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DF-1、GM-CSF、α-HBDH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8-09-20 01:05邢立娟王丹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血清

杨 娜,朱 澜,邢立娟,王 佳,许 娇,王丹丹

(1.盘锦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辽宁 盘锦124010;2.辽宁省人民医院 检验医学科)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可通过细胞因子的网络系统影响机体造血、免疫、血管发育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可与CXCR4相互作用,从而对急性白血病具有促进作用[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早期造血阶段具有一定的光谱效应,在放化疗所致造血功能障碍恢复中具有积极作用[2]。此外,急性白血病不仅外周血以及骨髓表现异常,其酶学表达同样存在异常,有相关研究报道[3],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增高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DF-1、GM-CSF、α-HBDH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本研究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DF-1、GM-CSF、α-HBDH 水平,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32.43±9.46)岁。临床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及FAB对患者进行分型,其中28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患者3例,M3患者8例,M4患者6例,M5患者11例;19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患者3例,L2患者16例;T-ALL患者2例,B-ALL患者17例。经治疗后有34例患者完全缓解,13例患者部分缓解,同时有11例患者在2年内出现复发情况,排除患者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同期选择50例在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2.53±8.9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存在可比性。

1.2 化疗方法

针对贫血、高热以及出血者,应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贫血特为严重者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输注红细胞,严重出血患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入血小板或血浆等,同时饮食应使用高热量、高蛋白,并且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此外,应注意患者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卫生,避免糜烂、黏膜溃烂等引发感染,对于已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对其进行治疗前的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从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采用VDLP、CODP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采用DA、MA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对于M3患者则采取全反式维A酸诱导缓解。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复发时抽取观察组患者空腹静脉外周血3 ml,自然凝固20 min,使用2 500 r/min离心处理20 min,取上清液放置-70℃环境中备检。对照组采集标本同观察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DF-1、GM-CSF、α-HBDH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本研究数据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组初诊未治与对照组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比较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未治前其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比较

患者治疗后其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均明显低于部分缓解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初诊未治与对照组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患者复发前与复发后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比较

复发后,患者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复发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复发前与复发后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比较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机体骨髓异常的原始细胞与白血病细胞会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5]。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耐药难以到达完全缓解,或缓解后易复发,仍存在较高的病死率。由此可见,探索能够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评价疗效并判断预后的指标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SDF-1是一种基质细胞与其他间皮细胞、上皮细胞所分泌的趋化因子,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基因定位在10号染色体长臂[6]。据相关研究显示[7],在众多的肿瘤特异性转移中均有SDF-1参与,同时在抵抗化疗药物、黏附与骨髓微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学者相关研究表明[8],肿瘤细胞可通过旁分泌表达SDF-1,从而刺激间质细胞产生TNF-α,促进肿瘤生长。SDF-1与CXCR4可在白血病细胞膜上结合,诱导白血病细胞快速转移至骨髓细胞中,从而可免受药物的作用并可维持其生长能力,从而引起白血病的复发与耐药。有关经研究报道[9],在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株中,都存在SDF-1的异常高表达,而针对SDF-1高表达是否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标志物的研究却较少。Cho BS等学者通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DF-1的水平,结果发现其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血清SDF-1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未治疗前其血清SDF-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患者经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后,其水平则明显降低。上述结果则证实了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DF-1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从而提示SDF-1可作为急性白血病临床检测的标志物之一。

GM-CSF作为机体内一种所必需的造血生长因子,对血细胞的功能以及生成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促进骨髓造血等[11]。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而言,其造血刺激因子分泌以及调控均存在明显的异常,本结果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GM-CS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而在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状态时,其血清GM-CSF水平则显著下降接近与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因急性白血病发病时其白血病细胞迅速增殖,而白血病细胞可自身分泌生长因子,使GM-CSF水平升高。而GM-CSF又可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对白血病细胞的行为造成影响[12]。当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后,机体内白血细胞数目则会明显减少,从而抑制自分泌的GM-CSF细胞因子功能,而对于复发后的患者,其血清水平仍处于较高状态,因此测定血清GM-CSF水平极有可能帮助帮助判断患者病情。

α-HBDH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特异酶,实际是反应了LDH活性,LDH在所有动物组织中均可检测出,且以肝脏活性最高,其次为心脏、骨骼肌以及脊柱。倘若组织受损其血清LDH水平则会明显升高,并且恶性肿瘤的坏死以及恶性增长均可导致其水平异常升高,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13,14],白血病患者体内因基因控制失调使LDH合成明显增加,同时通过细胞损伤促进肿瘤细胞中LDH释放,导致血清LDH水平显著增加,而α-HBDH的水平变化与LDH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而言,患者血清α-HBDH水平异常升高[15]。本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未治疗前血清α-HBD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而治疗后患者达完全缓解时,其水平趋于正常值,达部分缓解时,其水平与正常值具有较大差异。由此可见,血清α-HBDH水平的增高与急性白血病病情相关,可间接反映治疗疗效,同时可判断其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均异常高表达,得到有效治疗后,水平可显著降低。监测患者血清SDF-1、GM-CSF、α-HBDH水平可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观察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白血病急性血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急性心包炎1例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