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学籍精细化管理探析

2018-09-26 22:46梁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管理制度精细化

梁艳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新疆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籍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籍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提出精细化学籍管理的对策是:要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意识、精准学籍管理信息等方面探索新举措,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

【关键词】 学籍管理;精细化;管理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精细化管理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实践,是现代工业时代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是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质量的精确化、责任落实的明确化。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其引向深入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它的特征是“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学籍管理是对取得学习资格的学生从入学注册到毕业学位授予等方面全过程管理。学籍管理往往关涉学生的合法权益,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从学生入学注册、 课程考试、成绩记载及重修、休学与复学、转专业与转学、退学与试读、主辅修制、奖励与处分、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学籍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实施导向、激励、规范和制约的过程。[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体系机制受到高等学校管理部门和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周春林发现学籍管理中存在许多粗放管理现象,他认为应该着力提高过程管理和关键控制点管理力度。杨奕、田宝柱、王艳彦和梁黎明发现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混乱、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他们建议精简管理程序、创新学籍管理信息体系。当前,国家实施“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新疆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这对高校管理体系包括学籍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新疆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疆各高校均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系列与学籍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高校普遍对管理制度的规范性重视不够,规章制度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学校的发展。现行规章制度的制定,常常会出现表述不严谨、表达不清晰,部分规定经常出现含糊其辞的现象。例如,学籍管理条例中关于转专业管理规定中“特殊情况除外”、“相关规定”“一般情况”等字眼,对特殊情况未做任何解释及限定,学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周严,致使院系在转专业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制度执行力差。

2、学籍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学籍管理工作琐碎、繁杂、劳动强度大、突发情况多,部分院系对学籍管理人员的招聘和重视程度不够。学籍管理人员多由新进教师兼任,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教学管理基本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管理知识,没有学籍管理工作经验积累。学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管理人员的成长需要和心理需求,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度大,许多老师不愿从事学籍管理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学籍管理人员甚而产生转岗的念头,人员更替频繁。

学籍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作为学籍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学籍管理人员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疲于处理琐碎的日常事务,没有更多的时间主动去探索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长此以往,内耗不断,管理效率低下,诸如学生成绩漏录、错录、成绩单遗失等情况时有发生。

学生个人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籍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对选课、重修、重考、毕业设计对自身影响认识不够,甚至有些学生直到被降级、无法正常毕业时才发现有课程不及格,创新学分没修够等。

3、学籍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滞后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学籍管理通过网上综合教学管理技术平台与多管理部门实现学籍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学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效能。但管理部门对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籍异动学生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学生信息不准确、不完善,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学生学籍信息查询。例如每学期因病休学、应征入伍保留学籍、未通过课程降级、转专业、复学等学籍异动,学生信息变动较大。学籍异动办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院系申请上报、教务处审批更改信息、送达学生处、学生社区、保卫处等多部门多环节。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学生学籍信息更新不及时,就会致使学生信息错误、缺失,影响到开学重考、期末跟班补考、成绩录入、成绩核对、毕业审核等工作,增加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

三、促进高校学籍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学籍管理工作中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损害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精细化管理虽然源于企业管理,但对于高校学籍管理部门来说,在工作中引入这一管理理念,理论上,它可以指导我们形成组织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指明学籍管理的方向;实践上,它为学籍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于解决目前学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1、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学籍管理

通常情况下,各高校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规范管理,都会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求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学校管理部门在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既要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又要以学生为本,依法建章,制度涵盖面广,内容系统详尽。在学籍管理操作过程中,增强法制意识、制度意识,明确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把学籍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程序,用制度进行学籍管理。

2、重视学籍教育,提升精细化管理意识

学生是学籍管理的主体,学籍管理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院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新入学学生的学籍管理教育,组织高年级学生对学籍管理文件进行深入学习,正确认识学籍管理对自身的影响,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教务人员是学籍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学校要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的专门人员承担学籍管理工作。学校要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业务技能,支持他们外出学习、职称晋升,加大校内培训力度,定期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进行培训。重视新旧交替的平稳过度。学籍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精细化的理念来进行学籍管理,提升学籍管理水平。

3、构建动态高效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精确学生学籍信息

准确的学籍信息是学籍管理精细化的前提条件。学籍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便捷性、广泛性,加大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宣传力度,将准确的学生信息、教学动态、工作流程共享给高校师生及各职能部门。要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务管理平台,注重系统的整体性、规范性。创新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系统管理,定期对学生信息进行核查维护,对错误的信息进行校正,加强学生学籍信息的动态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能否高效、科学的开展,对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影响巨大。面对建设“双一流”的机遇与挑战,应更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学籍管理纳入精细化管理之中,采取多种措施,精细管理,准确高效,不断提高学籍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楊奕,田宝柱,王艳彦,梁黎明. 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 周春林,梁中.大学教务精细化管理探索-以本科生学籍管理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 杨晓宏.浅谈信息不对称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影响[J].教育观察,2015.7.

【作者简介】

梁 艳(1988.2—)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硕士,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管理制度精细化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