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趟绿皮火车

2018-09-25 01:34陆建明
延河(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列车长乘务员绿皮

陆建明

这里有座大棚子,具体多大?你想,能容得下南来北往的列车,装着五湖四海的旅人,应该够大的了吧!清晨六点,车站已显得特别忙碌了,两列红色的特快,一列白色的“和谐号”,磁铁般的吸着站台上零散的钉子。偶尔还有一列闷罐货车,慢行客车都是极罕见的,就像一朵奇葩,异常醒目,调节着人们久违的视觉。M7103是趟老掉牙的绿皮列车,终点站为皖南古城徽州,已运行了37年,为沿途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检票员站在车门,扫视着乘客的车票,然后让他们填满车内空洞的腹部。秋天是适合出行的季节,我原本与妻商议去趟武夷山,因她工作繁忙,我又不想走得太远,便想起黄山以北的古村落。

让我奇怪的是,这天怎么这么多人。我背着挎包,一副天涯游子的神态,递上车票,直入6号车厢,人造革的座套,简单的设施,让我想起了抗战剧里,国人志士与日伪特务在老车厢爆发冲突的情形。落座以后,卸下包带,将其放在座位下,便于取物。一位登山哥捏着车票走来,眼睛不大好使的他,又没戴眼镜,他想问我,但又没问,可能不大好意思。倒是我对面的女子善解人意,接过他的票瞧瞧,说在走道那边。我的身边坐了位大叔,他也没怎么说话。今天可谓人多,多是休闲的装扮,也有小生意人,有来南京购物的,拎着大包、小包的,凯旋而归,由于地理因素,皖南人往来南京较为频繁,搞得南京像是他们的省会,其实得益于铁路大动脉的优势。列车快启动了,我的心开始预备游走状态。

检票员回到车厢,变身为乘务员。女列车长在服务台和他交谈了一会。乘务员问她,“今天带了什么菜?”

女列车长说她带了小鸡炖蘑菇。

“还有呢?”

“还有野芹炒香干,昨天在惠民桥菜场买的,不太贵。”

继而,女列车长又问乘务员,“昨天休息去哪儿了?”

“上午给丈母娘家换个煤气罐,下午到麻将裆摸了两圈牌,时间就过来了。”

“哦!你丈母娘家还没拆迁啊?”

“也快了,据说要到年底,以后搬进新居,烧天然气就省事多了。”

我是一心两用,无聊地看着窗外并不算美的风景,他们的声音不经意间钻进我的耳朵,乘务员那久违了的下关话让我颇为回味。身边的大叔像在闭目养神,他怀里抱着个布包,抱得很紧,像是什么宝贝,不过愈是这样,愈是让人觉着好奇。

我对面那对小夫妻带着个三岁的孩子,孩子像缺觉似的,躺在女人的怀里,眼睛时睁时闭,在注意着大人的讲话。那位登山哥的脸上有些黑,明显看出他的头发染过,因为长出的发根是白的。他拿出一袋面包和一只茶杯,把拐杖依在身边,把背包递到行李架上。他撕下两片面包塞到嘴里,杯子是空的,他欲站起来到茶水炉打水,乘务员说,水正在烧,要等一会儿。兴许面包吸收了嘴里的津液,他又拿下包,取出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像喝自来水一样毫无顾忌,他这块头,喝水的动作也爽快,咽水的声音颇有诱惑力,我条件反射般地拧开保温杯,喝起自带的热水,觉着比较放心。喝了几口,索然无味,便往嘴里塞了两颗杨梅,梅子很酸,忽而想起它是消食的,料想不久,我的肚子可能要饿了。

火车进入远郊一座山洞的刹那,就听耳门“嗡”的一声,像被贯进了沙子一样,唯恐失聪了。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车轮与钢轨碰擦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声音盖过了车内话语的嘈杂,震颤着人的心灵,让心不能宁静。女人唯恐臂膀里的孩子受惊,嘴里唠着宝宝别怕,然后拍拍他的胸脯,柔声哼起“摇篮曲”。男人像没事一样的无动于衷。这于我而言是司空见惯的,天南地北的旅游经历使我习以为常了。车子走的是皖赣线,下云贵,走桂林,抑或是湖南,南昌的必经之地,当然,我也不知走了多少遍?沿途的景象就像红得发黑的桑葚,熟透了。半小时后,水烧开了,乘务员提醒登山哥去打水,他在杯子里放了一撮茶叶,顺手夹根香烟。乘务员问他泡的什么好茶?他说就是普通的黄山茅峰,去年爬山时捎的。

乘务员问他,“这次还要爬山吗?”

