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政协助力催生“党建+扶贫+食用菌”产业扶贫新模式

2018-09-29 07:26政协清丰县委员会
协商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清丰县食用菌全县

┃政协清丰县委员会

“县政协紧紧围绕清丰发展大局,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的关键时期,精心组织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有思考、有考察、有数据、有建议,形成了一个很具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对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增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这是清丰县委书记冯向军对县政协《关于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所作的批示,也是清丰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政协工作,县政协围绕中心工作主动领题、聚智破题、全面答题的一次完美呈现。

党委命题,政协领题

围绕党委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新一届清丰县政协研究确定精准脱贫攻坚、产业集聚区建设、食用菌产业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社会管理创新等制约发展、领导关切、社会关注的年度课题,组织召开各类协商会议8次,综合各类意见建议160余条,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务实建言,使一批意见建议进入党政决策部署,履职力度更加凸显。

自清丰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县委坚持把食用菌作为清丰农业的第一品牌、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大抓手,启动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全国食用菌强县的目标相比,清丰县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乡镇进展不平衡。大部分乡镇工作力度大、动作快,成效明显,但个别乡镇重视不够,推动工作不深入、不得力、不得法。二是产业发展规划不明晰。因为缺乏科学系统、长远高端的产业发展规划,造成各乡镇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推进措施不精准。三是宣传发动不到位。全县发展食用菌的相关决策部署、实施方案、优惠政策等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出去,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高。四是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全县大多数农户尤其是贫困群众,因为缺资金、缺技术,对食用菌种植、销售市场不了解,普遍存在“怕赔”心理,想发展但又不敢轻易尝试。五是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能力还很弱。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科学发展、深入发展的瓶颈,成为县委、县政府决策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清丰县政协主席戚士杰(左)在食用菌种植基地调研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问题交给政协来助推解决!”清丰县政协主席戚士杰代表县政协将破解食用菌发展瓶颈作为县委的“一道考题”,主动请缨,并积极围绕其开展调研协商。

调研深耕,聚智破题

经主席办公会议研究,清丰县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组织住清丰市县政协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赴西峡县、民权县、辉县市和安徽阜南县等地考察学习,深入各乡镇、企业工厂和农户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考察调研发现,这些地区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组织保障、产业规划、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集群发展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外地区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和先进工作经验,让清丰县政协既看到了差距,又学到了实招。县政协在题为《关于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了四点意见和建议:一要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各乡镇党委把发展食用菌作为“一号工程”,乡(镇)党委书记承担主要责任,与年终考核、干部任免挂钩,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快速推动;县直各部门把发展食用菌作为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他们的联系、协调、服务等作用,积极推动解决食用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农村党组织把食用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村支部建在棚里,实施食用菌发展“党员工程”,发挥全体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二要科学规划,理清思路。聘请国内著名食用菌专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县食用菌产业长期发展规划,依托清丰现有的资源优势、气候优势、技术优势,选准选对符合清丰实际的食用菌发展种类和方向路径,为今后一个时期食用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和支撑。三要强化保障,防控风险。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政府给予补贴,解决农户种植食用菌的上游问题;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生产管理中游问题;企业与农户签订最低价格收购保障合同,保障农户的最低利润空间;引导农户成立食用菌发展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农户销售,解决农户“赢起赔不起”的销售下游问题。同时,逐步引进食用菌保险机制,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为食用菌种植购买保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风险损失。四要做强产业,助力扶贫。逐步完善“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产业扶贫模式。

夯实责任,全面答题

“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在清丰县政协的倾力助推下,各乡镇坚持将发展食用菌产业同精准扶贫工作一起谋划、推动,在贫困户主动自愿的前提下,把精准扶贫政策、项目、资金集中用在发展食用菌上,把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1000元~8000元的到户增收资金,集中用来建基地、盖大棚,让贫困户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稳定受益,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动员各级党委、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敢想、敢干、干成、干净”的清丰精神,积极宣传发动、指导帮扶,带头创业建棚、联乡包棚,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发展食用菌,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全党动员、全民发力、惠及全县贫困群众的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新路子,最终实现食用菌产业与脱贫攻坚“双赢”。

截至2018年6月,全县标准棚总量达到1.2万座,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年产菇2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万多个,带动贫困户1.5万人脱贫致富;培育业丰实业、龙丰实业、科丰生物等生产企业10家,工厂化生产全省第一;打造“清丰白灵菇”“林中鲜”“清丰菇娘”等品牌15个,其中“清丰白灵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根据食用菌发展整体规划,2018年下半年,全县新建大棚不少于6500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17家,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800万平方米。

猜你喜欢
清丰县食用菌全县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濮阳市清丰县教育局举行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操作应用培训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清丰县新旧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对比分析
清丰县为孕妇、产妇健康开辟爱心通道
清丰县关爱留守儿童重实效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