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2018-09-26 15:12仲崇鹏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体育

仲崇鹏

摘要:人的童年时期是形成其性格特点的重要时期,所以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让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学校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在所有的学科之中,最容易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的非体育课莫属了。因为在体育课程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为频繁,在如此频繁的交流之下,任何心理问题都难以藏匿。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状况,那么这个学生可能会比较抵触体育课程,所以具体育课程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在小学体育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帮助那些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免他们在未来有更大的隐患。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良好,主要表现在与他人的沟通或配合上。如果一个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那么他就有可能出现自卑、孤僻、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还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因素。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将技能培养当作重点,忽视了包含习惯养成、团队意识、抗挫折意识等一系列涉及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与训练。因此,为了保障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我们要从体育课上入手,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养成适应环境、与人交往、善于学习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阐述如何在小学体育课程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1、通过体育活动,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是一起组织活动和参与活动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所组织的活动、周围的环境、学生自身性格、身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来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为日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打下基础。

例如:我在课上让学生们分组打篮球,然后进行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如:有的学生不愿参加篮球比赛,我就要注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不是因为没有兴趣,那就说明这个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心、比较胆怯;也有的学生比较强势,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这就说明这个学生可能比较任性;还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活动,但心不在焉,有意无意随大众,那就说明这个学生可能认知不清。因此当我在课上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会立即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其他活动来发现更多问题,而且有些心理问题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现,如,孤僻、怕吃苦等。总之,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把握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合适的体育活动

在生理方面,他们的身体正在突增式的生长发育,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依旧比较脆弱,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都还不健全,心肌收缩能力不足,心脏的调节能力也较差。而在心理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无法离开对成年人的依赖,而且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每个人的兴趣所在,组织合适的体育活动,来培养他们开朗活泼、勇于参与、积极进取等良好心理素质。

例如:我在课上設立了多种体育活动,有乒乓球、踢毽子、跑步、打羽毛球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活动,如:有的学生选择了兵乓球,有的学生选择了踢毽子,有的学生选择了打羽毛球等。而且,我还为这些运动设定一些规则,防止外向的学生过于强势,从而导致他们专横跋扈,使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加自卑。在课上我会主动观察,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通过课上的活动及时帮助他。如:有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我就及时鼓励他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多人进行的活动,借此来改变他比较内向的性格,使他能主动的参与活动。可见,通过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组织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发育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3、结合因材施教思想,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

如果上一点是从全体学生这个整体来考虑问题,那么这一点就是针对个别的学生考虑了。教育工作者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是一种小问题,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因为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牢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地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和心理问题。

例如:在我所带的班上,有个男同学在体育运动上很有天赋,但由于性格孤僻、恐惧胆怯,导致无法融入到体育课程中。于是,我先了解了他的性格成因,即在家中常常得不到表扬,所以才造成了他孤僻、胆怯的性格。然后,为了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我在课堂上有意多让进行体育项目的表演,尤其是他擅长的项目,并屡次地表扬他,让全班为他鼓掌,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接着,我又利用课余时间做他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的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帮助这位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通过长时间地努力,最终改变了这名学生孤僻、胆怯的性格特点,使他更加积极地参与进体育课程中。

可见,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他们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之,小学体育课程是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方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从小抓起将他们培养成身体健康、积极进取、心理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占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0):74-75.

[2]吴淑玲,谢杰.小学体育教学与儿童心理健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2):75-7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体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