“爬,去年只爬了一半,因为身体不适,光明顶都没上去,今年是补这个缺。”

“那你真是老当益壮,精神可嘉。”乘务员笑着,竖起大拇指。

我对面的孩子醒了,脸色好看了些,父亲递给他一个六彩魔方,让他自娱自乐,可小家伙皮得很,在妈妈身上翻来覆去,女人瞪了丈夫一眼,“他的手能抓得过来吗?”可能她的身子有些承受不住他的重量,便把孩子推到丈夫身上,男人看看我,兴许觉得寒碜,不情愿地接过儿子,女人剥了半个香蕉塞到儿子嘴里,随之对我笑笑,似乎掩饰什么?我也没有理由不开口了,问他们去这是哪儿?男人说到马鞍山。我皱起了眉头,江宁离马鞍山很近,干嘛跑到市内坐车,再说绿皮车很慢,又绕远。女人说,自己高中毕业就来南京打工了,当时坐的就是这趟车,听说这是最后一趟了,想来回味一下。

我说我也不常坐,可还是觉得停开怪可惜的,我也有绿皮车的情结。她笑了,似乎在笑我的小文艺,男人附和着她的话。我身旁的大叔已经打起了呼噜,可并不影响我们的交谈,可能他起得比较早,我们都觉察到了他的困意,只是他怀里抱着的那个宝贝……

马鞍山站快到了,夫妻俩忙着收拾东西,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精神劲儿。女人一摆手,对我做了个再见的手势,一向话语不多的丈夫显得很轻松,对着我点了点头。我也礼貌地向他致意。乘务员又变身检票员,站在车门口,车上又补充不少乘客。捏着车票寻找各自的座位,此站让车厢变得座无虚席,有些机务段的职工,绿皮车对他们也是一趟通勤车。他们上了一昼夜的班,此时正往家里赶。乘务员坐回服务台,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嘴里大声念叨,“该补票的补票,过会列车长要来查票的。”刚才上车的茶嫂把她的小木盆塞到茶几下,身子依在座位的侧面,听到乘务员的喊话,走到服务台,递给乘务员十元钱,说不用找了,乘务员说到绩溪只要八块二,找给她一块八,茶嫂从口袋摸出一包茶叶递给他,乘务员没要,指着自己的杯子,我只喝铁观音,遂问她茶叶卖得如何?茶嫂说秋天干燥,喝茶人较多,销量也不错。

乘务员告诉她,这趟车就要停运了,以后出行成本要增加了。茶嫂咂咂嘴,有些惋惜,“这是预料中的事,你们铁老大也要赚钱嘛!不能老是亏本营运,对吧!”

乘务员笑道,“明年春天若有新茶,记得给我留些。”

我对面那对小夫妻此时换成了另一对夫妻,女的有些娇气,男人试图在哄她,女的把脸转向窗外,男人把另一只耳麦摘下,塞到她的耳里,然后逗她,对她私语着什么?看到此景,便想起我的初恋,能在火车上亲昵算是一份奢望,用自行车带着她便是一份浪漫,想着想着,不免有点脸红,拿出随身携带的《青年参考》,在目录上找着有兴致的标题。

那位旅游哥发话了,他的城南口音在异乡的地域上显得尤为亲切。而且他的话马上要与下关话碰撞了,“师傅,这趟车停运以后,你们怎么分配?”

乘务员道,“可能调到别的车次,不过还得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具体到哪趟车?还不确定。”

旅游哥从身上摸出香烟,递上一根给乘务员,他没要。旅游哥说,这趟车还蛮悠闲的。

“除了死工资,补贴少,半死不活的,也没劲儿。”

旅游哥说,换换环境也好。说着向吸烟区走去。

此时,那位铁路姐正与同事谈着她的儿子,本来报考南京医科大学的,结果只差三分,名落孙山,只得屈居内陆的一所大学。她的同事说,“人多粥少,竞争激烈,难啊!”

