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安全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2018-09-26 22:46胡梅梁晓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培养途径高职学生

胡梅 梁晓芳

【摘 要】 该文论述了提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的因素。结合行业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路径: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理念;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分阶段、有重点地将安全意识提升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职学生;安全意识;培养途径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对自己或他人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有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主要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实习过程中接受各种安全宣传教育中所获取的安全知识和从各种突发事件、案件、事故中所得到的教训,两者融为一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的安全第一的思想。

一、提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1、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3月7日发布《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但随着近年来运营里程迅速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城轨安全运行压力日趋加大。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独资承办的学院,学院于2011年开始招生,截至2016年8月31日,学院已有三届毕业生,共计2834人,进入公共运输行业龙头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达40%,2016年,学院再次与重庆轨道集团、成都铁路局等企业签订了2017届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已有近800名学生通过了企业考核进入定制培养班学习。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发展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追求的就是安全的需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对安全的要求与日剧增。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有必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交通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轨道生产一线的岗位技术操作性工作为主,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柱,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交通运输发展永恒的主题,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重大。然而各类地铁、轨道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强化对交通安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与实践,更好地掌握职业安全守则,在提升自身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的同时,降低交通行业的安全事故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的因素

1、学生心理特征的制约

高职学生年龄为19~22岁之间,处于青年中期这一年龄特征,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需求强烈,但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且大多数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准备的温室内长大,未遭遇过任何的危险,所以没有提升安全意识的认识。

2、家庭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从小呵护备至,担心磕到碰到,舍不得让他们经历任何的风吹雨打,从而使他们丧失了经历风险的机会,殊不知,风吹雨打也是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途径。

3、学校教育的缺失

首先,高职院校更多的重视就业率的提升,相对看中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职业要求,往往忽视了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大多数的教师没有行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

三、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培养途径研究

1、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理念

首先要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16年起开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安全职业素养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经过1年多的建设,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升;其次要将安全意识的提升与自身職业发展、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相结合,能够使学生逐步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把安全看做是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将其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学习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并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联系。

2、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培养合力

作为学生自己,要养成自我安全意识,安全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能总是依靠外界的教育和提醒,需要大学生从内部思想和观念方面对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充分利用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地对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反思,发现自身错误的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纠正和补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着去处理各种危机和困难,锻炼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作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课程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于各个环节中;家庭是个人发展的起点,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放手让学生走出温室,学会自救自护知识,使他们能够勇敢机智地处理各种危险,果断、正确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社会要利用各种资源,营造整体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对安全文化内涵的宣传,将各种安全知识、规章制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使学生自觉感受和遵守安全文化环境氛围。社会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尽可能地支持和帮助。通过各方的努力,共同将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重点的将安全意识提升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学院始终坚持将学生安全意识提升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但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年级特点分阶段的教育。

(1)将安全意识培养融入日常的管理中。首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微信、安全影视教育、随身拍隐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安全教育活动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灾难事件的能力。

其次,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把学校的文艺活动、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实习实训等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专项讲座,通过宣传栏、各种自媒体平台,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第三,充分利用“交通安全日”、“国家安全日”、“消防安全日”、禁毒日、心理健康节、环境保护日等社会氛围,举行安全文化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讲座、安全知识竞赛,防火、避震模拟演练等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

(2)将安全意识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渠道,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学期、分重点地明确各阶段的安全教育内容和任务,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全过程实施安全意识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有关职业的安全技能。

首先,大学一年级,按照重庆市“五个校园建设”计划,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开设素质拓展课《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为32学时,并配备安全教育专业教师。主要提升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后续的安全意识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大学二年级,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为重点,将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安全技能等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轨道交通服务心理学》、《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安全价值观,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自觉遵章守纪,自觉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另外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多。二年级学院还增设了各类实训如《电工实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综合行车技能实训》、《信号技能实训》。不同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主要以动手为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类仿真实训设备,学生实践课程基本上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进行的,通过教师严谨的教学,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让学生明确职业安全纪律,避免实训中的人身、设备的安全事故,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大学三年级,学生主要进行的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提升和检验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也有机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通过学习,极快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学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危险辨识和事故的防范能力,从而确保自己的安全;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结合企业具体的安全预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引导,将前期潜移默化形成的安全意识用于实践中并强化之,促使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实践快速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安全意识,同时要对安全意识的培养路径进行反馈,以便优化后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途径。

最后,學生安全意识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地学习和锻炼,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本文更多地侧重于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策略,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将继续从各个方面对这项工作进行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R].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17.

[2] 唐德才,李明刚.“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6(4)141-143.

[3] 谢丽.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及强化安全意识方法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60-61、75.

[4] 段里仁,毛力增.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建设迫在眉睫[J].综合运输,2012(8)65-69.

[5] 徐向东.关于安全意识的哲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7)1-3.

【作者简介】

胡 梅(1983—)女,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任职于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从事轨道交通安全研究.

梁晓芳(198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副教授,任职于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培养途径高职学生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