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城: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9-19 11:45张安民
经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发展

张安民

新旧发展动能不断迭代更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多重转向,既催生出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极为严峻的重大挑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考题。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凝聚共识、狠抓落实,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抓紧抓实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谋创新、促转型、强实力,争当县域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山东西部新的增长极。目前已成功培育了山东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高新区,被评为全国唯一的生物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山东省大健康功能食品产业集群,连续7年获德州市综合考评一等奖,连续两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在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县域科学发展排名中,列全省第18位、德州第1名。面对时代考卷,禹城市优势明显、潜力厚植,推进动能转换正逢其时。

思想深刻变革是根本

新旧动能转换,根本是思想的深刻变革,必须革新发展的旧理念,笃行解放的新思想,砥砺担当的宽肩膀,练就成事的真本领。

新旧动能转换,说到底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我们真切感受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战,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大势,更加精准地贯彻省市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汇聚起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合力。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禹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放眼周边、对标先进,我们也看到了经济总量较小、企业群山无峰等短板。如何把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机遇变为竞争优势,来一次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车?这既需要破除藩篱、跳出格局的改革魄力,又呼唤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智慧。一要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摒弃速度情结,打破路径依赖,跳出窄视野、小格局,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二要机制再变革、思路再创新。瞄准发展痛点、堵点、难点,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持续深化“进解促”“三航计划”,优化营商环境。三要能力再提升、作风再转变。激励忠诚干净担当、引导踏实干事创业,克服本领恐慌,弥补经验盲区,磨炼出加快动能转换的“金刚钻”。

产业转型升级是核心

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聚焦优势产业,瞄准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构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一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培育形成新动能的关键,立足禹城实际,我们聚焦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核心产业,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高端分工,集中力量把优势领域做成行业顶尖,力争实现颠覆式、爆发式增长,加快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健康产业,依托全国生物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山东省大健康功能食品产业集群建设,突出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药食同源、特医食品、医养融合等新业态,打造“大健康产业城”。“禹城功能糖”进入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品牌价值达89.12亿元,产销量占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3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以高端整机为主体、关键零部件为基础、新型装备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建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禹城市正在加速向核电、盾构设备、交通装备、重大装备件制造、智能生产线制造等领域迈进,全力打造国家重大装备核心件研发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重点拉长风电装备、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源存储等产业,合理布局一批风力发电项目。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碳碳/碳陶复合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成果转化,推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裕重工梯度硬质合金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为推动现代产业发展,我们除建设研发、孵化、加速等平台外,还大力推进水库扩容、电网升级、5G网络布局、天然气储气站、高速新出口、城市快车道建设等相关布局,为未来发展打开框架。

二要着力培育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产业通过改造提升同样能挖掘出“金矿”。当前,有些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暂时性困难,我们将通过正向引领、机制倒逼、政策扶持等多项措施,用更多资源、下更大力气,推动转型、提质增效,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内涵。一方面,通过政府收回、嫁接改造、破产重组等方式建立“绿色通道”,分类处置“僵尸企业”,为全市发展释放空间。另一方面,围绕农业这个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有利契机,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调优调顺农业供给结构,加速“一优三改”(建立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推广粮改豆、粮改饲、粮改菜),发展优质订单小麦30万亩、优质大豆10万亩、饲用青储玉米6万亩;做优做精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物流、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要着力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本土企业的培植壮大和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更重要的是招引更多、更大的项目,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我们谋划建设了一批高端平台,以园区集聚项目,将为禹城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总投资过百亿元的中央创新区,是德州市三大创新集群区之一;投资80亿元的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整合上下游链条;投资35亿元的协同发展产业园,主要承接北京、济南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投资4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入驻项目均为行业顶尖、国内首创。同时,我们用工程的办法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推进速度、质量和效果。紧扣“四新”领域,储备新旧动能转换项目194个,总投资439亿元;6个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中央创新区核心区、迈特力机械压力机及自动化、通裕大型船用曲臂3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首批新旧动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已全部开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作为领改革风气之先、立开放波澜潮头的“一号工程”,在对标先进、加快发展上打头阵、当先锋。

创新驱动是关键

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发展的创新驱动,必须把创新摆在更加核心的位置,给产业发展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建好创新载体平台。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个最大平台,对标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全力推进“三次创业”,把高新区作为成果转化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工业提速的主战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组布局。高标准建设投资28.5亿元的中央创新区核心区,为四大主导产业提供高端创新要素,打造德州领先的创新集群区。强化运用禹创中心、理想空间、中科禹享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汇聚更多创新资源,产出更多创新成果。抢抓德州被纳入济青烟国家成果转化示范区机遇,建强成果转化体系,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精准对接。

突出抓好招才引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一人一科技一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态势。我们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6家,其中国家级29家、院士工作站6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44.9%;打造了“3国1省4市”创新孵化平台体系,集聚25家高校院所、29支创新团队。江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张友明,海外特聘教授侯士峰等创新创业团队落户禹城,常驻高层次人才129人。连续6年召开科技人才表彰大会,今年设立禹城科技人才日,并拿出3800万元重奖创新创业人才。在5月17日召開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个项目获省科技大奖。

打造最佳人才生态。围绕人才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以产城融合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加大就医、就学、住房等各方面的保障力度,提高人才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持续优化“5331”人才计划,拿出更有魄力、更加震撼、更具实效的引才用才政策,打赢人才争夺“主动战”。高起点布局完善一批适应人才需求、满足人才要求的基础设施,出台“引进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开通禹城至济南人才班车,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生活条件。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创新型企业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现代工匠,让禹城真正成为“活力之城”。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发展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