铁路姐说,她想等儿子毕业后找找人,想办法把他调到南京去。乘务员偶尔与他们搭搭腔,作为同行,他们是熟悉的。

这时,我身边的大叔睡醒了,眨眨眼睛,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已从马鞍山站开出半小时了,下站就是芜湖。他一听警觉起来,说他就在芜湖站下车。此时车停了,据说要让一列特快,我抱怨着,这已是第三次停车了,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啊!突然一串手机铃声打破思绪,始终没有笑容的大叔,摸摸振动的口袋,摁开他的老人机,慌忙的动作显示他在乎里面的女人,我立刻意识到,他的妻子在查岗,也可能出于关切。只听他道,“我肯定赶在中午之前到达芜湖,你放心好了。”说着挂断了电话。

我的眼睛盯着杂志,文字却没入我的心,当然我也没这份耐心,看书不过做做样子,因为没有遇到合巧的人,也没什么话说。大叔又沉默了,表情严肃得像个老革命,好似一开口便会透露什么秘密,又好像肩负一份使命,怕人打听一样。不过他挺和善的,我试着问他,您怀里抱的什么宝贝?值钱吗?他说也不重要,就不语了。我复问,他才说,这是老伴替女儿煲的甲鱼汤。我疑惑地问,“送到芜湖去?芜湖买不到甲鱼吗?”

“有,可她妈煲的最为妥帖,合乎女儿的胃口。”我明白了,他怀里抱的不是汤,而是母亲对女儿的一份心意。我又问,“您不能坐快车吗?可以保证汤的温度。又能早到一些。”他说,“这趟车不急不缓,午饭前笃定到达。”他继续道,“女儿在芜湖的亲家家坐月子,她妈给她做的补身子的。”其实与我毫不相干,但我依然觉得心暖。

我细心地听着,对面那对夫妻有些怪异,也不像先前那样冷战了,此时,男人不知说了什么,竟然把女人逗乐了,她的嘴里露出两颗槽牙,也不在乎美不美观了。售货员推来了小车,扯着嗓子叫卖“瓜子,蜜饯,矿泉水。”男人买了两块口香糖,一盒茶干,两瓶水,又把头歪过去与女的窃窃私语。于我,这是车上的人文风景,让人觉得有种羞愧。

其实,马鞍山到芜湖,与南京到马鞍山的距离差不多,可到芜湖似乎更快一些。芜湖的规模仅次于合肥,从车窗外的建筑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外围轮廓,该站下的人很多,车子停留得较久一些。我看到大叔苍老的背影,动作有些迟缓,但仍小心翼翼地用布袋包好,随着人流走出车厢,我想,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下车的旅客中有些当地人,来皖探亲的外地人,有些人走出车门,并没急着出站,而是站在“南京-黄山”的牌子旁拍照留念。还有一些人也没怎么玩,直接乘坐返程的M7104回家,就为体验这趟绿皮车的氛围,不留缺憾。我则不然,我的终点是徽州站,和那位旅游哥一样,要好好的在黄山逗留两天,领略当地的风景。

车子慢慢启动了,我才发觉芜湖站下车的人比上来的多,车厢一下空出不少座位,呼吸也顺畅多了。那些懒散之人也调整了身姿,斜倚座位上,或平躺着身子,有人把脚翘在对面的座沿上,那双“咸猪脚”差点脱掉鞋子。此时,人们已顾不得雅不雅观了,不过,我还是注重形象的,不敢由着性情。而那位茶嫂也将身子和她的小木盆挪到前面,毕竟我们这边人气浓厚些。

旅游哥抽完了烟,顺便接了一杯开水,回到座位上。他对面有位阿姨说是晕车,要与我换座,说我的位置比较透风,我心想,空座多着呢,哪边不能坐啊?待我坐到她的位置,旅游哥说,“正好四个人,我们打几圈牌啊!”他问我是否会打掼蛋?我说不会,旅游哥疑惑道,“不会吧?你在单位不打牌?”

我说单位活多,把人折腾的要死,哪有时间玩扑克?他的脸上带着讥笑,“你在单位肯定是个不合群的人。”我觉得有些尴尬,旅游哥边洗牌边说,“光打牌没意思,我们来点儿小刺激。”一直没吭声的乘务员郑重的告诫,“打牌可以,但是千万不要赌博。”旅游哥道,“老弟放心,我不会给你添乱的。”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叠不干胶,“输者要在脸上贴纸的。”

