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分析

2018-09-27 12:09程龙辉
大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策农村

程龙辉

【摘 要】 本文从政策运行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政策 农村

一、引言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人口规模依然庞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主要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等。周其仁(1997)认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对非农就业机会影响较大[1]。王西玉等(2000)分析了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2]。白南生、何宇鹏(2002)认为农民更倾向外出就业[3]。白南生、李靖(2008)认为工资是农民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4]。孙文凯、白重恩等(2011)认为短期内社会网络和收入对农民工流动作用显著[5]。李培林(1996)对农村工的社会网络以及社会地位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亲缘关系与家庭依赖性较强[6]。王春光对新生代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社会认同与融合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乡其他群体存在一定的隔阂[7]。

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

(一)1978-1983年限制流动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策主要是提倡发展乡镇企业,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严格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主要原因有:第一,受限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商品粮供应不足,难以支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第二,知青返城给城镇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无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二)1984-1988年允许流动

1984年之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限制政策有所松动,允许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对进城农民的居住等给予一定支持,对愿意并且满足落户条件的农民,准许其办理入户。另外,支持贫困地区向经济城市发达的城市输出劳动力,并鼓励大中企业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1984至1988年间,我国劳动力流动政策有所变化的原因有:第一,农村生产力提高,可以解决一部分进成务工人员的口粮问题。第二,城镇经济有所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三)1989-1991年控制盲目流动

由于1984-1991年間,政府放松了对农民进程务工的限制,并鼓励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加大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基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过大,政府对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做出了局部调整,加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秩序的管理,对农村劳动力的规模进行了限制。

(四)1992-2000年规范流动

1992年以后,我国劳动力流动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为防止盲目流动的重演,同时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国家要求农村劳动力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计划、有秩序、合理的流动。具体的政策有就业证的运用。

(五)2000-公平流动

2000年以后,我国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有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有:第一,改进了户籍制度,降低了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阻碍作用。并逐步推进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第二,采取多方面的配套措施,促进劳动力的流动。第三,城镇改革与农村改革并行。在城镇改善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完善了农民工的维权渠道。在农村推行“三权分置”改革,保障了进城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三、进城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一)子女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子女在父母(或一方)务工城市上学。第二,子女在家上学。对于在父母工作地上学的民工子女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上学难和上学贵的问题。对于在家上学的民工子女来说,其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缺位,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问题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拖欠工资问题。第二,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主要为,工伤赔偿问题、福利问题。最近几年,上述问题仍然存在的原因主要为:第一,中央与地方对农民工的定位不同。对中央政府来说,农民工是一个重要群体。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权益以及其他问题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社会。对地方政府而言,管理好户籍人员是重中之重,因而对外来农民工有所忽视。第二,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代表农民工的利益。农民工虽然人数众多,但无法集中力量为自身利益进行博弈。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的维权的处理往往是一拖再拖。所以,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政策会发生形变。

四、建议

第一,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在预见各级政府反应的基础上,对政策进行反复论证,增强政策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第二,完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监管;对执行欠佳的政府人员,依法严惩,增加其消极怠工的机会成本。第三,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鼓励和支持农民工成立类似工会的维权组织。发挥农民工自身力量维护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流动[J].管理世界,1997(5):81-99.

[2] 王西玉,崔传义,赵阳,马忠东.中国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0(5):61-68.

[3] 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3):64-77.

[4]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7):70-76.

[5]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28-40.

[6]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1.

[7]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5.

猜你喜欢
政策农村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