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与《暮光之城》不同的禁忌之恋

2018-09-25 10:23孙美琪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禁忌爱恋聊斋志异

摘要:提到“禁忌”这样敏感的字眼,多数人选择避而远之。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只要触碰就是灾难的开始。因为禁忌是被忌讳的言行,注定不被社会所接受。直至清代却有这样一位作家将人们最为忌讳的妖魔鬼怪与最为美好的爱恋相结合,铸造了名垂千古的旷世巨作《聊斋志异》,深深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时至今日,这部传世佳作依旧以影视剧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近几年,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再次将人鬼情缘推向了人们的视野,风靡全球,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话题。即使两人相隔的年代十分久远,但是两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却是不谋而合。两部巨作贯穿了古今文学也改变了读者们的思想,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是一次呼应。一方呼唤着对人不如鬼官僚的憎恨,一面应答着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于爱情的观点他们各执己见,一面是浮生为爱挡劫,不惜万年修为的知遇之情,一面是As long as i live,my feeling for you will never fade.的至死不渝。就是这样,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熔炉中,两位选取同样题材的作家,各自在文学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创作理念,不同的创作理念呈现出不同的人鬼情缘。

关键词:禁忌;爱恋;聊斋志异;暮光之城

引言:

即使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长河中,也不乏缺少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例如对妖魔鬼怪之说,虽然由于政治文化渐渐的退出了文学史的正中央,但仍有不少像《聊斋志异》的小说集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民俗色彩。中国在鬼的分类上说得上是五花八门,妖、魔、鬼、怪、各不相同,若要细细分化想必要说上三天三夜。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在人们的心中含着恐怖的色彩,因为不了解所以惧怕着。看过《聊斋志异》的人都知道,即使妖精们多么抚媚动人,多么心地善良,在人们得知它们是妖的那一刻皆是心中一颤,然后落荒而逃,更有甚者忘恩负义,想要置之于死地。起初的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鬼怪便不如蒲松龄描绘的那般好看了,他们的脸色苍白灰暗,眼球成红色,指甲细长,依靠着吸食人血为生,西方人民对此也充满的惧怕,直至《暮光之城》的出现,使读者们对书中的吸血鬼都有了向往。书中的爱德华拥有着雪白的皮肤,花色的嘴唇,不老的容颜,和阳光下钻石般的皮肤,与其说称其为鬼怪,可他英俊的外表和敏捷的速度又像极了我们所崇拜的超级英雄。人类对于鬼怪的态度因为两部巨作的出现,反应截然不同,致使分岔路口就展开了。

第一章:不同的创爱之路

第一节:蒲松龄的壮志难酬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的不合理深有感触。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空有一身才华的蒲松龄想要报效国家却报国无门。官宦世家贪污腐败,欺压穷苦百姓,致使国家衰落。这是官场的黑暗,同时也是社会的黑暗。在爱情婚姻这样美好的事情在封建社会似乎也成为一种交易亦或是一种酷刑。两个人真心相爱却要臣服于门当户对这样物质的条件之下,而對于女子而言更加可悲,她们的爱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到新婚之夜才能看到自己的夫君,或老、或丑、或疯、或残根本没有她们选择的余地。由此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蒲松龄笔下的妖怪多是女性角色。倘若女子们的婚姻不需要去被支配,她们可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所爱,可以像妖怪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挣脱了这世俗的枷锁似乎也是那时所有女子的向往。即使获得这一切的代价是不在做人,这听起来大逆不道的话,对于她们而言也是甘之如饴。蒲松龄在明末主情浪漫主义思潮的延续下,强调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第二节

斯蒂芬尼·梅尔的幸福生活

与蒲松龄的生活截然相反,生活在当代的斯蒂芬妮是一个富裕,生活美好,拥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平日里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她深受美国开放自由的社会影响,对爱情的理解便是执着的,不可自拔的和轰轰烈烈的。2003年的一天,她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梦:一位少女和一个英俊迷人的男子坐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谈情说爱,这个梦最终成为她第一部小说《暮色》的第一章节可见悱恻动人的爱情才是梅尔心中的梦想。小说中的贝拉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女孩,既不漂亮,也不追求时尚,是梅尔心中理想的女孩形象,但梅尔却为她的爱情加上了超自然力量的背景,一切变的荡气回肠。梅尔的作品与大多数爱情小说相比,风格干净清新,没有任何色情描写,小说的主人公,即使情到深处也只是深情一吻。在西方追求性自由,性爱观念混乱,粗俗搞笑的青春片泛滥的今天,这种“纯爱”尤其可贵。这干净的爱情观像一颗钻石晶莹剔透,却也能坚如磐石。仿佛在梅尔的眼中这份爱情注定是胜利的,幸福的,同时也会是艰难险阻的,如《暮色》中詹姆斯的追杀,《新月》中爱德华的离去,《月食》中维多利亚的围追堵截和《破晓》中贝拉作为人的生命的终结与沃尔图里的挑衅。困难和阻挠,不仅无法分隔开两个年轻人,更使得她们的心紧紧相连,执着的守护她们的爱情。

