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根本,吃透教材

2018-09-24 09:08魏季娜
课外语文·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古典诗歌

魏季娜

【摘要】帮助学生吃透教材中出现的虚实描写的手法,首要任务是分清何谓虚、何谓实。一般来说:一是现实景象为实,神仙鬼怪和梦境为虚;二是眼前景象为实,已逝之境和未来之境为虚;三是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四是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关键词】古典诗歌;艺术手法;虚实描写;虚实结合;效果;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在读古典诗时,处处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看不清诗歌的真面目。北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写道:“状难写之景尽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说的就是这种说法。而在揭开这层纱之前,学生往往根本不会想到此处运用了这种手法,相反,如果揭开这层纱,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因此,要帮助学生练成“火眼金睛”,一眼看透这层纱。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虚实描写手法?我认为,要抓住根本,吃透教材。即以教材为根本,让学生熟谙这种常见艺术手法。

高中教材的古典诗歌中虚实描写的手法俯拾即是。下面以教材为“本”,探究古典诗歌中虚实描写手法。虚实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景象为实,神仙鬼怪和梦境为虚

说到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情感、表现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虚写充满吉祥与美丽的神仙世界,反衬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强烈的憎恶。而诗歌开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写出了天姥山之高大雄伟、神奇壮阔的现实景象。

周邦彦《苏幕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上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实写眼前的现实景象:闷热潮湿夏季和灵动呼晴的鸟雀以及亭亭玉立的荷花。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则通过写梦境,虚写出天涯游子的情怀,寄寓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二、眼前景象为实,已逝之境和未来之境为虚

柳永《雨霖铃》(必修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寫的都是离别时眼前的现实场景,是实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是设想别后之情景:兰舟离岸,黎明时分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钩新月,斜挂于柳梢。这属于虚写,通过写想象之虚景,使离情得以延伸到未来,而“迢迢不断如春水”,倍增离情别绪,可谓感人至深。

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4)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诗人在赤鼻矶见到的实景,雄伟壮丽,大气磅礴,如此景象为下文英雄人物出场做好了铺垫。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儒将周瑜的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暗含作者年华已逝,而壮志未酬的感伤。显然,火烧赤壁并不是此刻发生在诗人眼前的实景,属于已逝之境,是虚写。

再有李白《越中览古》(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凯旋的往事,为虚写。诗人大力渲染昔日越宫的热闹繁华,用以和今日宫殿旧址上却只剩鹧鸪乱飞的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沧海桑田、盛衰无常的历史思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洵阳江中之月,描写月亮,实际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离别时哀伤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优美动人,引人入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寂悲凉的心境 。江中月,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四、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李煜的《虞美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家亡国破,爱人离散,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一旦沦为阶下囚,整日受尽凌辱,其胸中怨恨,难以言表。词人运用比喻手法,极言愁苦之多之广之不可断绝。“愁”本是抽象之物,词人把“愁”物化成为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此处化虚为实,以实写虚。写出了多而不绝,连绵不断的愁绪,形象有力,直击读者心灵。 清代唐彪左《读乢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诗歌中做到虚实相济,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艺术境界,水乳交融,能极大地丰富诗的意象,拓展诗的意境,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宽广的审美空间,使读者拥有良好审美体验。这正是虚实描写的显著效果。

让学生认清何谓虚、何谓实, 吃透虚实描写手法,才能做好题目。在2017年安徽重点高中诊断联考当中,考查姜夔的《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的表达技巧,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虚实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答题中不仅要指出虚实结合的手法,还要具体分析哪句是实景及表达的情感,哪句是虚写及其所表现的情感效果。

总之,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揭开虚实描写手法的神秘面纱,进而读懂诗歌。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古典诗歌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