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充满绿色创新氛围的学术盛会
——记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

2018-09-27 09:42
太阳能 2018年9期
关键词:太阳电池储能能源

随着世界能源及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日益举足轻重,更是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引领者。特别是以风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在产量和市场规模方面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发展成为近一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在向纵深推进,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的能源产业亟需以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8月21日,以“绿色能源•创新引领”为主题的“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在北京开幕,为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1 大会开幕式主会场

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祁和生主持。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等,以及行业组织及产学研界代表和主流媒体记者约1200人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可再生能源领域大型、综合、多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繁荣学术思想,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相关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凝聚院士、专家学者共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新时代我国能源绿色发展献计献策;打造全国性、权威性、专业性、综合性的品牌学术活动,服务科技创新及广大科技工作者。

这届“千人级别”的学术盛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别阐述各项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大会同时召开了涉及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超低能耗建筑与清洁供热供冷、氢能与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与新一代电力系统、太阳能的光化学转化和利用、储能等10余个专题的近41场次学术分场会议,在充分交流、凝练专家学者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会议研讨成果,预判行业未来发展,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突显学术与智库的有机融合。

“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得到了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国际太阳能学会、全球风能理事会,以及金风科技等多家企业的大力支持。

聚焦能源革命,嘉宾致辞高屋建瓴

周济院士首先代表中国工程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周院士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绿色发展、对能源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明确提出了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他表示,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关键期,迫切需要探讨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和高效利用,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等关键问题。最后,周院士寄语学术大会,希望充分交流学术思想和成果,发挥广大院士和专家的智慧,为共同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宋军书记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在促进产学研融合,推进科学普及,举荐青年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衷心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要,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优势,加强学科间、学科与产业间融合,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引领未来能源方向,培育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提升全领域的国家影响力,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地全面提升学术氛围,在更高的水平上促进产学研结合,打造学术高地和思想交流平台,共建美丽中国,共创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王思强司长指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技术研发和装备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致辞中,王司长介绍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的《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及《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明确指出高效太阳能利用、先进储能、现代电网、能源互联网、节能与能效提升等领域为“十三五”乃至中长期能源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杜祥琬院士作了题为《高质量、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旨报告,针对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他表示:“在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到现在为止仍是主力,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较快,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从1980~2013年,风电的成本下降了90%,预计2020年可以做到与煤电价格相当。使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高比例地发展,还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转型升级问题,杜祥琬院士明确提出了10点发展建议。

首先是大电网问题。杜祥琬院士表示,我们现在习惯依靠的大电网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高效化,进而逐渐实现可再生能源友好型,也就是电网和有间歇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如何更好地提高并网率;大电网要和微网有机结合。此外,智能电网要建立在高速双向通信的技术上,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

第二,做好国内的区域互联,强化就地开发消纳,发展微能源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能源微网是能源互联网最核心的子单位,是综合型的能源局域网,它以能源优化利用为导向,是与能源互联网有机连接的、智能化区域能源生产、存储、调度、控制的系统;它可通过能源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实现风、光、天然气等各种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可按需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

第三,发展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的比重会上升,尤其是在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风电、天然气等都有好的发展势头,需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有利于实现能源效率最优化,在能源生产地被直接利用,改变能源利用方式,鼓励源、荷、储、微平衡。

第四,建议东部沿海地区要切实发展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减少对外来煤电的依赖。

第五,高度重视储能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全球各储能技术类型中增长最快的是化学储能,包括储热。

第六,改进电力调峰、用峰。杜院士认为:“火电可以做灵活性的改变来配合促进协同,另外,风很强时并不了网也不要放弃,可用做调峰”。

第七,重视地热利用。利用地热能,建设无烟城。

第八,生物质能应用需破题,有利于农村扶贫和能源改善。生物质能早期可发电、固化成燃料,也可堆肥做饲料等,现在也需进行其他方面的突破。

第九,技术领跑的企业在发展方向上需注重技术进步和运行维护服务。

第十,用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制度、配套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以及全额保证性收购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在管理体制改革中下功夫。

图2 谭天伟理事长致辞

谭天伟理事长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先向所有出席会议的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成立于1979年,依据学科和专业,先后设立了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热利用、风能、光化学、氢能、太阳能建筑、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储能及地热能等12个专业委员会,是涵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多学科、综合型的国家一级专业学术团体,同时也是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之一。”在回顾学会伴随行业发展、繁荣学术思想、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科学决策等工作成绩之后,谭理事长表示,针对当前行业缺乏推动多能耦合、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与渠道,学会集上下之合力,为领域内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希望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界联手合作,充分交流,寻找跨界融合的契机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多能互补体系。以创新驱动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颁奖

图3 周济、杜祥琬、徐建中、蒋剑春、谭天伟院士为特等奖获奖者颁奖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幕——大会举行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颁奖典礼。竞赛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号召,引导大学生把创新激情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届大赛得到了全国108所高校的积极响应,3000余名大学生参赛,共有500余件作品通过审查进入预赛。全国总决赛于8月17-19日在华北电力大学召开,经过激烈角逐,共产生二等奖65名,一等奖27名,特等奖5名。本次开幕式上,特邀周济、杜祥琬、徐建中、蒋剑春、谭天伟5位院士为5名特等奖获奖者颁发了奖状。

各分会场亮点纷呈

我国光伏产业在“531”之后迎来新的挑战,电价补贴加速降低,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是唯一出路。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是降低技术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光伏科技创新则是最重要推动力。

