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不同位置外籍球员与本土球员竞技能力的对比分析
——以2017—2018赛季为例

2018-09-28 01:52杨昊霖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锋后卫前锋

杨昊霖

1 引言

自1995年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实施改革,特别是允许各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政策以来,我国篮球职业联赛的整体水平和观赏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不容回避的是随着外籍球员使用制度日渐宽松,不少俱乐部过分依赖外籍球员,习惯性地将每一场比赛的胜负寄托于球队某几名外籍球员身上,竞赛战术围绕外籍球员设计,尽一切努力增加外籍球员出场时间,致使外籍球员“横行”CBA球场的现象成为常态。与此同时,许多本土球员却失去了更多的上场锻炼机会,技战术水平停滞不前,进而导致国家队在世界篮球各大赛事的成绩持续下滑,CBA竞赛环境出现严重危机。基于此,本研究将以2017—2018赛季为例,对参与CBA联赛不同位置外籍球员与本土球员的进攻和防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明确本土球员与外籍球员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提升本土球员攻防能力以及中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和CBA赛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新赛制下CBA联赛不同位置的本土球员和外援竞技能力为研究对象,以2017—2018赛季常规赛技术统计指标靠前的优秀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为观察对象。样本筛选标准为出场次数20场以上、场均得分处于外籍球员或本土球员前50(见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新浪CBA联赛官网查询相关文献和球员各项技战术统计数据,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2.2.2 录像分析法对2017—2018年CBA联赛常规赛各个球队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与分析,获取各个球队优秀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的临场表现和攻防技术指标数据,结合新浪CBA联赛官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运用 SPSS 22.0对 CBA联赛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的场均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赛制下本土球员与外籍球员各项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异。

表1 本研究筛选出来的样本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本土球员与外籍球员进攻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3.1.1 后卫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由表2、表3、表4可以看出,虽然二分命中率、三分命中率本土后卫球员与外籍后卫球员差异不大(P>0.05),但外籍球员的场均得分、二分球场均出手次数、三分场均命中数和出手次数、罚球出手和罚球命中数、场均助攻数均显著高于本土后卫球员(P<0.01)。从得分角度来看,外籍后卫球员拥有无限球权,其获得的出手机会较高,良好的传球技术使其助攻数据也高,其中以亚当斯、布鲁克斯、弗雷戴特、福特森等为代表的外籍后卫球员凭借其场均得分、二分球场均出手次数、三分场均命中数和出手次数、罚球出手和罚球命中数、场均助攻数等帮助所在球队顺利取得季后赛资格,且得分效率高居榜首。本土后卫在有限的上场时间当中,主要任务是组织串联全队,积极对位防守外籍后卫,寻找空位机会进行外线投射。表现在具体数据上,外籍球员的投篮次数和罚球次数均显著高于本土后卫球员(P<0.01)。因此,本土后卫球员需要加强外线远投水平,增加三分投篮的训练,加强传球意识训练,提高助攻水平。

表2 本土后卫球员和外籍后卫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1)

表3 本土后卫球员和外籍后卫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2)

表4 本土后卫球员和外籍后卫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3)

3.1.2 前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由表5、表6、表7可知,前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当中,外籍球员场均得分、场均二分出手次数、三分命中率、场均罚球命中数、场均罚球出手次数均均高于本土球员(P<0.05),但本土前锋球员在三分命中率上高于外籍前锋球员(P<0.05)。前锋外籍球员在场均二分球命中数上显著高于本土球员(P<0.01)。而前锋本土球员二分命中率、助攻次数上与外籍前锋差异不大(P>0.05)。具体来看,以丁彦雨航、易建联、翟晓川、李根、周鹏等为代表的本土前锋球员均是双国家队的主力球员,同时也是所在俱乐部顶尖的锋线。近些年来,这些球员的个人能力在不断提高,且都具有优良的外线投射技术,尤其是丁彦雨航,其实际的得分能力已经与CBA外籍球员的平均得分相持平。说明自新赛制以来,本土前锋球员在球队中有较高的战术地位和稳定的出场时间,本土前锋球员其进攻技术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表5 本土前锋球员和外籍前锋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1)

表6 本土前锋球员和外籍前锋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2)

表7 本土前锋球员和外籍前锋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3)

3.1.3 中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由表8、表9、表10可以看出,在中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进攻指标对比中,外籍球员的场均得分、二分命中数、二分出手数、三分命中数、三分出手数、罚球命中数、场均罚球出手和助攻次数均显著高于本土球员(P<0.01)。有研究指出,在当前的“小球时代”当中,中锋位置无论是战术地位还是制胜因素都在不断下降[10]。传统意义上的中锋进攻时持球在内线进行低位单打和策应,现在则要求中锋具有中远距离上具备较好的投射能力,以拉开战术空间,为后卫和前锋的“小球”战术跑位创造空间。因此,中锋在场上的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是,本土中锋无论在后姚明时代的进攻技术还是以内线进攻技术这点从较高的二分命中率和较低的三分出手和三分命中率上就能反映出来。通过录像观察,在本土球员中,仅有易建联具有较好的外线投射能力,胡金秋具备稳定的中距离投射能力,其他本土中锋如王哲林、韩德君、李慕豪、陶汉林等优秀的本土中锋的中远距离投射水平相对较低。而同位置的外籍球员兰多夫、明纳拉斯、路易斯-斯科拉、汉密尔顿、博洛西斯等均具有极强的外线投射能力。这些外籍中锋的外线投射能力吸引同位置本土中锋到外线防守,从而降低对手的内线防守护框能力,进一步为前锋和后卫的内突外投创造有效的战术空间。

