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战争与宗教

2018-09-28 10:36郑晶晶
东方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战争

摘要: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除了具备完善的视听语言外,更应该有深入灵魂的立意主旨。本文通过对爱尔兰《养家的人》的立意主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当代女性主义、反战争思想、反极端宗教主义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主义;战争;反极端宗教

《养家的人》是爱尔兰动画卡通沙龙工作室继《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动画长片。影片由加拿大著名作家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的同名小说改编,诺拉·托梅(Nora Twomey)导演。讲述了在塔利班严酷统治下,阿富汗女孩帕尔瓦娜在爸爸被迫害入狱后,女扮男装,打工挣钱养家并救父的故事,导演通过一个阿富汗家庭的经历来表达其对战争与极端宗教的批判。

影片的背景设为2001年之前的阿富汗,当时的阿富汗处于塔利班严酷的统治下,内战不断,那里的人民深受极端宗教主义的荼毒。因此影片除了延续了卡通沙龙工作室一贯的装饰性风格外,运用“灰暗”的语言环境和 “阴郁”的情感基调,来突出战争环境的压抑性。在表现上用现实与童话两条线交插表述,用童话的笔触描绘成人世界的痛苦,用温暖的动画稀释现实的锋利,兼具感情和力量,将现实中女孩帕尔瓦娜的养家救父之路与童话中苏莱曼对抗象王的故事互为镜像,对影片的主题、内容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阐述,表现在战火与塔利班残暴政权下的阿富汗人民虽然经受苦难仍自强不息、自我救赎的精神。

一、女性主义与反抗精神

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权主义),是指女性追求男女在法律与社会上的平等的思想,它是为促进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具有复杂的历史变动性、多边性与差异性,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概念。

《养家的人》以现实题材为裁体,突出刻画了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女性生活现状,在塔利班的极端压迫下,阿富汗的男女性在法律与社会上的地位极其不平等,女性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女人没有男人陪同不能出门;女人不能向外人展示自己的容貌,外出必须穿罩衫;男人可以随意打骂女人;甚至年轻的女孩嫁给跟自己父亲一样大的人。在女性地位低下的背景下,女扮男装的帕尔瓦娜与什沃吉亚代表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成为影片的转折点。帕尔瓦娜由于父亲被抓,家中没有成年男丁的情况下为了生活不得不女扮男装开启养家生活;什沃吉亚女扮男装打工赚钱是为了逃离父亲的控制,去海边开启新生活;这代表着女性在压迫环境下对男权社会的探索精神与反抗精神,反对规则体制为自己幸福与未来奋斗,表现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

两位姑娘只是变了身份,获得了“自由”,行动不再受到限制后,他们的力量和思想没有改变,但生活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表现了抛开性别,男女在能力上是没有差别的,一切的不平等只是基于人们对男女性别的偏见,这表达了导演对阿富汗女性生活现状的深刻同情,也表达了导演对男女平等思想的探讨,女性应反对规则体制为自己幸福与未来奋斗,女性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对战争的批判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战争总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以极端与残酷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与文明,战争永远伴随着死亡、痛苦、社会紊乱。《养家的人》中最主体的思想就是对战争的控诉,通过战争时阿富汗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战争的批判与反思,呼唤对和平的期盼。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的父亲讲述了在他年轻时他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和平开化的地方,但由于战争的爆发,国家陷入一片萎靡腐败之中,尽是坦克的尸骸与地雷的城外,时而飞过战机的天空,都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苦难。将影片中不同人物角色的苦难遭遇通过语言与视觉画面表现出来,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批判与反思,在战争中没有谁是得益的,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女主的父亲因为战争失去了一条腿;女主的哥哥由于捡了一个炸弹被炸死了;让女主读信的男人,他的妻子在参加婚礼的途中遇上地雷被炸死了;影片剧情没有巨大的起伏,只是以女主的主线展开,小故事娓娓道来,却能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的淋漓尽致。

《养家的人》就发生在当下的阿富汗,它告诉我们,我们自以为和平的世界还有很多角落在发生着苦难的事,战争只是少部分人为了争夺权利的工具,引起战争佷容易,保持和平很难。

三、对极端宗教批判

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政治学的理论,它是打着宗教名义出现的极端主义思想,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建立政教合一国家。冷战结束以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空前活跃。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一些统治者煽动教派民族之间的仇恨,制造暴力冲突,对原本神圣的宗教进行恶意歪曲篡改,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在影片中,塔利班政权推行了极端伊斯兰教政策,用极端的伊斯兰教禁锢阿富汗人民的思想,限制阿富汗人民的行动,塔利班就宗教和权利对阿富汗人民洗脑,让人民迷失了自我,这种宗教行为是没有精神信仰的,是需要禁止和批判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影片开头的塔利班男孩伊德里斯,伊德里斯曾是帕尔瓦娜父亲的好学生,被塔利班极端伊斯兰教政策迷惑后,他抛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成为了一名塔利班政权的打手,他骄傲的自称专杀伊斯兰敌人的战士。宗教的名义,核武器的力量给了伊德里斯嚣张的权利,他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举报了帕尔瓦娜的父亲,要抓女扮男装的两位姑娘时,他叔叔让他放下枪别抓姑娘们,他眼里带着怒火,对姑娘们穷追不舍。而当他的叔叔让他为了塔利班拿起枪上战场时,他的眼里却是茫然的。他的信仰似乎不仅仅是极端伊斯兰教,更多的是武器和宗教带给他的权利,带给他的力量,是权利带给他的愚昧。

宗教应该是人类追求精神安宁、获得情感慰藉的方式,有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不是成为民族分裂主义者和极端宗教组织达获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工具。因此影片也让我們深思宗教所带给人类的两面性,对宗教文化的发展我们应更合理的对待它。

四、结语

《养家的人》的主题是十分沉重的,它探讨了阿富汗地区的女性主义,战争和宗教信仰等现实主题。这个故事主题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近是它发生在当下的阿富汗,是与我们同处一个大陆下的生活;远是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下,我们难以想象还有一个国家在经历着这样的动荡苦难,这是值得我们对现在社会发展进行深思的。在影片最后,现实线中帕尔瓦娜救出了爸爸,一家人团聚;童话线中象王身上的钢铁鳞片纷纷掉落,把代表爱与希望的种子还给了男孩;但这并不代表美满的结局,战争仍在继续,战火与宗教压迫仍然笼罩着她们,明天不会更糟也不会更好,最后这家人的结局是什么?战争的结局是什么?没有人可以判断。这也是人性与战争带给人类的永恒思考。

作者简介:郑晶晶,女,1993年4月,福建连江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战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