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中休闲体育项目的演进

2018-09-28 01:52康厚良杨玉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东巴纳西纳西族

康厚良,杨玉婷,王 帆

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时期休闲体育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有助于我们客观地了解休闲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原始社会时期,当人类基本适应了原始生存环境,且生产力得到逐步提高、生活资料逐渐丰富后,人们在能够得到温饱的前提下,休闲时间的出现即成为可能,而利用闲暇进行休闲的需求和活动也相应地从劳动等活动中分离出来。人们在闲暇时间为寻求精神上的轻松愉悦,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反映狩猎、农耕、祭祀、祈祷和图腾崇拜的舞蹈和各种身体娱乐活动形式,这些带有休闲意义的娱乐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休闲体育的雏形。如何验证休闲体育的起源,现有的研究没有给出有力的证据,主要原因是缺少确凿的材料,难以进行科学的验证。笔者尝试从原始文字(东巴文)的典型文字入手,探索原始文明中的休闲体育活动的萌芽与形成过程,希望能对休闲体育的起源提供佐证。

1 休闲体育项目

休闲体育是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人们依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以对体育活动的自主选择和直接参与为基础,为实现娱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和完善自我等目的的体育活动参与态度和生活方式[1]。如同样是参与乒乓球活动,如果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取更高的竞赛成绩就不能归为休闲体育,而如果是为了放松自己、调节身心就应为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既包括户外的运动,也包括室内的健身活动;既包括有规范场地和运动规则的各种球类、田径等项目,也包括各种形式灵活的游戏、民俗体育活动。当然,随着体育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许多新兴运动项目如攀岩、轮滑、蹦极等,因其在满足人们冒险、刺激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身心调节的休闲价值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项目也属于休闲体育范畴[2]。休闲体育项目包括:登山、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野营、探险、徒步穿越、狩猎、骑马、滑雪、滑冰、球类、划船、潜水、冲浪、游泳、跳水、钓鱼、漂流、龙船、赛艇、溯溪、滑翔、跳伞、热气球、速降、棋牌、跳绳、风筝、踢毽子、打陀螺、秋千、射箭、射弩、轮滑、飞镖、唱歌、跳舞、驾车、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气功、五禽戏、斗牛等[3~5]。

2 东巴文的特征

东巴文因主要由纳西族的东巴人使用,故称为东巴文。属人类早期图画文字向象形文、标音文过渡阶段的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6]。东巴文字的产生大约“比汉字迟二、三千年”[7],其自身发育程度也远低于汉字。东巴文字的字数虽然不多,但仅凭这些为数不多的文字纳西先民却书写了几万卷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经书。这些经书内容丰富,除宗教习俗、占卜祭祀的记述以外,还保存和记录了许多纳西族历史、文学、艺术以及语言文字的珍贵材料。经书中所使用的东巴文字的形态、构造、性质和书写特点都别具特色。据说,当时东巴经师写经一定用东巴文字,但只是简略记录东巴经典,以作为东巴举行宗教仪式时的忆诵基础,所以经文中的文字符号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一段经书往往只有几个字,虽排列不连贯无条理,东巴人却可以从中读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词来[8]。东巴字具有表形、表意的特点,能反映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与行为,也是一种原始文字系统,文字的所指和能指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关系[9]。依据东巴文的这些特征,我们对休闲体育项目和项目元素进行了分析,在文字中梳理中发掘出了纳西族先民的休闲行为及休闲体育项目。

20世纪有3本正式出版的字典最为引人注目,分别是《纳西象形文字谱》[10]《么些象形文字字典》[11]和《纳西—英语百科辞典》[12]。在三本字典中,方国瑜先生编著的《纳西象形文字谱》(简称《字谱》)是代表东巴文字典编撰较高水平的一部字典,学术界对其有较高评价。《字谱》编码收字1 340个,加上异体字、附收字共收录东巴字2 288个。在进行项目研究时,我们因此选择了《字谱》所列文字作为研究基础。

3 休闲体育项目及项目文字查找分析

在《字谱》中查找休闲体育项目,共找到13个与项目对应或相近的东巴字(如表1)。所查结果中与休闲体育有关的东巴字根据意思可以分为三类:

(1)休闲体育项目名称只在东巴文中找到相近的文字,或东巴文外形与项目有相似性,如:速降与(降)、漂流与(冲、漂)。此类东巴文表示的是事物状态、行为或位移现象等,还不具备运动特征;

(2)项目能在东巴文中找到相应的文字,表示的行为动作状态都十分相似,但在实施目的和自我体验上有本质区别。如:登山与(登)、狩猎与(打猎)、划船与(划船)、骑马与(骑)、射箭与(射)、射弩与(射弩)、野营与(简易露营篷)、钓鱼与(钓);

(3)项目与东巴字在名称和意思上都相对应,已经成为休闲体育项目。如:秋千与(秋千)、唱歌与(唱)、跳舞与(跳)。

表1 东巴文中查找到的休闲体育项目或项目元素文字

3.1 休闲体育与相近的东巴字分析

在对休闲体育项目名称查找时,只能找到与项目名称中个别文字相近的东巴字的这类活动。东巴字表述的是人或身体处在某种行为状态,并为了记录的需要而将这种状态直观地呈现出来。如:(降)和(冲、漂)。(降)是人自上而下行,体现的是人体向下的位移活动;(冲、漂)是人浮在水上或被水冲走的形态或过程。它们与对应的速降和漂流活动,虽然本体所呈现的状体有相似之处:速降运动与(降)都是身体向下位移;漂流活动与(冲、漂)都是身体在水面上,并从上游往下游行进;但本体追求的效果、内心感受、目的性和承载形式迥然不同。

