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厚学习形式 提升语文素养

2018-09-27 12:12陈忠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导学式交流平台

陈忠英

【摘 要】“交流平台”是人教版教材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语用视角下,立足教材,探索“导学式”交流、“自主式”交流、“浸润式”交流、“整合式”交流等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能促使这个“小板块”发挥 “大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言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交流平台;导学式;自主式;浸润式;整合式

“交流平台”是人教版教材“回顾·拓展”模块下的一个小板块,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互动交流等方法,整理单元学习内容,总结本组课文的读写规律,谈谈学习收获,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清楚、简约、得体地进行表述,从而获得新知。“交流平台”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没能有效地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了进一步挖掘“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小板块”发挥“大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摸索出一些教學策略。

一、“导学式”交流——聚焦主线

“导学式”交流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又从文本中走出,进行深入的思考,促使学生根据导学提示,找出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参与、交流、解答、展示,逐个击破难题,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二是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此,我们可以运用“导学式”交流来指导单元教学。

(一)前期铺垫,课中导学

以《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为例。

1.提出问题: 小嘎子和胖墩儿为什么比赛摔跤?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2.个体研读。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做批注。

3.集体探究。

围绕主问题细化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完课文,纷纷交流,觉得小嘎子是一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智谋的人)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请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关键词,做简单批注。

(学生自由研读,做批注,然后集体交流)

(3)作者在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

4.总结提升:多么精彩的比赛,多么精彩的描写。这篇课文通过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如果想仔细欣赏他们的摔跤过程,可以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了解、喜欢小嘎子的。

这样的教学,既使教学内容集中,又体现了鲜明的语用意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导学式”交流不仅凸显了单元主题、知识点,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课后回顾,加深印象

整组课文教学完后,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统领性的导学问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许多人物形象有了认识。那么,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对发言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按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进行分类。当学生讲到其中一种描写方法时,笔者会及时引导他们回顾本组课文中的相关内容,重温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段落、句子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比如,当学生提到刻画“小嘎子”的形象时运用了动作描写,便引导他们回顾相关句段。小嘎子那机灵顽皮、有智谋、好胜心强的性格特点便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头。同时,学生也深刻地感受到运用动作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其实,这个单元里其他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严监生、王熙凤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梳理。这样不仅让一个个人物形象重新回到学生的脑海中,还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动恰当的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二、“自主式”交流——学以致用

“交流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自主式”交流是基于单元阅读习作的重点、难点和“交流平台”主题之间的共性,以此形成的一种能力训练。当然,这种能力训练要从两者的要求出发,整合而成,不能从一开始就揭示答案,否则就失去了探究发现的意义。其操作策略如下。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都是有关动物的课文。“交流平台”的内容是交流本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跟以前学过的写动物的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及学习这些课文后的收获。

围绕这一交流主题,笔者在课文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理念和方法。如在教学本组第二篇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就把这篇课文和曾学过的《松鼠》一文进行对比:“同学们,写动物的课文有很多,你们还记得五年级上册学过的说明文《松鼠》吗?作家笔下的松鼠有什么特点?(出示松鼠图片)对,就是这只活泼、可爱、机灵的松鼠,有一天离开大森林,跑到人的家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作者又是如何写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

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拉近了学生与松鼠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个环节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结合表格,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对两篇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

有了这个表格,学生对两篇课文的不同点一目了然,同时进一步了解两者尽管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不同,但蕴含在课文里的那种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是相同的。笔者引导学生再一次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明白作者通过关注动作、语言、具体事例来写出松鼠的可爱以及一家人对它的喜爱。

总结提炼后,笔者结合“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同时展示了小蒂皮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精彩图片。当学生看得兴趣盎然时,及时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领悟运用,迁移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从作业的质量上看,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无疑是高效的。

可以看出,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文本加以总结、提炼,相较于单独教学“交流平台”,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浸润式”交流——融会贯通

“交流平台”还有一个功能是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为习作服务。如果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三者融会贯通,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对此,笔者摸索出了“浸润式”交流的教学策略。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都围绕同一主题——思乡情展开。其中,“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思念家乡的诗词和歌曲,策划开展一次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活动;“习作”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作文。“交流平台”则是要求交流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习作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鉴于以上要求,笔者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提炼主题,重温课文:每个人对故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2.畅所欲言,抒发情感: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让你怀念的景和物?请你来谈谈自己的家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3.表演节目,抒发情感: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就请你们用精彩的节目来表达这种感情。活动采取朗诵诗歌、演唱歌曲、小品快板等形式。

4.展开想象,充分交流:家乡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那大胆想象一下,二十年后,通过我们的努力,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二十年后,假如你从外地回来,遇到久别的亲人、朋友和同学,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5.明确要求,试写初稿: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6.课后提升,发现拓展:欣赏习作,评议修改,请写得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这样,把同一个主题浸润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讲得清楚,学得明白,习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作文不会成为无米之炊。如果单独教学这几块内容,则效果不佳:若孤立“交流平台”,方法就成了纸上谈兵;若孤立“口语交际”,活动虽搞得精彩纷呈,但教学很有可能徒有形式;若孤立“习作”,任凭教师辅导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想象漫无边际,脱离主题。

四、“整合式”交流——提升能力

“交流平台”除了明确学习重点、单元主题、学习方法之外,还提出了对综合性学习的建议。单元教学中,教师容易把这些综合性学习内容作为课外家庭作业进行布置,缺乏集中交流展示的环节,学生综合性学习取得的收获难以交流共享。

“整合式”交流是在教学完单元课文之后,通过实践活动,用整合的方式,交流学习收获,提升学习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笔者采用如下教学流程。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的重点之一是“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交流平台”也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由于交流内容无法在课堂上直接展示,需要课外完成。如果单是布置家庭作业,任由学生“自由发展”,那实践活动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为此,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前置导学,回顾学习。填写学习表格。

2.课堂交流,整理归纳:同学们,课前你们自主完成了老师下发的表格。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这个单元里,围绕课文的学习,你收集了哪些资料?怎么收集的?

(学生集体交流,归纳收集、整理的方法)

3.共享经验,适度拓展。

教师推荐阅读《一代名园圆明园》《小英雄雨来》《我的1997》等。班隊课上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共享读书心得。

从完成作业和交流的情况看,效果较好。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课堂交流,有效地培养了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每个小组在交流小结时,畅谈了自己的做法与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此外,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以上四种交流学习形式,并不是只能单独使用的,而是可以相互交融,同时运用。总而言之,“交流平台”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的平台。在“语用意识”的引领下,每个一线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交流平台”的教学,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教材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学习语文精心搭建舞台。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浙江省海盐县三毛小学 314400)

猜你喜欢
导学式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政治课“导学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交流平台
导学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