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事件”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影响探析

2018-09-26 22:46潘贵民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启示影响

【摘 要】 文章介绍了2012年“钓鱼岛事件”前后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变化概况,分析了“钓鱼岛事件”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探讨了“钓鱼岛事件”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启示:高校日語专业应加强招生宣传,消除社会与考生家长对日语专业的认识误区;应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钓鱼岛事件”促使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设置更趋理性。

【关键词】 钓鱼岛事件;日语教育;影响;启示

2012年9月,日本野田佳彦政府罔顾历史事实,非法将我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所谓的“国有化”,引发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事件,即是本文所称的“钓鱼岛事件”。受此影响,我国高校日语教育亦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间,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减少;某些高校日语专业甚至面临被裁撤或被调整的命运;由于日本对华投资减少、日本制造业不景气,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增;由于中日关系恶化,日语专业学生在思想上出现情绪不稳、思想负担过重等倾向。以上诸多现象均在中日“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不同程度出现,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如此严重形势,我国许多高校日语教育部门审时度势,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新情况的变化。目前“钓鱼岛事件”已过去将近五年,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究竟如何?做出了何种调整?“钓鱼岛事件”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何种影响?是否全为负面影响?等等诸多疑问摆在了世人面前,我们有必要对该事件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钓鱼岛事件”前后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变化概况

当前,日语为我国高校中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语种,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有506所,是我国外语教育“小语种”中名副其实的“大语种”。中日“钓鱼岛事件”的爆发,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使日语专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在众多民办日语培训机构纷纷倒闭的同时,许多高校独立学院等也开始停止招收日语专业学生,甚至停办日语专业。另一方面,也止住了高校前几年一窝蜂新上日语专业的势头。据我国教育部网站所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文件,仅从2010-2015年数据即可看出端倪。2010年我国高校新增日语本科专业为17所,包括吉林工商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2011年新增日语本科专业为11所,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南昌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2012年亦为11所,包括四川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湖南工学院等高校。上述数据为2012年“钓鱼岛事件”发生前三年国内高校新增日语本科专业的数据。而“钓鱼岛事件”后的2013年新增日语本科专业高校仅为3所,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和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2014年为4所,分别是南华大学、韶关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和成都东软学院;2015年为7所,分别是燕京理工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四川旅游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宁夏理工大学。而近五年来被撤销的日语本科专业招生的学校为青海大学、江西科技学院等,还有一些学校隔年招生或停招,据笔者了解,湖南省近年停止招生的有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日语专业、湖南女子学院的应用日语专业,中南大学日语专业也曾在2015年停招一年。

从以上中日“钓鱼岛事件”前后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变动的数据可知,日语专业的专业申报已经明显放慢了步伐,甚至出现了专业被裁撤的情况,这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从前述数据亦可看出,近年新上的日语专业基本为工科、财经、师范、软件等应用性较强的高校或独立学院,可见日语专业的发展已有转向与应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

二、“钓鱼岛事件”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的影响

受“钓鱼岛事件”的冲击,我国高校日语专业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语专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数量锐减,对国内原本一直招生数量较少的重点高校日语专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普通高校日语专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对于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更是致命的打击。据调查,“钓鱼岛事件”发生以来,高校第一志愿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只占到不足五成,其他大多为其他专业的调剂生,甚至为第四、第五志愿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即使在勉强进入日语专业后由于社会、家庭等的压力而转到其他专业学习的情况,且这种趋势在“钓鱼岛事件”后有明显增加。第二、高校日语专业招生规模缩小,在校生数量持续减少。“钓鱼岛事件”后,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除老牌重点高校日语专业招生规模一直未有较大变化外,其他普通高校日语专业由于生源不足,第一志愿学生数量减少等因素,在校生规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对于2012年“钓鱼岛事件”之前日语专业人气很旺的情况有明显的变化。以吉首大学日语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在高峰时期的2011年在校生人数四个年级达到239人,“钓鱼岛事件”后的2013年降为208人,2014年为181人,2015年为161人,2016年为152人。如2013年新生变为41人,2014年为38人,2015年为38人,2016年为44人。第三、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发生变化。“钓鱼岛事件”后,国内日资企业规模虽未有明显的减少,但日本传统制造业逐渐被我国及其他国家赶超,出现了部分日语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倒闭撤退的情况,如2017年日本著名相机制造商尼康关闭位于杭州的工厂等。但我们也应看到,日本企业的发展已开始转向金融、商贸、环保等领域。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2012年为7380百万美元,在2013年为7064百万美元,在2014年为4330百万美元,在2015年3210百万美元。可见由于日元贬值等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钓鱼岛事件”后呈现了逐年减少的趋势,但相对于制造业来说,在非制造业如金融、保险、批发和零售业等方面的占比有所增长。因此传统的日语教育已难满足日资企业的需求,“日语+”类型的人才更受欢迎,尤其近年对日软件人才,赴日护理人才等深受欢迎,从前述近年新增的高校日语本科专业多为软件、财经等工科学校即可看出这种趋势。此外,由于“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使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负面印象增加,中日友好的民间基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也影响了我国社会和人民对高校日语专业及日语教育的看法,从而影响了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钓鱼岛事件”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启示

“钓鱼岛事件”对我国高校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当今我國高校日语专业思考转型与改革最直接的因素。但我们应认识到“钓鱼岛事件”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的并非全是负面的影响,也有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应从该一事件出发来探讨其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的启示。

首先,由于“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降至冰点,严重影响了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中日之间一度从“政冷经热”转入“政冷经冷”的局面,因此从外部环境影响了日语专业招生、就业等情况。由于严峻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对日本一直以来在我国民众中的较为负面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毕业生在选报日语专业时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了日语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如前不久我国某大型手机制造商在郑州大学的招聘会上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歧视”即可看出社会对日语专业的误解。因此,高校日语专业应加强招生宣传,消除社会与考生家长对日语专业的认识误区,提高对日语专业的认识与了解。随着互联网及移动媒体的广泛运用,使该努力有了实现的可能。尤其各高校日语专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了解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情况。其次,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努力改善外部条件的同时,高校日语专业更应加强自身建设,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手段的革新等。如大胆探索日语专业与软件、日语专业与护理、日语专业与电商、日语专业与旅游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翻转课堂”、“慕课”“信息化”等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日语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日语专业自身的吸引力。再次,“钓鱼岛事件”促使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设置更趋理性,打破了许多高校不切实际地一窝风开设日语专业的设想,也促使许多原本已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积极思考专业的转型与发展。如有些高校通过裁撤日语专业、减少招生数量、或停止招生等措施,使专业的布局更趋合理。可以说,“钓鱼岛事件”在促使我国高校日语教育重新洗牌,促使全国日语专业积极思考转型与发展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钓鱼岛事件”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非一味“坏”的影响,既有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钓鱼岛事件”在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第一志愿报考不足,就业形势严峻,日语专业被裁撤或被调整等影响的同时,也促使全国日语专业重新洗牌,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语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客观看待“钓鱼岛事件”给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积极思考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前途和未来,努力将消极因素化解,将积极因素发挥极致。只有如此,我国高校日语教育才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走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日语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30/201403/166213.html.

[2] JETRO CHINA 中日贸易投资概况·对华投资[EB/OL].https://www.jetro.go.jp/china/.

[3] 欧阳健.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同质化及特色化问题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08).

[4] 潘贵民.西部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评估与研究),2012(10).

[5] 赵茂廉 等.日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分析[J].赤子,2013(07).

【作者简介】

潘贵民(1980—)男,湖南宁乡人,博士,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及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日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启示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