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

2018-09-26 22:46叶磊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途径

叶磊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质量的途径: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高校创新创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关键词】 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创业德育教育;途径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课程思政”旨在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通识课、自然科学课等多门类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360度“熔炉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2]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德育教育如何守好自身“责任田”,优化创新创业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崭新历史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顶尖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具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诚信品质,具有较高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水平创新杰出人才。所以,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强创业德育教育,把培养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操守的大学生创业者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2、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的重要方式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还在不断调整,加之西方“经济理性”思潮的持续渗透,致使社会上存在着过分看重自身利益,轻视集体利益,漠视社会责任的个人主义风气。受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在创新实践中,缺乏诚信意识,契约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淡薄,进而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急功近利、尔虞我诈行为,甚至行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所以,高校创新创业德育教育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在掌握创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这不仅是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的要求,更是培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要求。

3、加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重要载体

从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高校根据要求,逐步完善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主要内容的德育课程体系。[3]这些德育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时代要求,在帮助高校学生培养良好道德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高校德育教育还停留在知识灌输、教学两张皮的阶段,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人要吃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将“创新创业德育盐”融入大学生德育中去,紧密结合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道德问题,教育学生运用正确的“三观”学选择、处理各种创新创业实践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创业德育观,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效性。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对创新创业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还停留在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设计阶段。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更多的关注学生创业意识启蒙、创业能力培养等显性要素,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德育教育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创新创业德育教育不是零散的教育碎片,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也不可能仅仅通过零散的讲座和传统的两课教学来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立足自身工作层面,主动探究创业德育规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突出创业德育教育内容。然而,目前部分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创新创业道德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甚至简单的认为高校“两课”所涉及的道德教育就足够了,无需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再开设创业德育课程,这些错误的观点和态度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4]

2、创新创业德育内容空泛

纵观我国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关创业德育教育内容并不是很多,在现有的创新创业德育教育内容上,显示出过于理想化,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和培训组织广泛使用的KAB创业培训教材也存在类似的情况。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截至2017年2月,KAB项目已经在330多所高校创设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上百万多名大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该教材包括八个模块内容,分别是: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一家企业;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5]在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模块中,对创业者的“诚信”进行了简单概述,但是有关创业道德的内容在全书的所占比例实在太少。从国外引入的材料如此,而笔者从国内学者自主编写的创新创业教材统计中发现,涉及到创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均较为浅显。

3、创新创业道德教育师资配备不足

纵观创新创业德育教育师资现状,可以说我国高校非常缺乏优秀的创新创业德育教师。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德育教育教师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6]第一类是高校财经贸易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这部分教师创业理论知识扎实,商贸学科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相对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的创业道德相关问题更是了解不深;第二类是高校团委、就业、思想政治辅导员等学工口老师,这部分教师优势在于拥有带领学生参加创业竞赛和模拟实战的经验,不足之处是教育教学能力相对欠缺,专业理论知识也不够扎实;第三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课”教师,这部分教师优势是熟悉大学生德育教育规律,但是他们不大了解创业过程和实践,自然对创业德育教育研究甚少;第四类是学校聘请的校外企业导师,这些企业导师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教学能力,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相对欠缺,教育的实效难以持续和固定。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各方面长远规划、持续长期培养。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探讨

近年来,由于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缺乏优秀的创业道德品质,在创业实践中,重创业能力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公民责任和社会良俗,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而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创业德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升级中,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1、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是把创新创业德育教育纳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保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把创新创业德育教育纳入高校创新创业课题体系,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深化,整体谋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各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标国家要求,在组织保障、资源支持、考察考核、激励引导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把创业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升级。

2、加快创新创业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创新創业德育教育是学科交叉的教育范畴,兼具创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双重内容和要素,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从目前高校创业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来看,可以说,我们的基础相当薄弱,一部分就创业德育教育单纯谈创业技能,另一部分甚至只谈德育教育,全然不顾创业过程的特性。更有甚者,认为创业是创业,德育是德育,两者没有交叉点,无需进行结合。在这样的认知分割的场域下,高校创业德育教育要有好的效果实然不易。因此,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投入资源加强大学生创业道德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加强高校创新创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创新创业德育教师是实施创业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创业德育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但是,创业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把创业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要从师资引入、师资培训、师资传帮带三个方面做好创业德育师资建设工作。在师资引入方面,要秉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不唯学校、不唯学历、不唯论文,把具有良好教师品德、拥有扎实德育、创业理论基础,又懂创业实践的优质教师引入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机制,分层次、有重点、高覆盖做好高校创新创业道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师资传帮带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内现有的师资骨干的作用,以老带新,依托课题组、教学沙龙等载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5.

[2] 闵辉. 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3] 国家教委.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EB/OL].1995-11-23.

[4] 陈 建.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J].教育评论,2015(6).

[5] 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劳工组织 编.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学生用书) (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6] 卢长彤. 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4.

[7]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简介】

叶 磊(1983—)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