休闲体育在东巴文中找到的相近文字,正是纳西先民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直观体现,并不断地将自身体验总结、积累,最终记录下来的实证。它为以后的项目分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这也与体育是人类身体运动的产物,身体动作是构成体育的基本单位相契合[13]。

3.2 休闲体育项目对应的东巴文的分析

在查询结果中,有一类休闲体育项目在东巴字中有对应的项目文字或内容,不过项目内涵差别较大。它是纳西先民自身行为动作逐渐从生产生活、渔猎活动、战争等中分离的见证。

通过上述东巴字与对应的休闲体育项目的对比分析可知:至目前,这些活动已从纳西先民的生产生活、渔猎、战争中渐渐地分离和提炼出来,并有了相应的名称文字,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内涵也比较单一,还不能等同于休闲体育运动。

3.3 东巴文中的休闲体育项目

3.3.1 秋千秋千是我国传统休闲体育项目。东巴字中都表示秋千,但还可以表示挂架,与(挂架)通用,而不能与挂架通用。分析东巴字发现:该时期的秋千不是很高,(挂架)是日常人们晾晒粮食的架子,高度在3~4米,这个高度方便人们挂晒粮食;(秋千)的支架形状与(飞石架)的支架形状一致。此时的秋千高度与飞石架高度相仿,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从结构力学来讲更加稳固。从(挂架)到(立柱型秋千)再到(支架型秋千),三个东巴字演绎了秋千从生产工具到体育项目的演进过程。将晾晒粮食的工具改造为秋千,3~4米的高度不仅儿童青少年能玩,成年人也能玩。可见秋千在当时很受民众欢迎,俨然成为纳西先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项目之一。在上世纪末丽江周边的村口仍然树立着高大的秋千供村民休闲娱乐。

3.3.2 唱歌东巴字与都表示唱,前者是人在唱,后者是风吹过树发出声音表示唱,二者通用。指人口中震动,并发出有节律的声音,就像微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一样悦耳。它与(言、说话)、(喊)和(争吵)同为嘴部的发音动作,但在字形上有明显的区别。指人在说话,自然平实地发出声音;是形容较远或远距离的声音传递,需要用力发声,若通过嘴形来表述意思,不能体现声音的传递,而用曲线表示声音在起伏山脉中传播更贴切,也与音频的传播相吻合;是两个女人面面相对地大声争吵,从字形就能体会到争吵的激烈。唱歌不仅从其发音动作和音频中区分出来,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套路,逐渐演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形成了专门歌曲(谷气,深受纳西族老人喜爱的一种民歌,也表示唱山歌)。唱歌的同时还有乐器伴奏,如:(吹笛)、(弹口弦:丽江地区仍在使用的表演乐器,可以演奏曲子,也可以伴奏)。东巴文把唱歌的行为动作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同场合、不同形式地唱歌用不同的文字表述:唱山歌用;歌咏用(歌咏意为唱,有声调的念[15])。唱歌的形式比较丰富,但文字本身不能体现歌者内心世界,所以东巴又用(笑——指妇女露牙而笑,口中发出震动有规律的声音)来表示人内心的感受。与口中声音的表述相同,通过两字的比较可以推理出唱歌如同开怀大笑一样内心舒畅,让人愉悦。

上述系列文字表明唱歌已经成为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活动。老年人喜欢唱“谷气”类的民歌;年轻人喜欢唱山歌。唱歌使他们精神愉悦,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直到现在丽江仍然有许多老人组合在一起唱歌、演奏乐器,享受闲暇时光,其中蜚声海内外的组合为“纳西古乐”;纳西族青年男女有每年正月初十左右上山唱山歌、对山歌的传统。因时代的更替、多元文化的渗透等因素,这个传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终结。

3.3.3 跳舞(跳)强调的是人们的跳舞动作,它特指跳舞的跳,字形与丽江纳西族舞蹈动作(打跳)及东巴祭祀动作(东巴跳)相似。与跳远技术动作比较:跳远技术中以单脚起跳,且双腿不在同一平面内;虽然立定跳远是两脚同时发力,但起跳时两脚的开度和屈膝的程度都与的形状不符。指的是普通人在跳舞,东巴跳东巴舞是用来表示,而木偶跳舞则用表示。

综上所述,秋千、唱歌和跳舞已经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并成为纳西族先民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属于休闲体育的范畴。在历史的长河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成为今天丽江地区人们欢庆、娱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等不可缺少的锻炼方式和手段。

4 结论

东巴文是图画象形文字,也称形意文字[9]。它是东巴依物画形而成,符号体态比较繁复。它对人体动作或事物形态细致而逼真地描摹,反映角度多数是跟观察角度一致的,因而能客观地体现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东巴字的主要用途是书写经书,这决定了与祭祀无关的内容在书中不会被提及,也不会引起东巴的重视。我们今天所梳理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文字是因为其他内容的需要而东巴人无意中创编的,所以文字数量较少,但即使如此,它仍为我们今天分析休闲体育的起源,以及休闲体育文字从原始文字中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方式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辅证资料,为论证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通过对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元素在东巴文字中查找分析可知:休闲体育因项目的不同,从纳西先民生产生活、渔猎活动、战争等中分离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项目还没有形成;有的项目正在分离;有的项目已经分离并在纳西族民众中开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东巴文中的休闲体育的分析和研究,除了能为原始休闲体育的萌芽、发展、演变的相关研究提供助力和佐证材料之外,也可为研究纳西族的演变、发展和传承传统休闲体育项目与东巴文的关系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从这个角度说,作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的内涵是无穷的。它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地去挖掘其中的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东巴纳西纳西族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祭风
安纳西
安纳西
玉水有清音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纳西鲁丁的微笑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