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

2018-09-20 05:26肖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6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

肖潇

摘要: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物流产业链应运而生。各个公司或商家间从品牌、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也逐渐演变为各区域之间物流能力的竞争。为了保证与其他产业能够进行强有力的的竞争,公司必须拥有很强的区域物流能力,也要能够找到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间的平衡和发展,而应用灰色控制系统能够对区域物流能力的发展起到监控和测算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物流能力;产业经济;灰色控制系统;

在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发展中,想要经济能够持续长期地发展,就要用很多行动和做法对此进行调整,这也是区域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首要理论。在产业经济竞争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产业急需通过区域物流能力的提高来推动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要实现区域物流和产业经济的共同发展,就需要寻找一条物流资源消耗较少,而与此同时产业经济又能发展较快的道路,这在促进经济繁荣和保持竞争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区域物流和区域物流能力

区域物流指的是一个区域为了实现其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所建立的与其区域的环境特点相符合,具有一定物流能力,能够满足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政治要求、自然需要和军事力量需求的,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服务能力,能够切实可行地安排、分配、组织、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的物流活动。其主要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的网络系统、物流的信息系统、物流的整体运行,包括运输、储存、分拣、包装、通讯等等一切的物流活动。

因为在同一个区域和环境下,区域物流受到几乎一样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会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作为现代科技和经济推动下的产物,区域物流可以对物品进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快速且低成本的转移,能够提高资源转移效率和质量,并降低能源消耗。

而区域物流能力则指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物流系统的各种服务能力的综合,需要能够满足区域中物品低消耗、高质量、高速率转移。区域物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该地区经济效益大致情况和发展比重。

二、灰色控制系统

灰色控制系统是在1982年由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首先创立的一种理论,也可简称灰色系统,能够掌握或者获得一部分控制信息,能够用来研究较少的数据和较为缺乏信息的一些不确定性问题。灰色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挖掘来寻找有利信息,根据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来研究、监测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研发系统中更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对现实进行更加准确、系统的描述和认知,具有很多实际意义。在数据高度综合大趋势下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参数数不胜数,而我们能够得到或者说可以并且有能力去进行处理的信息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从灰色参数、灰色区域方面来研究整个灰色系统,逐渐增加对大数据的研究和理解。

灰色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差异信息原理、解的非唯一性原理、最少信息原理、认知根据原理、新信息优先原理和灰性不灭原理,对信息的规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灰色控制系统里认为信息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认为目标并非是唯一的,并且具有可约束性,我们可以根据多种途径、多种信息、多种思维、多种认识来实现对目标的接近,而且能够通过对信息的补充和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来确定解的范围和数量;认为灰色控制系統理论的最显要特征为要去开发和运用已经知道或明确的“最少信息”,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认为只有通过准确而全面的信息才能得到准确而全面的认知,信息是认知的基本来源和基本元素,没有信息就不会有认知;认为新的信息对于我们认知世界的作用要大于旧的信息,新信息的较快补充代表着整个数字化系统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还认为信息的不完全性,即信息的“灰”是绝对的,因为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具有大范围的普遍性,信息的完全性、确定性是相对的、暂时的,旧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消失之后会很快出现新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是根据信息的不断补充、不断完善而进一步加深和进一步全面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会是无穷无尽的,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完整性也是无穷无尽的。

三、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

区域物流能力和区域产业经济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较为复杂的经济系统,有着一般系统自身均会具备的具有很多种的变量、层次化较为明显、具有多种方向的目标、有强耦合性的这些比较基础并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因此,想要寻找到一种简单的函数用于表达这个系统里的较为复杂多变的各种变量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又因为在组织建设物流能力的时候,很多信息都是不完整和不确定的,灰色控制系统应用和运转的时间也不太长,这就很容易导致复杂的变量信息变得更加具有不准确性、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采取灰色控制系统的建模方式,采用对多种因素和信息进行联系和制约方式方法来研究区域物流能力和区域产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选择区域物流能力的控制变量

能够影响区域物流能力的变量繁多、复杂,要组建较高水平的区域物流能力,就要投资物流产业相关的基本配置和物品设施,扩大经营的规模,增加从业的人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并修整自身的信息系统,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好的区域物流环境等等,以此来综合作用于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由此也可以得出,区域物流能力的评定应该包含众多的项目:用于建设区域物流行业的基础配置资金投入比重的多少、人均和日均的货物转移数量、信息转移量、网络的使用情况和需求情况以及建设情况、区域物流行业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规模以及信誉度和业务量、对于区域物流行业所发布的相关政策内容以及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等。在一系列的复杂要素中,需要选定具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具有不同作用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力求简化可变量的复杂程度,选定后用于表示区域物流能力的相对来说最为重要的要素。并将其相对值作为灰色控制系统的重要控制变量和信息来源,有可比性地研究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系统间的联系。一般来说,会选择用于建设区域物流行业的基础配置资金投入比重的多少、人均和日均的货物转移数量、信息转移量这三个要素。

1. 用于建设区域物流行业的基础配置资金投入比重的多少

基础设施投资指的是为公司或企业提供生产的基本需求和为消费者和使用者提供基础服务和基本消费,为社会改变外界不利环境而投入的必要的基本的资金和能量。建设区域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在物流过程中的服务功能和重要环节上,满足物流管理需求和功能提供助力,包括运输设施、流通中心、网络通信设施、仓储设施、运载设备等等一系列物流活动中所需要的设备或设施。对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比重能够表现出物流行业发展的水平高低、服务质量和对区域物流能力提升的贡献以及在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中的比重大小等。

2. 人均和日均的货物转移数量

人均和日均的货物转移数量能够表现出一定时间里区域物流行业中货物运输的能力,也同样能够一定程度上显示区域物流所具备的运载设施数量、仓储设施规模和网络分布等情况。

3. 信息转移量

信息转移量则指的是物流产业在通信方面的发展程度,通过通信数量和邮电数量来反映区域物流网的发展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物流行业对科技的建设与应用。

五、建立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灰色控制模型

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之间可以说是一个复杂多变又时刻发展着的系统,需要通过对已知的、确定性的、完全性的信息建立灰色因果关系模型,更加准确地描述客观事实的演变规律。因此就要根据以上提到的用于建设区域物流行业的基础配置资金投入比重的多少、人均和日均的货物转移数量、信息转移量三个要素和灰色控制系统理论中的建模原理,建立产业经济模型,得到线性定常状态方程,将系统视为连续系统,然后在保证离散精度的情况下进行离散化处理。利用这种原理和方法,以典型案例具體建立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模型,并对结果进行细致分析。

三种要素对产业经济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用于建设区域物流行业的基础配置资金投入比重越多,越能构建完整的物流网络、提供迅捷的运载设施、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主要推动第一产业的经济;人均和日均货物转移数量的增加,则表现出区域货物运载设施、基础设备规模的增大程度和货物转移能力的增强程度,对第二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最为明显的,有利于区域中工业经济的发展;信息转移量的增长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幅度效果最为明显,能够极大地提高区域物流的技术强度、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六、结语

建立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模型需要选取合适的变量,根据实例进行分析,根据模型来解释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实际关系。物流能力的提升对于产业经济的结构完善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三个要素着力发展产业经济,调整产业发展策略,有利于物流行业与产业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泰,王亚玲,叶怀珍.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0).

[2]闫秀霞,孙林岩.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0).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3版)[M].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
浅议新形式下如何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中国稀土产业经济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经济发展分散化和均衡化研究
产业结构发展的梯度“中心—外围”网络体系
山东蔬菜产业经济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