第二章 不同的相知相恋

中式的知己之爱

由于蒲氏的怀才不遇却有志难申,他的内心十分渴望着一个可以理解他,支持他的人生伴侣,而他所生活的时代却与他渴望的爱情观念十分的不和谐,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理”的对立面“情”是被压抑的。蒲松龄写完《娇娜》后,自叙其心迹“余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疗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这段话体现了蒲松龄爱情观所在,让美貌得女子与落魄得书生相恋是《聊斋志异》中爱情得主线,女妖并不贪爱大富大贵得生活,更多的是欣赏书生的才华与善良,这样以知己为核心价值的爱情观,纵然受到了许多的艰辛与坎坷,封建的束缚,乃至生与死的隔离,依旧不能这样相爱的两个人分开,这份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使得小说的结尾多以快乐团员的大结局收尾。这同时也与现在时代的爱情“女爱男财,男爱女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曾如此写道,“卞和抱荆壁,献上章华台。楚王愤不顾,弃之等尘埃。”生活中的他有志难申,但现时是残酷的,心理上极大的落差让他将孤愤之情寄之于诗文创作。当他记叙以爱情为内容的狐鬼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知音难觅的情感。

西式的纯洁之爱

梅尔的《暮光之城》是一部青春小说,因为故事的开始就在一个十七八岁的年纪,提到这个年纪的爱恋给人的感觉既有青春的青涩,又有单纯的美好。在这段时间里你可能拥有人生中最坏的创伤,也可能拥有人生中最愉快的记忆。那是一个迷人的年龄,足够像成人一样思考,足够作出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且也足够坠入爱河,但同时又年轻的得不能独立思考事情和作出决定。曾经有记者问梅尔为什么“暮光之城”系列会如此的热销,她认为每个女孩子都能在女主人公伊莎贝拉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贝拉是一个很一般的女孩子,不是很漂亮,也不穿名牌,不追求时尚又少言寡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又不能再普通的女孩,遇上了如王子般迷人又英俊的爱德华,而他吸血鬼身份的背后却有着像超人一样的能力,这样的爱情似乎成为了所有女生的梦想。而平常的高中爱情故事,蒙上了超自然力量的面纱,让一切仿佛变的理所当然。他们的爱情之路注定了不像普通爱情那样顺理成章,注定了要经过艰难的考验,和人鬼殊途的世俗捆绑,也正是他们那份打破了所有束缚的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一个普通又懵懂的女孩也可以拥有这样的力量。

第三章 不同的婚姻与奉献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不仅相爱是坎坷的,而相爱以后的婚姻也有许多不能顺风顺水的。古代社会中女子的地位十分的低下,即使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也必须要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礼法制度。所以女子即使能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却依旧不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很快就沦为男方氏族传宗接代的工具,而随着时间的流失自己也会变得年老珠黄,丈夫则会迎娶更加年轻貌美的女子,甚至将自己的结发妻子休弃。因此《聊斋志异》中的女妖纵然有风华绝代的样貌却也逃不脱男主的甜蜜追求,注定愿意付诸千万年的修为与其白头到老。倘若结局美好男女主角当然能够相伴百年,但倘若结局不好,女主的一片痴心注定被弃之敝履,如《画皮》这一张男主王生还是一个穷书生时,变认识了名及一时的花魁梅三娘,虽然王生当时家徒四壁,三娘也愿意与其相互扶持。并且为他生下来一个孩子,时间一长,三娘也不如起初那样美艳,穿起了粗布麻裙,为王生操持家务。但好景不长,王生很快就认识了更为年轻的宰相之女,为了娶其为妻活生生的将自己的妻儿烧死,当三娘化身成厉鬼,却依旧被王生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幻想与其再续前缘,直至用符水定住再次面临被稍次的命运才想要将其杀死,而宰相之女为了救自己的丈夫替丈夫挡过了一劫,这般痴情的女子,最终也逃不脱被设计陷害而死的命运。《画皮》是‘聊斋中少有的以悲剧为故事结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即使化身为鬼怪,也逃不脱那在社会礼法的束缚下自己所付出的一片痴心。

