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葫芦”深体悟 感受语言丰富性

2018-09-27 12:12俞可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用词绿叶葫芦

俞可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却置之不理,结果使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文章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叶子的茂盛、小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人一心只要葫芦的特点。文中感叹句和反问句的运用更是强烈表达出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对蚜虫不以为然的情感,也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本课生字“葫、芦、藤、谢、盯、啊、赛”;会写“棵、谢、盯”。

2.比较“一棵葫芦”和“一个葫芦”的不同,知道一棵葫芦上长了什么,怎么长的,长得怎样。体会语言的准确、用词的丰富。

3.能从趣味性的朗读中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小葫芦生长过程的描述中体会语言的准确、用词的丰富。

【教学过程】

一、听葫芦故事,导入文本

1.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这个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这是一个生活在从前的人,留着从前的发型,穿着从前的衣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从前。从前——(师讲述故事)

2.师:同学们,故事中那个从前的人最喜欢什么?(出示卡片)

引导学生读好“葫芦”,注意轻声。板贴课题,读题目。

(设计意图:故事以“从前”为开头,让人感觉仿佛在听长辈讲故事。教师从插图引入,娓娓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意境中。)

二、比葫芦不同,学习“棵”字

1. 师:故事中有“一棵葫芦”,也有“一个葫芦”,这两个葫芦一样吗?我们一起到葫芦园里去找一找。

2.比较“一棵葫芦”和“一个葫芦”。

(1)一个葫芦:先请大家找到“一个葫芦”,小葫芦在哪儿呢?請用铅笔沿着小葫芦的外形圈一圈。一边圈一边说:一个葫芦、两个葫芦……和同桌相互看看各找到了几个。

(2)一棵葫芦:那“一棵葫芦”又在哪儿呢?(出示三幅图,其中两幅只出示葫芦的局部)原来,一棵葫芦指的是整一株葫芦。这个“棵”就告诉我们答案了(师范写“棵”):左边是“木”,表示它是一株植物。右边是“果”,最初的意思是表示树上结了果实,后来我们用“棵”来表示植物的数量(逐幅出示图片)。例如这是一棵树、一棵草,而这就是—棵葫芦。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会忽略“一棵葫芦”与“一个葫芦”的区别。学生通过找一找、圈一圈、选一选,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两个量词所表述的意义是不同的。这为下面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做好铺垫。教师还对“棵”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学生对这个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说葫芦生长,感受语言

1.师:这棵葫芦上长着哪些东西呢?(逐个板贴卡片并学习:葫芦藤、绿叶、小花、小葫芦)

(1)认识“葫芦藤”:“藤”是个后鼻音。观察这三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草字头”,说明和植物有关)这三个字的下半部分分别是“胡、户、滕”,它们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相似或一样,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大家连起来再读一读。

(2)我们到图画上找一找,哪根是葫芦藤?葫芦长在葫芦藤上,那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有藤的呢?(图片认读:西瓜藤、葡萄藤、丝瓜藤、冬瓜藤)

2.关注用词的准确性——学习动词。

(1)这棵葫芦有葫芦藤,有小花,有叶子,还有小葫芦。这么多东西,它们分别是怎么长的?先长出什么,接着长出什么,最后长出什么?

(2)理一理葫芦的生长过程。

葫芦藤(上)—先(长出了)绿叶—接着(长出了)小花—最后(长出了)小葫芦。原来小葫芦是这样慢慢长大的。(板画线条把它们串联起来)

(3)刚才我们说这棵葫芦长出了绿叶,长出了小花,长出了小葫芦,一连说了三个“长”。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再读一读那一段话,圈一圈。有什么新的发现?