我与坐在旅游哥旁边的女人打对家,看着她打着较厚腻子粉的脸上,很不自然。她先发话了,说现在不会打牌的男人不多了。我说我怕动脑子,怕久坐以后难受。她呵呵一笑,不知这是嘲笑,还是讥讽?两局牌打下来,我的脸上贴了不少小白纸,极像儿时蹭破了肉而贴的狗皮膏。至于我的对家,考虑到她的性别,大家允许她贴到手背上,这是男女有别,她占了便宜。女人对我说,看来你真不会打。我的心里也怪别扭,觉得对不起她,哪知我旁边的男人说,不如在不干胶上画只小猪。我责问他,你这是啥意思?他说没意思。我说,你不如直接说我是头猪好了?他连连摆手,“不不不。”我说,我就是一只猪,他惊讶了,我说,我是属猪的,大家一起被我逗乐了。

接着,铁路姐和她的同事,连同我对面的男人,一齐围过来,我的脸好像被锅膛烤着,红得发热,乘务员走过来,叫我们回到各自的座位,我借机撤离,说不打了。这样,掼蛋才算结束,我如释重负,回到自己的位子。此时,车内九十几号人都在忙着自己的胃。乘务员打开他的铝制饭盒,我才感到自己的肚子饿了,我再瞧瞧四周,有人啃起了鸡腿,有人嚼着鸭头,还有饼干,快餐面,纷纷从随行的包里翻了出来,变成满足他们味蕾的食物。列车员推着快餐车,嘴里念叨着,“米饭,馒头,萝卜排骨,可口的紫菜蛋汤,十二元了。”对面的夫妻要了两份,因为他们没带任何吃的。茶嫂望着乘务员,津津有味的咂着玉米饼,似乎在向他示威,你的快餐饭并没我的有味,列车员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抵消了茶嫂悠悠的自得。此时正是玉米上市之季,窗外也有不少玉米秆随意的长在田野间。我也没有买饭,很低调地嚼着面包,吸着酸奶,我想尽快解决它们,减轻包的负担,以便轻松地游玩。列车员在6车卖了四、五份,便向5号车推去。吃过饭,我感到身上有点倦意,便靠在座位,闭目养神,没想竟睡着了,但睡得不沉,隐约听见他人的说话,像在做梦,又不是梦。

车子开出宣城站不久,女列车长来查票了,不苟言笑的她有份职业的严肃。乘客们觉得不可思议,琢磨着马鞍山上来那么多人,肯定有人浑水摸鱼,你却不查,现在笼统才八十多人,你还能查出个什么名堂?如若有人逃票,早就下车了。其实乘客对查票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有些多余。女列车长也不管这些,依旧例行公事,多数旅客是配合的,但也有绞毛的。比如她查到一对夫妻,看起来很剽悍的男人很不情愿地在身上掏了半天,也没掏出个所以然,挺着大肚子的老婆叫他不要做作了,又不是没买票,拿出来给她看看又怕啥。

或许他怕动了老婆的胎气,又在兜里摸了一遍,摸到了东西,但没拿出来,随手将那东西落在地上。老婆和稀泥地说,你就不能在地上找找么?男人道,有可能掉到地上了。于是猫腰去找,果然找到了,他把车票捡起来递给列车长,可票面不知被谁踏了一脚,女列车长又好气,又好笑,斜了男人一眼,“我要是不查,待会你连车站都出不去。”

其实,也不怪男人故意为难列车长,查票之前,这对夫妻不知为什么闹翻了脸,拌了一阵子嘴,男人觉得振振有词时,女列车长来“添乱”了,遂把气撒在她的身上。当女列车长拿着茶嫂的车票时,问她怎么在马鞍山上的车,平常不在南京?茶嫂说,主要卖完茶,买了个小木盆,准备送给马鞍山的女儿,并顺便看看小外孙,哪知女儿不要,只得把它带回绩溪了。

列车长问她茶叶卖得怎样?茶嫂说,“都是自家种的叶子,虽然秋茶不比明前茶,但销量还是不错的。”列车长笑笑,走到服务台,不忘督促乘务员,“嘴上要勤力些,要督促乘客买票,补票,刚才在7号车厢就查到一个逃票的。”乘务员答应着,说是知道了。这时,有人窃语,车票也没几个钱,搞得那么认真干嘛?

我看到对面的男人在喝水,可能出于条件反射,我觉得有点内急,便站起来往厕所走去,正好旅游哥站在车厢接缝处抽烟,我想这是他抽的第五根烟了。他把我拉到一旁,对我耳语道,“你对面那对是夫妻吗?”我说是啊!他说肯定不是,那女的肯定是男的情人,噢,不对,应该叫小三。

我说,“你看那男人软沓沓的样子,也不是什么领导,他还搞小三?嘁!”

