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2018-09-26 22:46杜杨建李文英宋元元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习近平

杜杨建 李文英 宋元元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的原因,探讨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的对策: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学主体的引导作用;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体能动作用;完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拓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传播途径;健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保障体系。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习近平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是与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耸立”其上的思想上层建筑。是对本阶级根本利益的认识,[1]包括实践性、总体性、阶级性、掩蔽性和相对独立性五个特征,[2]其中,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3]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是指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的骨干人才,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民族团结稳定、区域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更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敏感中心与前沿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1、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事关国家政治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受到本民族傳统、文化、宗教等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但必须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的牢固意识,[5]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抵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社会思潮,自觉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斗。

2、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事关民族团结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民族工作面临“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历史条件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经济发展方面,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发展政策方面,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国家安全方面,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本民族地区或者民族群众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综合素质高,其言行举止会影响很大一部分的普通民族群众,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事关民族团结稳定,树立正确“三观”认识、培育“五个认同”的牢固意识,对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事关区域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其中重点强调:“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本民族地区或群众中的优秀人才,同样也是本民族地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管理者。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民族宗教观和历史观的教育,结合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有效的加强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牢固树立“五个认同”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本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去,带领本民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道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促进区域稳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4、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事关个人成长成才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质是一种“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还强调:“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青年时期是培养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和思维方法。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功能,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的原因

1、意识形态安全教学主体发挥效能不够

高校教师是意识形态安全教学的主体,近年来,呈现逐步年轻化的态势,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高校专任教师的60%以上,海外学习、进修经历者比例日趋增长,个别人对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做到批判地认识,极个别甚至会在部分场合发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观点,缺乏政治信仰、政治认同;[6]此外,部分教育者与学生日常接触较少,无法做到持续性、经常性引导;部分高校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这一切,都极大的影响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者的主导效能发挥。

2、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体认知认同不够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出生于地方偏远、经济基础薄弱的边疆地区,在本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影响和熏陶下成长,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会出现知识基础薄弱、人际交往封闭等特点;[7]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又都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具有阅历有限、心理尚未成熟、思维活跃、对党的历史和中国国情了解不深等特点,这些都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相关事件关注较低、对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事件辨识弱、对意识形态具体知识掌握较弱等诸多情况。

3、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方式匮乏

教育途径、活动、载体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介”因素,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现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法、灌输教育法等教育途径,缺乏创新性、利用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主题征文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缺乏多元性;缺乏特色载体来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这都造成了对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进而使得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正日益趋于消解。

4、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日趋复杂

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同时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日趋复杂,无法做到合理优化。新媒体一方面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宣传阵地,另外一方面又是那些非主流意识形态滋生和传播的肥沃土壤。这些非主流意识包括了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转型产生的不良思潮。[8]我国只能有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它非主流意识形态都应该加以纠正、抵制。新媒体助推了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里的发展,会慢慢的消解少数民族大学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三、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教育元素积极联动,构建系统的教育格局,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学主体的引导作用

列宁同志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谁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9]高校教师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学的主体,一方面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一方面要推动高校教师从教学活动主导者到教学活动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实现灌输教育迈向启发式教育,发挥好高校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和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引导作用,使之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学生服务,全面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2、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体能动作用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活动参与的主体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象。突出其在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和学习中能动性,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主动关注意识形态相关事件;在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尊重他们各自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觀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认清一些意识形态渗透及宣传的真面目,使其能够辨析意识形态安全相关事件,进而达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3、完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领导与组织者需高度重视,加强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统筹规划,规范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将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结合起来,创造主题鲜明、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运用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节日、宗教等特色载体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在少数民族特色载体的良好表现,产生良性循环,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

4、拓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传播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高校应主动走进新媒体,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高校校园媒体进行管理模式变革。[10]占据舆论制高点,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引导,契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心思想动态与心理状态变化,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杜绝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校园的渗透,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此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隐性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为校园文化环境中,拓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传播途径。

5、健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保障体系

健全的教育保障体系是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托,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更具有效能性,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育保障体系构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即严把选拔关口,优化队伍结构与功能、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完善管理机制,确保队伍有效进行;密切关注家庭教育与朋辈指导,以期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形成合力,增大教育效果;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 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人民出版社,2009.

[3] 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

[4] 徐晶.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J].人民论坛,2013.5.204-205.

[5] 董立人.深化对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认识[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50-52.

[6] 吴丹.高校留学回国青年教师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高教论坛,2011.10.108-109.

[7] 黄羽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8] 解松.当前主要社会思潮及其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2)43-46.

[9] 列宁.列宁文选[M].人民出版社,1953.

[10] 王学俭.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杜杨建(1990—)男,汉族,江西九江人,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