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个体特征及学习习惯对自主学习能力影响

2018-09-28 06:23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总分个体

宁 丽, 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1)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 自主性学习就引起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并因此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对当代信息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对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的探讨,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学、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也仅仅考虑教学因素、教育心理等因素[1-2],较少从个人情况、自主学习习惯等角度考虑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如何有针对性地真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效性和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力,个人学习习惯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本研究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为例,探讨个体特征和学习习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共891人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 大学生一般资料调查 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等情况。

1.2.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调查 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采用曾东霞[3]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进行评价。该自主学习能力问卷共有30个项目,分为5个维度:自我导向(包括8个子项目)、学习设置(包括5个子项目)、学习方法(9个子项目)、自我监督(5个子项目)和自我调节(4个子项目),按照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1.2.3 大学生学习习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喜欢的学籍管理制度、自习情况、翻阅期刊频率、喜欢老师提问的程度、喜欢的学习方式、喜欢与同学讨论程度等因素。

1.3质量控制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方法和指导语。调查后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和复查,对于填写项目不全、填写内容不足80%者予以剔除。数据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数据录入完毕后,再随机抽取20%的问卷进行复核,同时进行一致性检查。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Epidata3.2录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不符合参数检验的数据,统计学描述用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表示,统计推断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者后采用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2*α/k*(k-*1),α=0.05,k为组数。以下两两比较组数均为3组,因此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1。

2 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回收891份问卷,有效问卷841份,有效率为94.38%。有236名男生,363名学生来自城市,332名独生子女,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医学院校大学生一般特征情况分析

2.2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最高分97.2分,最低分26.4分,平均分为(63.14±0.23)分,以≥60分为合格,27.6%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2.3不同个体特征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分析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在不同个体特征大学生间进行比较后发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农村家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因素调查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在相关因素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为:得分在自习情况及课堂教学启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个体特征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情况比较[M(P25~P75)]

表3 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在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因素

3 讨论

自主学习能力亦称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的一系列技能[4]。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能力,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在学校受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自主学习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但从社会学角度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还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即以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希望了解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重点考察非教育性因素即个体特征、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从而为针对性地激发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个体在学习行为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影像、护理、中医),这与苏中平等[5]研究结果一致。临床专业是医学院校的主要专业,其学制较其他专业(护理、中医)长,课业负担重,专业要求高,有长达1年的临床实习期,这期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因此学生只有提高自己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专业需求。而本次调查发现城市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这可能与城乡文化差异有关。城市有很多便利的教育机构如大型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使得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因此自主学习能力较高。

本研究为了解学习习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自行设置了包括自习情况,学习方式,老师提问程度,考试方式,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讨论等问题,发现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在自习情况及课堂教学启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依托单位为新疆某医学院校,该学校要求学生要进行晚自习,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场所进行自习(如图书馆)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在宿舍内和教室内的学生。说明学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主学习的好课堂,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可以选择书籍,收集学习资料,总结学习心得,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6-7]。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课堂教学启发多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能力高。正如上世纪70年代,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课堂教学重点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后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8-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总分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