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肢体肌张力增高抑制作用及对中枢系统GABA能中间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2018-09-22 07:09胡振平谢远见唐昌敏廖家权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9期
关键词:光密度肌张力电针

伍 芳 胡振平 谢远见 唐昌敏 廖家权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疾病,是脑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造成神经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其症状至少持续24 h以上。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水平不断发展,临床脑卒中患者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但约有70%左右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影响患者重返社会与独立生活的主要功能障碍,这主要是由患者脑卒中后瘫痪肢体痉挛所引发的[1-2]。γ-氨基丁酸 (GABA)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存在脊髓与脑等神经组织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发生的肢体痉挛如脑卒中及儿童脑瘫等都会致使其脑脊液内GABA含量降低,这说明抑制性递质GABA含量异常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肌张力升高有紧密联系[3-4]。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电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抑制作用及对中枢系统GABA能中间神经元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实验室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取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6周龄,体质量180~220 g,平均(195.27±15.72) g,饲养大鼠室内温度 23~26 ℃,湿度40%~60%,光照周期为 12 h∶12 h,适应性喂养 1周后开始实验。

1.2 试药及仪器 1)试剂及药物:微白蛋白抗体(由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公司生产,批号:bs-1375R)、水合氯醛(规格:250 mg/瓶,由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生产)、钙结合蛋白D-28K抗体(由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批号:BM1527)、呋塞米注射液(规格:2 mL∶20 mg×10支,由太极集团西南药业公司生产)、PBS磷酸盐缓冲液(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生产,批号:20171015)、硼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规格:2 mL∶8 万U×10支,由天津药业焦作公司生产)。2)仪器:四道生理记录仪 (型号:BL-420E,由成都泰盟科技公司生产)、电子计重称(型号:ACS-3-JZ,由山西太原航空工业部太行仪表厂生产)、病理组织漂烘仪(型号:PHYШ,由常州中威医疗仪器厂生产)、多通道电针仪(型号:G6805-2,由青岛鑫升实业公司生产)。

1.3 造模与分组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只。两组大鼠依据赵浩等[5]改良Zea longa等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动脉阻塞(MCAO)模型,手术前12 h禁食,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剂量3 mL/kg)麻醉,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常规消毒。沿颈部正中切口,剪开皮肤及浅筋膜,分离肩胛舌骨肌、二腹肌及胸锁乳突肌间肌间隙,暴露、分离右侧迷走神经与颈总动脉,再分别暴露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距离颈总动脉分叉的膨大位置取5 mm切口,栓线插入到颈内动脉,在深度20 mm左右感觉有阻力时停止,而后把栓线和颈总动脉远心端一起结扎,缝合切口。大鼠手术后连续3 d在腹腔内注入2万U庆大霉素,手术后注入速尿(剂量为0.1 mg/kg),预防脑水肿。造模成功标准:大鼠苏醒后,依据Zea Longa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3 d使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准则判别其肌张力有无异常,大鼠神经功能得分在1~3分,肌张力在1级以上为成功造模。

1.4 干预方法 依据李忠仁《实验针灸学》[6]取穴,选取患侧照海、申脉,后肢内踝下方1 mm为照海,直刺1.5 mm;后肢外踝正下方凹陷位置为申脉,直刺0.5 mm。使用G6805多通路电针仪,波宽为0.3 ms、频率100 Hz行持续波刺激,输入电流调整,强度为肢体肌肉发生有节律收缩。观察组大鼠在造模后第3日开始行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进行6 d。对照组大鼠未进行任何干预。

