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

2018-09-20 10:38李俊荟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一带一路

李俊荟

【摘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会资源整合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和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并针对问题提出得出对政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操作性较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期望能够给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些依据和新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训;现代农业

1引言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是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对外农业合作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和支撑。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培育试点运行顺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农民教育培训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变得更加紧迫。

黑龙江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正处于“一带一路”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省份,面对新形势新机遇,黑龙江省农业需要“走出去”,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农业合作交流,加快黑龙江省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但由于现阶段我省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农民的专业农业技能较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培育一支懂农业技术并且会运用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推动我省农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黑龙江省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试图给予解决对策。

2“一帶一路”战略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战略意义

2.1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主题,其自身素质及技术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因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可以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而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农业部分,不仅是黑龙江农业“走出去”,也是黑龙江农民“走出去”。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有利于黑龙江农业与国际间进行农业合作,尤其是与俄罗斯在解决国内粮食供给安全的同时,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合作互利共赢,增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信任。

2.2“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在农业方面主要目标是加强多边协同合作,制定并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科技、装备、信息、人才多领域集成合作战略规划。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并且黑龙江省北与俄罗斯相邻,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的重要一部分。黑龙江省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利于积累和引进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从而为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提供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满足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的需要,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崛起,跨越发展。

3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3.1社会资源整合不足

政府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规划者,也是执行者,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由政府来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安排,政府是农民培训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是也正是因为政府对培训工作的垄断式管理,使得丰富的社会资源不能有效的发挥对农民培训工作的作用,社会资源不能有效的进入农民培训当中来,社会资源与政府行为相脱节,二者之间缺乏统筹协调,使得培训资源未能得到高效的整合、使用,农民能过在这些社会组织中获得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

3.2师资队伍不健全

地市镇级政府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农业职业院校、乡镇农校和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地方政府也会组建培训班,比如,富锦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班、铁力市新型职业农民林蛙养殖技术培训班。但是这些培训班的培训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农业技术针对性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农民素质的培训要求,相对来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此外,由于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与城市相比仍差距较大,因此,政府引进的专业人才很难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人员流动性较大,这样也造成了农业技术培训的间断性,不利于农民长期对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3.3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

广大农民对于理论的学习接受度不高,更喜欢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收益为目标的培训内容,由于广大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因而更能接受偏好直观、紧密结合实践的培育方式。但是培训部门及培训人员大多是高校农业专家,专家更习惯先理论后实践来传授农业知识技能,没有满足农民对通俗易懂的农业技能知识的需求。此外,农民对种植业技术和养殖业技术需求较大,而这方面的培训内容及方式还较为传统,理论传授较多,实践操作培训较少。

3.4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好,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转移到了城镇,留在村中的多为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整体的知识素质和科技素质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弱,对于参与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意识不强。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并且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矿产、石油、林业、木业,位置深居大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加之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大对数农民对新观念、新理念、新政策接受度不高,这都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4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分析

4.1建立多元培训体制

建立政府+市场+社会+院校+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为了加快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在进行新型农民培训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农民的实际培训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及制定惠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金融机构投入资金,还要积极与当地农业站联系,学习农业技术经验;鼓励社会组织与政府培训相合作,从而建立以政府培训为方向、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培训体制。

4.2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

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迫切需要一支农业技术能力强、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培训队伍。一是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研究所、农业高校、农业站中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组建培训教师队伍。二是要建立聘用规范制度,在引进人才方面层层把关,在专业基础农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技能,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农民培训专职教师“实践化”、兼职教师“示范化”。三是组建的师资队伍要与国际接轨,黑龙江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黑龙江省农业只有更好的与国际农业接轨,才能实现“走出去”,这就要求组建的师资队伍要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并利用“互联网+农业”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时传播给广大农民。

4.3培训课程要满足农民需求

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设置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要充分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区农业的实际情况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一是要根据职业农民的知识水平、技能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如对于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种植,更加注重农业机械技能的使用和技能普及。对于农业生态园中的职业农民培训,更加注重农业高端技术的培训。二是培训的农业知识技能要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做到经过农业培训生产出的农业产品能过满足市场的需要。从道德、观念、理论、技能等全方位进行职业农民培训,做到—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培训。

4.4增强农民主体意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自主主观接受并参加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效率,达到培训的效果。首先,黑龙江省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政策法规,为职业农民培训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吸引农民参与培训。其次,政府要农民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地位,黑龙江省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来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培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最终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知识型、专业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4.5完善相应政策法规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制定职业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我国有关职业农民培训的法律条例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可操作性,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等国家关于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制定我国的法律法规,使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化、法制化。其具体的法律条例可以涉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选拔、经费投入、教育培训、创业扶持和监督考核等方面。丰富和完善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为农民职业培训保驾护航。

综上,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业“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政府是新型職业农民培训主要组织者和规划者,一定要承担其主要责任,切实针对农民、农业、市场的需求,发挥其该有的职能和作用,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一带一路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