《暮光之城》中的爱情纵然也是千难万险,但无论两人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对故事中的这对情侣怀抱这极大的信心,这样一份爱情,这样的打破着人鬼殊途的禁忌,这样一份具有代表性的爱恋怎么能失败呢?故事中的爱德华不仅要克制自己喝血的本能,而贝拉伸出险境时,爱德华与其家族冒着被灭族的危险与邪恶势力作斗争。在《新月》中,贝拉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引起贾斯帕的吸血本能,献血伤及贝拉性命。爱德华为了防止悲剧的发生,毅然决然的离开贝拉而去,离开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她。而爱德华因无法忍受与贝拉之苦,选择了死亡的时候,勇敢的贝拉成功将他从死亡线边缘拉回,面对她一直恐惧但为了爱德华必须面对的沃尔图里,吸血鬼家族的对峙。整个故事来看男主的奉献,尤其是在婚后的生活中尤为重要。在《破晓》一书中,为了保护贝拉和她们的孩子,爱德华赌上整个生命也要与沃尔图里作斗争。贝拉的安全永远比自己生命还重要。如果牺牲自己能换来贝拉的幸福,就算死一千次,一万次,他也愿意。相恋与婚姻本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幸运的是爱德华那颗愈演愈烈的初心,使得他们的婚姻注定像传奇般不朽。这份注定幸福的婚姻,注定美满的家庭,注定也需要两个人不忘初心的守护与执着。

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在鬼怪故事中,浪漫的人鬼恋情是一个重要的模式。蒲松龄笔下的人鬼之恋就很具有当时时代的特色,纵然有着对当时社会束缚的不满,也可以让读者们看到中国的人鬼相恋故事透出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西方人的独立意识很强,当他们遇到自然挑战时,只相信他们自认的能力和智慧,因此西方很多鬼魂故事或者死者对人类的侵犯,其中以吸血鬼的传说最为典型。但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梅尔打破了以往的写作传统。将人与鬼的爱情故事不仅打破了人们对鬼怪的畏惧,也让人们加深了对愛情的坚贞,两个国度,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和谐的力量,这是通往理想的永恒。故事的结尾与中国一直强调的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使读者在这两部人鬼爱情的作品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结语

中西方人们在思维模式上具有着较大的差异,致使他们对爱情的理念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无路是是古代还是现代,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样的。蒲松龄笔下的女鬼多是美丽善良的,渴望着与人类相爱,但却少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她们无法把持自己,天亮的时候他们就会回去,遇到桃木剑雄黄酒,他们就会显露原形,一旦露了原形,多么伟大的感情都化为泡影,因为封建社会的束缚在人们的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鬼魅是最无力的意识。而爱德华·库伦最先要接受的就是爱情的副作用,它让他对贝拉充满了亲近的无限冲动,却要抑制自己内心深处最疯狂的欲望,他爱她,爱的想要吃掉她。然而,她又是他灵魂的伴侣,他想要保护她,又想要毁灭她,多么矛盾的调和啊。也许这就是爱情的本义吧。

我们常说爱情是迁就是宽容,而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爱情里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自己之后当然也迷失了爱情。可是导演对于爱情有最深刻的把握,他要我们的主人公在爱情里独立,纵然他是吸血鬼,而她是人类;纵然他那么希望他们在一起,永远不不分离,但他依然要让她成为人类,他要控制自己,只吸出她身上的毒,而不带给她毒性,他不能将她变成吸血鬼。爱是独立地相互欣赏,而不是混沌地融为一体,爱要把对方变成最好的,也要把自己变为最强大的。爱情的牺牲是以成长为目的,而我们更多的爱情却以消亡为目的,以一个人的消亡成就另一个人的壮大,以一个人的付出成就另一个的堕落。

爱不是摧残,爱不是消融,爱是人类永远延续的必须,爱是正邪的平衡,爱是人鬼共附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语文知识》2008年02 期,曾平凡《<聊斋志异>爱情观浅析》

[2] 搜狐读书频道《蒲松龄的爱情誓言》

[3] 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孙美琪(1995.06),女,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在校大学生,研究方向为英语。

猜你喜欢
禁忌爱恋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殃怪与禳解:壮族麽经所见禁忌文化研究
西方图腾初探
哈尼族图腾文化意涵与当代启示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爱恋
我们之间的一点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