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对比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8-09-20 01:04冯军屏宋黎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肠壁放化疗直肠癌

蔡 榆,李 烨,黄 辉,冯军屏,宋黎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137)

直肠癌常发病于患者直肠,转移方式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和血道转移[1-3]。如何通过放射影像对早期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治疗之前进行诊断,并准确分期是提升结直肠癌疗效的关键[4,5]。磁共振MRI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通过形态学变化来对放化疗疗效进行评价的技术,通过放化疗之前对直肠癌患者TNM分期进行诊断预测,通过对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进行测定可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疗效进行预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81岁,平均年龄为60.38±16.29岁。纳入标准:①经结肠镜活检检测和两名以上专业医师共同判定为直肠癌;②年龄在18-85岁之间,性别不拘;③病灶距肛距离未超过12 cm;④使用MRI对TNM分期进行预测之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在接受放化疗治疗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⑤未发生远处转移。排除标准:①已经接受放化疗治疗,但还未完成;②未接受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③接受放化疗治疗时已距手术结束时间超过16周。

1.2 MRI检查方法

采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扫描,所有患者均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接受检查前应注意使用流质易消化食物,同时进行清洁灌肠。要求患者采取非腹式呼吸,设置层厚为10mm,常规患者接受T1W1和T2W1常规轴位扫描,非常规患者增加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1.3 TNM分期判定标准

患者TNM分期根据第七版胃癌TNM分期标准[6],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对,判定MRI扫描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1.4 MRI扫描数据采集

待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和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由两名以上专业医师采集MRI扫描结果,判定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比较肿瘤最大截面。

1.5 患者放化疗治疗疗效的分组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注对患者进行分组,肿瘤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组;最大肿瘤直径减小量超过30%为部分缓解组;肿瘤最大直径变化程度介于部分缓解组合疾病进展组之间为病灶稳定组;肿瘤最大直径增大量超过20%为疾病进展组。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T分期的检查结果比较

患者MRI检查结果T1分期18例,T2分期19例,T3分期12例,T4分期8例,T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1.4%、63.3%、50%和72.7%,Kappa值为0.456,表明MRI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一致性,见表1。

表1 患者T分期的检查结果比较

2.2 患者N分期的检查结果比较

患者MRI检查结果N0分期37例,N1分期21例,N2分期5例,N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74%、52.5%和50%,Kappa值为0.650,表明MRI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见表2。

表2 患者N分期的检查结果比较

2.3 患者M分期的检查结果比较

患者MRI检查结果肝转移7例,远处淋巴转移14例,M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7.5%,Kappa值为0.917,表明MRI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见表3。

表3 患者M分期的检查结果比较

2.4 放化疗前与放化疗后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

放化疗治疗后两项观察指标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放化疗前与放化疗后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

2.5 放化疗前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

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两项观察指标显著降低(P<0.05),见表5。

表5 放化疗前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

2.6 放化疗后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

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两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见表6。

表6 放化疗后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

3 讨论

通过MRI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前TNM分期的检测结果可知,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检测准确率较高。可能原因是,MRI检查具有较强的肠壁的分层分结构显示能力,一般不会受到肠道生理性摄取的影响,刻意准确的区分T分期中的各个阶段[6],因此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由于缺乏解剖信息,背景信号受到抑制,因此准确性受到抑制[7,8]。而MRI检查,图像质量较好,能够同时反应病变组织定位信息。MRI检测不会受到直肠空间和运动功能的影响[9,10],准确率较高。

本研究显示,放化疗治疗后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显著降低。可能原因是接受放化疗治疗前,直肠癌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增值比较旺盛,恶性肿瘤细胞密度较大,占据空间较多,对细胞外大分子蛋白质和水分子的吸附作用较强[11]。而接受放化疗治疗后,部分恶性肿瘤细胞坏死,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得肿瘤细胞所处环境也遭到改变。因此,对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放化疗结束治疗后的早期,肿瘤细胞由于发生变性、坏死,使得周围正常肠壁在坏死肿瘤细胞的作用下发生了炎性反应,产生水肿现象。而放化疗治疗结束一段时间后,再通过MRI对直肠癌放化疗疗效进行预测,就会受到炎性肠壁组织对残存肿瘤组织的影响[12]。常规MRI扫描仅通过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判定,而形态学变化相对较迟缓,故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借助其他相关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的对比疗效进行分析,进而提高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MRI对直肠癌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率,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放化疗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显著降低。放化疗治疗后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MRI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对比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后期还应探讨其他检测方法,以提升预测准确性。

猜你喜欢
肠壁放化疗直肠癌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