表8 本土中锋球员和外籍中锋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1)

表9 本土中锋球员和外籍中锋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2)

表10 本土中锋球员和外籍中锋球员进攻指标对比分析(3)

3.2 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3.2.1 后卫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由表11、表12可以看出,在后卫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当中,外籍球员在篮板、后场篮板、抢断、盖帽、失误和效率值上均显著高于本土球员(P<0.01),外籍球员在前场篮板上也明显高于本土球员(P<0.05)。录像观察发现,外籍后卫的篮板球拼抢凶狠积极,其身体素质优良,能够通过卡位获得良好的篮板空间,而本土后卫的篮板球拼抢技术水平相对较弱;在抢断和盖帽上,一般都需要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完成。由于外籍后卫球员的速度和爆发力优于本土球员,故其抢断和盖帽能力比本土后卫球员要强得多;在失误方面,外籍后卫球员由于上场时间多,承担的任务较重,因此其失误几率相对来说高于本土后卫球员;在效率值上,CBA各个球队的主要核心均以外籍后卫球员为主,如新疆队的亚当斯、上海队的弗雷戴特等。这些外籍后卫球员拥有球队绝对的战术地位,一般在外籍后卫稳定发挥的前提下,球队往往能取得比赛胜利。此外,在各个球队当中,一般安排外籍后卫球员负责进攻得分,而防守对方外籍后卫球员的任务由本土后卫球员来负责,较为消耗体能。自新赛制以来,外籍后卫球员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但是在第四节单外援情况下,本土后卫球员的锻炼机会大大增多。本土后卫球员位置涌现出郭艾伦、吴前、曾令旭、方硕、赵继伟、刘志轩等一批本土球员,虽然在各项防守技术统计上仍显著低于同位置外籍后卫球员。但通过比赛录像观察会发现,本土后卫的临场防守水平已得到较好的发展,能够多次限制对方外援的进攻。

表11 本土后卫球员和外籍后卫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1)

表12 本土后卫球员和外籍后卫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2)

3.2.2 前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从表13、表14可以看出,在前锋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当中,外籍球员在篮板、前场篮板、后场篮板、抢断、效率值等指标上显著好于本土球员(P<0.01),在盖帽、失误指标上也好于本土球员(P<0.05)。录像观察发现,本土前锋除丁彦雨航、易建联能够与外籍前锋媲美外,其他前锋球员在防守技术、身体素质方面与同位置外籍前锋相比仍处于较大劣势。因此不少球队采取依靠外籍前锋较为均衡的防守水平来弥补本土前锋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从录像中也可以看出,本土前锋在盖帽和失误与外籍球员的差距在缩小。说明本土前锋球员的防守水平在新赛制下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从失误方面来看,外籍前锋球员由于出场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其场均失误率也相对较多,但是表现出的良好的效率值能够弥补失误带来的劣势。

表13 本土前锋球员和外籍前锋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1)

表14 本土前锋球员和外籍前锋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2)

3.2.3 中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由表15、表16可知,在中锋位置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当中,外籍球员在篮板、后场篮板、抢断、失误和效率值等指标上显著优于本土球员(P<0.01)。但在前场篮板和盖帽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录像观察发现,参赛各队本土中锋球员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外籍球员进行防守,具有一定的内线牵制力。因此,本土中锋球员虽然与外籍中锋球员在各项防守技术统计中处于劣势,但是其在场上防守作用已经开始凸显,在对位防守同位置外籍中锋球员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消耗外籍中锋球员的体能。另一方面,由于外籍中锋球员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好,进攻端中利用身体对抗的优势和娴熟的内外线进攻技术,加大了本土中锋的防守难度,同时外籍中锋球员在防守本土中锋球员时又利用身体对抗的优势,在对位本土中锋球员时具有较高的防守效率。

表15 本土中锋球员和外籍中锋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1)

表16 本土中锋球员和外籍中锋球员防守指标对比分析(2)

4 结论与建议

(1)CBA外籍后卫球员的攻防技术显著高于本土后卫球员,但在三分命中率上与外籍球员差异不大,前场篮板上与外籍后卫球员接近。说明本土后卫球员的攻防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本土后卫球员在当前CBA联赛当中,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重点提升自身的外线投射能力,加强身体对抗训练,更好地完成对位防守对方外籍后卫的责任。

(2)CBA外籍前锋球员的攻防技技术显著优于本土前锋球员。前锋本土球员的场均得分、二分命中率和盖帽与同位置外籍前锋球员差异在缩小;在助攻上基本能保持在同一水平;三分命中率上本土前锋高于外籍前锋。本土前锋球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攻防技术,在数据之外的作用更加显著,是球队稳定发挥的基石。建议各个球队为本土球员设计专门的战术体系,进一步提高本土前锋球员的攻防技术水平。

(3)CBA外籍中锋球员的攻防技技术在各项指标上显著优于本土中锋球员。外籍中锋球员既有良好的外线投射能力,又具备丰富的内线进攻手段,同时在防守对位上也占据身体优势。本土中锋球员的外线投射能力相对不足,内线进攻手段相对单一,与外籍中锋球员的攻防技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建议本土中锋球员在日常训练中增加中远距离投篮训练,丰富低位进攻与策应能力,强化篮板球的保护能力,以适应当前的篮球运动发展潮流。

猜你喜欢
中锋后卫前锋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篮球的由来
蔡中锋小小说三题
蔡中锋微小说二题
蔡中锋闪小说四题
蔡中锋闪小说两篇
没有弱点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