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应用探索

2018-09-29 05:51张绪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具微课小学数学

张绪栋

摘 要 教具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必备辅助手段之一,能够将抽象知识变具体直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具;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9-0096-02

1 前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1]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其抽象思维过程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具进行操作,促使学生主动思维和探究,充分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实现数学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统一,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2 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教具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具体,让数学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以下是本文对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应用的几点探索。

通过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对于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都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具实施教学,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面积”的时候,由于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概念比较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的正方形模型来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主总结长方形的特征,试着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此外,学生还发现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就是要求的长方形面积,于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就总结出长方形面积公式。

可以看出,借助教具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新的数学概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教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通过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具加强数形结合,让学生以形想象、以数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里面的算理。

如在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课堂上以“92÷4”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准备9捆(每捆10根小棒)小棒,将其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捆,十位上商2。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除法应从高位除起,也理解了商的2为什么会在十位上。这时候剩下的1捆表示一个十,需要将它拆开与个位上的2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12根再平均分成4份。

在这个利用教具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计算原理,加强了实践操作和除法竖式的有机结合,最终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算理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教具提高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能力 几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里面的几何图形和知识,不利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而通过教具则可以把抽象几何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直观教具来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空间操作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印象,体会自主操作的乐趣。

如在教学几何图形“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正方体,通过观察一个小正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都只能看到正方体的三个不同的面;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正方体拼出的不同形状的三视图,或者三个正方体拼出的不同形状的三视图,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空间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自制教具促进学生理解并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倾向于形象思维,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他们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数学理论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制教具、运用教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知识的直观性,不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发散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时,其中涉及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并更好地认识图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因为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已经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在探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补一补,将以上几种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样就容易得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等。

同样,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卷起来,这样就是圆柱的侧面;再将其展开,就是一张长方形的纸。通过这样多次操练,能够促进学生观察与理解: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形的什么?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而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通过自制教具探究发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顺利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底面圆周长×高。

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亲身體验,形成完整的知识表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利用电子教具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等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3]。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所有知识,也无法顾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而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微课不但具有移动性,而且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微课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制作成一个简短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后下载观看。通过微课,学生能够了解到什么是百分数以及百分数的正确读写方法,明白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的学生会一边观看一边分析知识要点,明白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有的学生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还有的学生一遍看不懂,然后就再看一遍,直到看明白为止。由此可见,通过微课,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具应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数学教具的应用设计应符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满足数学教学需求,同时要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本文结合应用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明确目的 应用教具的目的就像数学教学目的一样重要——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指明方向,不但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归宿点,所以教具应用中应设置明确目标。如在探究“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就应首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制作轴对称图形,切身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明确的目标是实施教学的根本,将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成败,所以在设计教具时一定要结合教学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

合理设计 教具应用时应符合教学需求,并要设计得合理得当,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转化”时,教学设计分为下面三个部分。

1)提问和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掌握相应的转化方法。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找到转化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關系,推导其面积公式。

3)回顾整理: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收获和心得体会。

就地取材 教具要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便于学生从生活中取得,否则将影响辅助效果。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最好选择生活中容易寻到的小棒,因为小棒容易找到,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选用小棒作为教学辅助教具,可以确保班内学生人手一份,不会因为教具的不足而导致操作失败,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的顺利发展。可见,教师在选择数学教具时,不但要合理应用,还要注重就地取材。

规范操作 规范操作是获得正确辅助结果的基本保障,只有准确、规范的操作,才能提高教具辅助的精确性与成功率。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具在教学过程进行数学化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操作结论。

4 结语

总之,教具作为一种有效辅助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强化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师生双边互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赵东青.浅析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34):122.

[2]齐秀敏.巧妙使用教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3(7):121.

[3]黄本俊.以微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11):46.

猜你喜欢
教具微课小学数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