绿叶是——长满了,小花是——开出了,小葫芦是——挂了。(板书表示动作的词语,边读边做动作)细心的同学再去找找看,在小花和小葫芦的中间其实还有一个动作,是什么呢——“谢”,也请你把它圈出来。(认读卡片)

(4)教学“谢”字。

① 生活中的“谢”: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个字的小朋友请举手。给你们点赞!你会经常用它说——“谢谢!”“不用谢。”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我们应该说——谢谢;当别人向我们表示感谢时,我们可以说——不用谢。经常说这两句话会让你变成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② 师边范写“谢”边讲述:你们看,左边的“言”表示说话,要多说“谢谢、不用谢”。中间是个“身”,注意撇不出头。右边是个“寸”,和“身”差不多长。这是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③ 辨析:那“花谢了”的“谢”也是谢谢的意思吗?(出示字典里的三种解释:感谢;拒绝;凋落。请学生选择)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熟悉的“谢谢,不用谢”引入,询问学生小葫芦的“花谢了”是否也是“谢谢”的意思,并出示字典义项让他们进行选择,这是在培养二年级学生使用字典、初步根据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能力。)

(5)小结:用上了几个不同的动词,就把这棵葫芦慢慢长大的过程说得更生动了。这样介绍比刚才只说“长出了”有意思多了。

3.关注用词的丰富性——学习修饰性短语。

师:其实,这棵葫芦不仅长得有意思,还很漂亮呢!你们瞧(板贴短语:雪白的、细长的),它的小花是——雪白的。雪白的花,绿绿的叶,这颜色多美呀。它的葫芦藤是——细长的。细细长长的葫芦藤在架子上绕过来绕过去,像跳舞一样,多漂亮呀!请大家连起来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设计意图:从葫芦生长过程的描述中体会语言的准确、用词的丰富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教学设计分三个步骤:首先了解这棵葫芦上长了什么。接着理清葫芦的生长过程,其中也暗示着事物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三个“长”和三个不同动词作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用词的准确。最后,关注这棵葫芦长得怎样,学习修饰性短语“细长的、雪白的”。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初步感受了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四、悟爱葫芦情,训练句式

1.师:故事中的那个人喜欢小葫芦吗?你从哪儿读出了他非常喜欢?

◇句子1: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每天去看几次,你们猜,他会在什么时候去看呢?

(2)(师拿出一个小葫芦)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你能像这个人一样来夸夸小葫芦吗?

句式训练:多么_______________啊!

(3)你能用上这个句子来赞美一下图上的其他东西吗?

(4)可惜在那个人的眼里,这些都比不上——“可爱的小葫芦”。他说——“我要的是葫芦”。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他还会对着小葫芦说些什么呢?

◇句子2:他盯著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1)这句话特别长,很难读,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2)这句话中藏着两个生字。

① 赛(认读卡片,正音):马上就要开运动会了,运动员们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比赛跑步的项目叫——“赛跑”,比赛的场地叫——“赛场”。谁要是赢得了比赛,谁就能拿到奖励。这个字里就藏着奖励,奖励在哪儿呢?你瞧,底下的“贝”字就表示宝贝、好东西。

② 盯(认读卡片):这也是一个后鼻音的字,开火车读。“盯”要用到眼睛,请你盯着老师手中的卡片,盯着黑板。眼睛牢牢地看着就是“盯”。现在请你盯着黑板上的田字格,看老师写这个字。左边是个“目”,表示眼睛;右边的“丁”表示读音。两者合起来就是“盯”。让我们再盯着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③故事中的那个人只盯着小葫芦,其他什么也不看,不看——葫芦藤,不看——绿叶,也不看——小花。他只盯着小葫芦,因为他说——“我要的是葫芦”,可见那个人是多么喜欢小葫芦呀!小朋友,除了“盯”,你还从这句话中的哪儿读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快长啊”“赛过大南瓜”)

(设计意图:经过对“赛、盯”这两个生字的教学,学生一定把它们牢记于心。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有趣且有效的。)

五、存疑葫芦结局

总结:我们知道故事的最后,小葫芦不但没有赛过大南瓜,反而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学习。

六、学写课文生字

1.回顾新学的字词。

2.写字:棵、谢、盯。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312400)

猜你喜欢
用词绿叶葫芦
绿叶和红叶
葫芦瓜
桃娃娃
相似的内容,灵动的表达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宝葫芦
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
画葫芦
粉琢绿饰
I Want to Be a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