光伏分会参会代表近400位。在光伏分会上, 2018年中国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征集收活动第二版正式发布。本次活动收到天合光能等6家单位、共16份太阳电池效率报告,包括了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硅/单晶硅异质结、GaAs、CIGS、钙钛矿、氧化物/p-Si等6类太阳电池。2018“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表”收录了我国创造的8类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其中5类电池效率刷新了2017年的纪录。 2018“特定结构太阳电池中国最好效率表”收录了我国创造的3种特定结构太阳电池最好效率,包括p-PERC、n-PERT和钙钛矿太阳电池,它们全部刷新了2017年的纪录。天合光能IBC太阳电池效率突破了25%,是迄今为止中国的实验室首次效率超过25%的单结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科院半导体所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达23.32%,创造了钙钛矿太阳电池世界最高效率;汉能创造了单结GaAs、双结GaAs、CIGS和HIT 共4种电池的中国最高效率,其中单结GaAs(28.9%)和双结GaAs(31.6%)也是世界最高效率。这些成果表明,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太阳电池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图4 祁和生秘书长与光伏分会的部分代表合影

生物质能分会参会代表共200余名。谭天伟理事长亲临生物质能分会,代表学会进行了精彩致辞;蒋剑春院士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就生物质能存在的问题、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方向性的解读;专委会5位资深专家就生物质醇、酯、油、气、发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做了精彩报告。

图5 谭天伟理事长与生物质能分会的部分代表合影

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共同举办了清洁采暖和低能耗建筑分论坛,吸引了40多家单位约100名参会代表到会。这次分论坛共邀请了19位嘉宾到场做专题报告,报告的内容从产品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工程示范,以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从中低温的供暖供热领域谈到了中高温的发电领域,并从现在的行业现状谈到了当前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风能分会上有院士、中外专家、校企科研人员等代表超过200人参与了交流,老、中、青兼顾,既保证了专家数量,也给青年工程师和在校师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展示机会。分会共收到风能专业论文167篇,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占51%,企业占49%,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的作用。

在光化学分会上,发布了很多全无机、稳定性良好、效率超过16%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也发布了一些新型太阳电池,比如与硅太阳电池结合的叠层钙钛矿太阳电池等。

在光的化学能转换方面,一些前沿技术演进取得了新进展。比如,光还原CO2变成燃料,这样的过程可以解决目前可再生能源难以存储的难题;光催化和氢能的应用相结合;利用阳光来实现污染物的降解等。这次会议上报告了如何通过光催化降解空气当中的污染物,如甲烷、乙烯等,将为大气保卫战提供一个新“武器”。

氢能科学技术近两年,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氢能与燃料电池分会的主题为“加氢站与氢能汽车”,吸引了140余人参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制氢与氢气的纯化、氢的储运与加氢站、氢安全与标准规范、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燃料电池汽车等,探讨内容既有传统研究成果提升,又有最新理论方法与工艺技术成果。

海洋能分会吸引了大批青年学者和学生参加,体现了我国海洋能学术界的技术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本次会议报告的后弯管技术研究,不但具有较高的水动力学性能和可靠性,还具有较低的造价,为降低波浪能发电成本提出了新思路;半直驱整机优化设计技术,有效降低了机身挡水面积,显著提高了潮流能装置的水动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天然气水合物分会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题,力邀国内天然气水合物领域专家就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基础物性、开采技术、水合物衍生应用技术等方向展开学术交流。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最有特色的是其既可以和海上风电结合,又可以和传统的太阳热结合,与热、电、氢领域都存在相关性,将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成果。

可再生能源并网分会举办了主题为“可再生能源与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第二届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与政策论坛”,参会人员100余人。论坛邀请来自产学研政各方面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分析、发展战略与规划、成本变化趋势研判、并网运行实践与未来挑战、城市能源革命与综合能源服务、江苏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创新与实践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热能分会一共有112位代表参会,其中70%是来自我国地热开发领域研究院所单位的专家学者。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就我国地热能开发的现状、问题、地热资源评价监测,以及干热岩地热开发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学术大会的开幕式上,无论是在国家能源局领导还是在中国工程院院长的讲话中,都把可再生能源直接热利用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与过去只强调光伏和风能发电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说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预示地热资源开发的春天真正的到来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九届第二次理事会决定成立地热能专委会,此次会议启动了地热能专委会的筹建准备工作。

储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储能分会有近百位储能方面的优秀企业代表和专业人士参会,因原定的场地偏小,致使会场人满为患。会上,优秀的储能企业代表进行了分享性的发言,让与会嘉宾了解到国内储能产业的发展政策与市场环境、储能系统关键核心技术与应用,掌握了储能全球发展动态与趋势,实实在在的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关于储能产业发展的交流盛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九届第二次理事会决定成立储能专委会,本次会议期间,完成了储能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的选举工作。

本届学术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789篇,经过评审,共有55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25篇论文获得优秀墙报奖。谭天伟理事长向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奖励证书,金风科技给予了获奖作者奖金奖励。

8月24日,以“绿色能源•创新引领”为主题的“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会议规模与质量超出预想,这是一场充满绿色创新氛围的学术盛会,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注入了新活力,将有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太阳电池储能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载人航天器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计算方法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神州飞船太阳电池翼与舱体对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Al3+掺杂MnO2空心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储能上的应用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空间高轨高压太阳电池阵静电防护技术研究
一种航天器太阳电池阵供电能力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