生变,发展中国家要早做打算

接受《经济》记者采访的多位学者都认为,欧盟和日本决定加速谈判并最终签署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特朗普冲击”。美国总统每届任期四年,特朗普2017年年初就任,抛开连任因素,他至少还有两年多的在任时间。如果“特朗普冲击”持续,世界贸易格局是否存在发生巨大改变的可能呢?

陈甬军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看到了世界贸易格局慢慢发生的改变。

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理念,将所有对美国存在的贸易顺差看作“不公平贸易”,宣布退出TPP,并冻结了TTIP的谈判。美国政府决定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之时,欧盟、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均面临威胁和指责,仅有少数经济体得到关税豁免。面对巨大的“美国压力”,日本和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各自的贸易优势,以此对抗来自美国的强大贸易保护势力。

越是面临分歧和争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性越能得到体现。欧盟和日本签订EPA,从侧面说明,“抱团取暖”也有选择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存在明显差异,关键时刻,发达国家“抱”的还是发达国家。而有EPA这样几乎零关税的协议作为先例,发达国家推进双边贸易体制的步伐很可能会更加轻快。

“在EPA签订几日后,7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开启了访美之旅。对于访问目的,欧盟官方表示,是为了与特朗普讨论外交、安全政策等议题。但在当前背景下,关税和贸易也一定是双方关注的重点。”陈甬军如此强调。

尽管美国和欧盟暂停了TTIP的谈判,二者共同催生新自贸协定谈判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更有分析认为,欧盟接受美国G7(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零关税区建议的概率在上升。

2018年6月初,在G7峰会上,特朗普首次提出“G7国家一体化(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概念。据悉,该提议已经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认可。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告诉《经济》记者:“美国目前有选择性地签署双边协定,会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产生排他效应,破坏全球市场的整体性,尤其会隔断全球生产链的内在联系。”

如果仅仅是美国对发展中国家产生排斥态度,局面尚可挽回;如果是G7或者更多发达国家抱团,情况将会如何?在西方价值观围墙之外,发展中国家能否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否与发达国家公平竞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对中国而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要素的配置改革,苦练内功,仍然是最好选择。“尽管欧美标准比较苛刻,甚至带有歧视性质,我们也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坚定目标不动摇,这样话语权才可能属于中国。”丁纯如此补充道。

猜你喜欢
贸易协定谈判贸易
RCEP:中国称,世界最大贸易协定使其有了应对2022年挑战的“有力抓手”
俄乌第五轮谈判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RCEP:中国、东盟今天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并为印度敞开大门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从NAFTA到TPP: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议题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管辖权竞合与协调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