1.5 观察指标 1)两组大鼠造模后1 d及治疗后9 d采用神经受损程度评分(NSS)[7],包含异常运动、运动功能、平衡与反射缺失、感觉功能4部分,共计18分,大鼠得分越高说明其损伤越严重。2)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电生理描记肌张力状况。腹腔注射剂量为2.5 mL/kg的10%水合氯醛全身麻醉,BL-420E型四道生理记录仪检测间接肌张力,一端电极插入大鼠左后肢股四头肌中,另一端插入大鼠尾部,在大鼠左后肢下端系一根低顺应性棉线,棉线经过张力传感器和BL-420E型四道生理记录仪连接。给予0.5 g后负荷,定时对股四头肌进行刺激(时间30 s,刺激量3 mA),经过记录仪记录电刺激左后肢股四头肌所形成的电信号,间接反映大鼠肌张力的变化。3)治疗6 d后将大鼠断颈处死,选取脑干及脊髓腰、颈膨大部位,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 m,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微白蛋白(PV)、钙结合蛋白D-28K(CB),使用Motic Images Advanced分析软件,检测其积分光密度数值。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大鼠NSS评分及电生理描记肌张力比较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大鼠N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电生理描记肌张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大鼠不同部位CB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大鼠脑干、颈膨大及腰膨大部位CB表达积分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大鼠NSS评分及电生理描记肌张力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大鼠NSS评分及电生理描记肌张力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NSS评分 电生理描记肌张力观察组 治疗前 10.03±1.25 4.08±0.57(n=15) 治疗后 5.20±1.05* 7.16±0.68*△对照组 治疗前 9.92±1.17 4.02±0.52(n=15) 治疗后 7.38±1.09* 4.13±0.63

表2 两组治疗后大鼠不同部位CB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大鼠不同部位CB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颈膨大部位 腰膨大部位观察组 9.87±1.40△ 4.73±1.33△对照组 4.79±1.37 2.41±1.29 n 脑干部位15 8.27±1.25△15 4.57±1.24

2.3 两组大鼠不同部位PV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大鼠脑干、颈膨大及腰膨大部位PV表达积分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大鼠不同部位PV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s)

表3 两组大鼠不同部位PV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s)

组 别 颈膨大部位 腰膨大部位观察组 4.95±0.23△ 7.02±0.53△对照组 1.24±0.25 2.48±0.52 n 脑干部位15 5.81±0.42△15 1.10±0.39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相关机制有3种,即神经递质论、中枢兴奋与抑制作用论和上下运动神经元论。神经递质论认为脑卒中后痉挛迟缓情况和GABA、乙酰胆碱有紧密联系,GABA和乙酰胆碱为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介质[8-10]。脑卒中后其兴奋性递质增大,抑制性递质变少,机体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与兴奋性递质平衡被破坏,上位中枢失去了控制下位中枢的随意运功能力,进而出现低位中枢控制痉挛等异常运动模式[11-12]。中医理论下,患者中风后肢体痉挛机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痉挛发病位置在经筋,患者经脉不通,体内气血的运行失调,造成经筋失去养护,经筋挛缩为痉挛主要因素;二是由于机体左右阴阳失调,也是造成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因素[13]。

中医认为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跷脉能力不正常是造成脑卒中肢体痉挛的因素。阴阳跷脉病就是阴阳缓急的失调,中风以后下肢阳跷之病,会出现肢体内侧拘急,外侧拘挛为跷脉,即导致中风后肢体出现痉挛[14]。《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内记载了选取申脉,再取各穴来治疗四肢麻痹不仁、中风偏枯及半身瘫痪等疾病,申脉是八脉的交会穴,能够治疗阳跷脉之病症[15]。在电针治疗参数选择上学者们有不同观点,部分专家主张低频刺激,可对肌张力升高抑制,进而缓解患者痉挛状况;但多数学者认为要以高频率刺激为主,较高电刺激能够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产生抑制,进而起到缓解痉挛影响[16]。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大鼠NSS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降低,电生理描记肌张力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治疗可加速病症周边水肿的消退,建立侧支循环,使其症状得以改善。GABA能神经元由含3种钙结合蛋白亚群构成,主要为CB、PV和钙视网膜蛋白(CR)中间神经元,其动态改变表示GABA能中间神经元改变情况。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大鼠脑干、颈膨大及腰膨大部位CB、PV表达积分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通过对GABA能中间神经元亚群表达进行调节来恢复脑卒中肢体痉挛状况。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可提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钙结合蛋白PV、CD表达,缓解其肢体痉挛状况。

猜你喜欢
光密度肌张力电针
病理辅助诊断系统中数字滤光片的实现方法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与形态及生物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小麦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