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9-20 07:25鲍兴阎玉矿辛乐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根治术外科胃癌

鲍兴 阎玉矿 辛乐

快速康复外科是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管理促进术后康复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 其最早被用于结直肠肿瘤择期手术治疗中[1,2], 随后随着该医疗管理模式的改进发展, 逐渐在外科手术医疗服务中推广普及, 本院将其应用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并取得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 均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 符合手术适应证, 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术中中转开腹手术、其他躯体性疾病的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66.3±6.8)岁;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2例, 全胃切除术18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44~84岁, 平均年龄(66.7±7.1)岁;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0例,全胃切除术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诊治措施。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措施, 具体如下。

1.2.1 优化术前准备 ①术前规范化的健康宣教。术前责任医生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科室内制定规范化的健康宣教内容方案, 责任医生在术前以一对一口头宣教、视频宣教的方式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术后恢复相关知识、术前准备配合要点等, 在讲解过程中适当结合患者的认知程度、情绪状态等调整宣教内容, 保证患者掌握宣教的内容。②术前饮食。利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营养风险[3];术前72 h营养风险者(NRS阳性)给予常规饮食+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肠内营养(EN)乳剂, 1000 ml/d, 无营养风险者(NRS阴性)给予常规高蛋白饮食+术前24 h流质饮食;术前禁食6 h、禁水2 h;术前2 h给患者口服200~300 ml的脉动, 不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和留置胃管。

1.2.2 术中护理 ①术中保温护理。保持手术室温度为24~26℃, 湿度为 40%~60%, 术中仅暴露手术部位 , 其余部位使用毛毯或是电热毯, 术中使用的静脉输注液体、腹腔冲洗液、皮肤消毒液等均经加温到37~38℃后使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温、足动脉搏动等, 及早发现患者体温变化。②控制术中补液量。术中严格控制补液量<2000 ml, 以免加大心肺负担[4]。

1.2.3 术后处置 ①镇痛处理。术后T8~10给予硬膜外注射镇痛药物布比卡因(0.25%浓度)+芬太尼(2 g/ml), 5~10 ml/h;并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追加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止痛药物作为首选);术后给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各8 ml降低恶心呕吐发生风险。②术后拔管。术后次日清晨拔出尿管, 无胃肠减压管;术后48 h若发现胃液不足500 ml, 则立即拔出胃管,术后第4天拔出患者空肠营养管。③术后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告知早期下床活动对于胃肠功能恢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意义, 在家属搀扶下下床适当走动。④术后饮食。术后在患者肠鸣音恢复后即可开始给患者进食少量流食, 补充营养, 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7±0.58)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5±4.6)h、住院时间 (7.6±1.0)均短于对照组的(3.10±0.83)d、(65.4±11.3)h、(10.2±1.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x-±s)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是通过对围手术期治疗措施优化处理后,以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为重点的一种外科治疗模式[5]。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医疗服务中,术前规范化健康宣教, 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认知需求, 还能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评估营养风险, 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处理, 通过支持措施可提升患者机体抵抗力, 促使其耐受手术治疗[6]。术前不做肠道准备, 避免水电解质失衡和细菌的移位现象;术前缩短禁食禁水时间, 尤其是术前2 h给患者服用适量脉动, 抑制术中和术后的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状况, 促进术后炎症反应减轻[7,8];术后给予镇痛药物, 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舒适度;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 利于合成代谢,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尽早拔除尿管及胃管, 进一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9]。术中加强保温护理, 预防术中低体温反应引起的意外事件发生, 降低手术风险, 促进术后恢复;同时术中严格控制补液量减轻心肺负担, 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7±0.58)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5±4.6)h、住院时间 (7.6±1.0)均短于对照组的(3.10±0.83)d、(65.4±11.3)h、(10.2±1.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快速康复外科于围手术期应用可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根治术外科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