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唇部Castleman病1例及文献复习*

2018-09-25 02:15邹海啸杨海丽
重庆医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上唇唇部浆细胞

邹海啸,杨海丽,邹 源

(1.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 330000)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首先由Castleman于1954年报道,可累及全身各部位淋巴结。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受累器官不同可将CD分为单中心型(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与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MCD),病理分型可分为透明血管型(hyaline vascular type,HV)、浆细胞型(plasma cell type,PC)和混合型(mixed type,MIX)。其中HV-CD最常见于纵隔内的孤立性肿块,其次好发于腹部、颈部和腋下,也可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如胃、肺、肌肉和胰腺等,发生于唇部者极为罕见,易被误诊为炎症、恶性淋巴瘤等。现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发生于上唇部的1例HV-CD患者报道如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因“右上唇肿胀8个月余”入院,患者8个月前发现右上唇红肿,无明显不适,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怀疑种植体周围炎,遂拔除右上颌种植牙,拔除后未见明显效果,来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门诊以“上唇肿物”收入院。既往有糜烂性胃炎,甲状腺良性结节,骨质疏松病史,子宫下垂复位术及胃息肉切除病史,否认家族病及遗传病史。查体:颌面部基本对称,右上唇肿胀,约0.5 cm×2.0 cm,触诊质软,边界清,触压痛(-)。右侧颌下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可,大小约1 cm×1 cm。开口度3.2 cm,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下颌关节无弹响、压痛及杂音。口腔卫生不佳,14缺失,其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超声提示上唇皮下软组织实质性病灶,右侧下颌区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心电图、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上唇肿物。治疗计划:拟手术切除右上唇肿物。治疗:行上唇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切取肿物2.0 cm×1.5 cm×1.5 cm,送病检,镜下可见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大量中等大小胞质较丰富的淋巴细胞增生,呈分叶状结构,并浸润小唾液腺及肌组织间,未累及黏膜上皮。增生的淋巴组织内见较多大小不一的分支状血管和腺管组织,管壁见玻璃样改变伴浆细胞样细胞浸润,亦可见散在的萎缩的生发中心结构,伴滤泡树突状细胞(FDC)网明显增生(图1)。病理诊断提示:非典型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CD20、CD79a(弥漫+),CD3、CD5、CD450(散在+),CD21显示FDC网增生明显,CD10、Bc16(生发中心+),CD138(-),CD(血管+),CyclinD1、Mum-1(散在+),Bc12(生发中心外+),Ki67指数约20%,EBER(-)。IgG、IgG4散在(+)。出院诊断:上唇部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

图1 C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HE×100)

2 讨 论

CD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IL-6、IL-10、HHV-8、HIV以及VEGF表达增加有关[1]。CD发病率较低,无年龄与性别差异[2],主要累及淋巴结,亦可发生于结外部位,临床分为UCD与MCD,组织学分为HV、PC及MIX。HV-CD占全部CD的80%~90%,多为UCD,患者多因无痛性肿大包块就诊。PC-CD占全部CD的10%~20%,多表现为MCD,MCD患者通常伴有全身症状,预后差。

头颈部肿块初步诊断为CD较为困难,诊断难点在于该病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度,需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淋巴管瘤、淋巴结炎等疾病相鉴别[3]。组织病理学和流式细胞学是鉴别CD与恶性淋巴瘤的金标准[4],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抗体测定有助于鉴别CD与淋巴结结核,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可将CD与淋巴管瘤进行鉴别,而抗感染治疗可鉴别CD与炎症。CD的确诊需结合临床与病理,早期可依靠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或手术活检获得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重复多点穿刺可提高阳性率[5],也有学者主张直接手术切除病灶或淋巴结切除活检。对于难确诊的病理切片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亦可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综合分析确诊。头颈部CD好发于颈部、颌下腺、腮腺等部位[6],发生于唇部者极为罕见,本例患者为发生于右上唇局灶型CD,病理类型为HV,临床表现除局部肿物外无其他特异性表现,最初被误诊为唇部炎症并针对治疗无效,仅凭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难以诊断,最后依靠病理确诊。

UCD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多可治愈,不易复发[7]。仍有个案报道,患者手术切除后复发及并发浆细胞瘤、滤泡树突状肉瘤的病例报道[8]。因此,对于UCD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极其必要。本例患者术后随访14个月无复发,考虑与病灶局限和病理分型有关,远期情况仍需进一步随诊观察。MCD多表现为侵袭性病变,易感染可伴多系统损害,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及联合化疗,或使用抗病毒治疗、抗IL-6单克隆抗体、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治疗[9]。MCD多预后较差且易复发,尤其是浆细胞型常合并严重感染,少数病例会转化为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瘤及卡波西肉瘤,有报道10年病死率高达41.8%[10]。

CD是一种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症,常与恶性淋巴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提示临床医生在接诊无痛性包块的患者时,需考虑CD的可能,检查患者时应注意有无系统性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软组织肿块,对于难以诊断的患者,可行病变区切取活检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便于制订患者诊疗计划,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上唇唇部浆细胞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唇部美人计
冬季护唇小窍门
蓝,另一种蓝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浆细胞唇炎1例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