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18-09-29 00:21时达
文物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考古遗址

时达

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落幕,经过评审和投票,最终从26个终评入围项目中产生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这些入选项目分布地域广泛,类型丰富,为一些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角。

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图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于建军

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完整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3500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存。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欧亚大陆西部远古文化的相关性等,以及探讨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群的迁徙扩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遗址堆积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了解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图二)

发掘单位: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项目负责人:王芬发现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穷土城墙、壕沟、一大批高等级織大量玉器、白陶等的发现,昭示着该遗址是鲁北古济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处中心都邑性聚落。长期系统的聚落考古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探讨海岱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聚落结构、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以及文明化进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图三)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区文体广电旅游局项目负责人:杨利平关中地区仰韶中晚期的一处中心聚落。在遗址东北部发现一处大型公共墓地,总面积超过8.5万平方米,目前共发现史前墓葬343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初步判断该批墓葬的年代为廟底沟文化时期,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这一发现填补了相关考古发现的空白,为杨官寨遗址聚落布局、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人种学、婚姻状况、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状况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4.宁夏彭阳姚河塘西周遗址(图四)

发掘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马强

宁夏南部泾水上游地区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遗址。遗址分居址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居址区内发现有水网、路网、壕沟、墙体、灰坑等。墓葬区位于遗址东北部,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钻探出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坑50余座。这些重要的遗迹、遗物发现,进一步显示了姚河塬遗址的等级和地位不一般,属于某一西周封国的都邑遗址。姚河塬遗址的发现弥补了文献的不足,证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釆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姚河塬遗址为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5.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图五)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樊温泉

位于遗址隔城墙一北一南分布的北城门遗址和郑国三号车马坑的发掘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是历史上对郑韩故城城门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不仅全面揭露了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16条春秋至明清时期道路的走向,而且还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起到证史、校史作用。同时还发现了战国时期带有防御体系的瓮城城墙,这在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科学的选址和完整的都城形制,展现了郑韩故城在中国都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郑国三号车马坑,是继郑公大墓之后的又一惊世发现,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特别是饰有青铜和骨器构件的彩席顶棚、舆长约2.2米的大型安车,为研究我国周代车马葬制、葬俗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此次郑韩故城遗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不同时期故城的结构布局、墓葬制度、防御体系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图六)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刘瑞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在三号古城内发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据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孝公建都栎阳时间吻合,为战国秦都栎阳,是商鞅变法发生之地。从城址延续到西汉前期判断,其亦当为塞王司马欣之都,为汉初刘邦所都栎阳。从栎阳考古发现看,不仅三号古城发现的半地下建筑、浴室、壁炉等等设施,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瓦当等等遗物是迄今为止在秦考古发掘中的最早发现,且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均应始于栎阳城。

7.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图七)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项目负责人:严辉 张鸿亮

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其中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阳境内。该项目已经对7座帝陵进行考古勘探工作,并对朱仓722#、白草坡村东汉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共计约14000平方米。通过十余年的考古工作,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东汉陵园遗址布局也逐渐明晰。文献中记载的“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陵园诸要素与考古发现初步对应。通过以上对东汉帝陵的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8.江西鹰潭龙虎山

大上清宫遗址(图八)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鹰潭市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胡胜在近四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已揭露出大上清宫核心区域上清宫中轴线以东的范围5000平方米,建筑基址有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三官殿、五岳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东厢房等,周边环绕砖砌院墙。通过与文献记载的相互考证,推断主体殿宇基址的建筑年代为明代。在上清宫院墙东侧又揭露出两处清代基址——崇元院、提点司以及其他遗存——排水沟、取水槽等,并发现宋、元时期遗迹包括砖砌地面、灰坑等。遗址出土大量宋至清的瓦当、滴水、脊兽、石栏杆等建筑材料和货币、陶瓷器等生活用具,为探究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建造艺术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道教发展史和道教考古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9.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图九)

发掘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赵俊杰

2014-2017年连续对其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基本掌握了建筑组群的布局、主要单体建筑的形制与功能,出土的“癸丑”(1193)纪年玉册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该遗址是近年来辽金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边疆考古与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为研究宋金时期物质文化与金代官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了解宋金时期岳镇海渎祠庙的格局,以及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0.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图十)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刘志岩 周春水

共出水各类文物三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取得重大突破,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发掘过程中创新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否意味着对Fairies所示的神仙不应小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走,考古去!
Can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give new life to China’s abandoned factories?
三星堆考古解谜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