他说,“你看女的扭捏相,还有两人的暧昧样,男人也多由着她,哪一点像夫妻啊?真正的夫妻不会在这里秀恩爱的。”

我道,“他们在这儿作秀也很正常,哪像我们60后这么保守?”我在龙头下冲了手,“现在这种事多得很,不是我们烦的神。”就这样,我也不想和他争论,本来就不管我屁事,我烦他做什么。

当我回到座位,不免留了个心眼,找出他们假夫妻的蛛丝马迹。后经我与其交流,他们确实不是夫妻,而是一对初恋情人。他俩都是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临登黄山,又同在这趟车上邂逅,不过后来有缘无分,命运鬼使神差的捉弄了他们,但他们依然联络没断。此程是背着他们的妻子和丈夫,重温昔日偶遇的情景,充其量,也不过是精神出轨罢了。

此时,旅游哥走过来,问我爬不爬黄山?如若爬的话,可以结伴同行。其实我觉得爬山蛮好的,只是吃不了那个苦。便跟他说,我此行的目的地不是黄山,而是西递、宏村。他说,既然来了,就上去一趟呗!以后还不知何时再来呢?我说,“我很想上山,可是……”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了,不过可以看得出,旅游哥不免失望,我的心里也有些愧疚。

我转过身来欲跟铁路姐讲话,其实在找一份心理平衡。我问她,“你们上下班都坐这趟慢车吗?天天坐也够烦的。”她说还好,也不是天天上班,而是上一天,休两天,免得途中安马劳顿。我想,她的家在皖南,不过我也挺喜欢皖南的,尤其徽派文化较浓。说话间,我看她的手上捧着个杯子,但从没喝水。我问她,你不喝水么?她说水喝完了。我说茶水炉里有水,你不打水吗?她说算了,还有两站就到家了。此时,我们早已淡化了生疏感,说话也很随意。

很快,列车到达石台站,上下的乘客并不多,车子在这停留了几分钟,铁路姐请同事打开车窗,把保温杯交给站长,麻烦他给打杯开水。我很奇怪,我们车厢明明有茶水炉,她为何不喝这水?真是“涨姿势”了。她接过杯子,却没关上窗子,车轮滚动了,嗖嗖的冷风直往窗口里钻,我试了几下,怎么也按不动窗子,遂请对面的男人帮忙,他揿住两边的铁钮子,一并用劲,玻璃窗应声而落,我赶忙道谢。

这时,茶嫂向我们介绍她家的茶叶,还发放给我们一些名片,上面写着绩溪绿茶,没有地址,却有电话和微信号。说她的儿子承诺了,不过一周,便教她在网上开店,专销茶叶。省得马不停蹄赶往合肥、南京这些大城市了,说着还撵一些给我们分享,说她家还有竹笋,叫我们需要时跟她电话联络,支付宝,货到付款,皆可。我说,“我们单位也发过绩溪的茶叶,是分配到单位的一位复员军人推销的,口感还不错。”茶嫂喜形于色,“是吧,看到了,我没说谎吧!”

此刻,我的妻子打来电话,说她们科室主任听说我到皖南,非要我带两块砚台回去,我也不想挪事,可人家求你了,也不好回绝。我觉这事不能耽搁,临时决定在歙县下车,顺便看看徽州古城,次日再坐汽车前往黄山。对面的男人问我,“大哥,您这本《青年参考》能借我看看?”我想,他真会说话,我都快下车了,还怎么还?我问,你也喜欢这份“快餐”?他说,“刚才您如厕时,我瞄了一眼目录,有篇《我的情人和妻子》的文章,很想读读。”身边的女友有些不自在的拍拍他的肩。我说不看了,本来就是打发车上时间的,我就要到站了,也看不着了,送给你吧!

就这样,绿皮车行驶在眉清目秀的青山下,游走于碧绿的农田,秀水和灰色的房宇间,它的绿极易让人想起春天,想到树木的葱茏。此情此景改变了我原先对皖南山区贫瘠,落后的原始想象。绿皮列车与恒定不变的物景相比,它是活着的,就像一条绿色的长蛇,在皖南山区游动着,完成它的最后一趟使命。

猜你喜欢
列车长乘务员绿皮
大韩航空取消“空姐”称呼
动车与绿皮车
光影视界
我是人
飞机的型号
远去的绿皮火车
再见,绿皮火车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
笑不出声的笑剧
失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