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引发博物馆故事热

2018-09-29 15:58董萍
收藏·拍卖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宝藏策展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国家宝藏》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节目设计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

《国家宝藏》火了。不但文博圈叫好,年轻人也追捧。刚刚播出第一季,豆瓣就高达9.4分,还被不少观众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

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博物馆(院)联手打造,9位院长亲临现场。观众将看到每家精挑细选而出的3件重磅文物作为镇馆之宝,了解它们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

节目 一改以往文博节目鉴宝、知识宣讲为主的形式,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节目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的定义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即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

谈到这档节目的策划,于蕾说她在英国进行学习调研期间,看到了英国人生活中对博物馆文化的热衷,博物馆与人们的生活很近,是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去博物馆里谈恋爱,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里上美术课、历史课,甚至可以在博物馆里举行亲子露营活动、在博物馆里过夜,博物馆成为市民的休闲之地,大家会经常去博物馆里看一看,很多孩子是在博物馆里长大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非常丰富,但博物馆却离人们的生活很远,大家没有养成走进博物馆的习惯。人们对于博物馆并不了解,不知道博物馆除了常年展,还有各种临时展览以及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是一个常去常新的地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董文物是神秘晦涩难以理解的东西,只关心文物的价钱不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国家宝藏》节目就是打破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惯性思维,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博物馆和文物。

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資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如何打开博物馆里的“奇妙”,让它真正“鲜活”起来、“亲和”起来,《国家宝藏》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综艺节目是否会把文化速实化、快餐化?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给大家这样的回答:“我们很荣幸,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次把文博领域跟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我们更希望大众能意识到——文物与我们的血脉相连。我们希望看完节目的你,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扬优秀传统。每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节目播出之后,如果大家都为自己能够了解国宝的过去和现在,而骄傲自豪,大家都想走进博物馆。这就是《国家宝藏》最大的成功。”

博物馆要讲好文物故事

不同于过去的“鉴宝”节目,《国家宝藏》没有“鉴定”,也没有“估价”,而是让文物回归到文化载体的本质。《国家宝藏》创新式采用邀请明星作为国宝的守护人,让他们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让观众感受文物所承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节目也邀专业人员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让观众理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等专业问题。节目兼顾了娱乐与专业,让以往静静躺在博物馆橱窗里艰深晦涩的文物,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成为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化系统的博物馆共903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为541个,专业性博物馆为156个,纪念性博物馆为206个,加上非文化系统的其他博物馆数量总计也仅近千个。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博物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博物馆的机构数量、种类架构、布局运营都有显著的提升。截至2015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分别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76.3%和23.7%。近年来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参观人数约7亿人次,一年举办20万次教育活动,每年文物进出境交流展览项目近百个,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也从最初的收集、研究、保管到现在的展示、传播。博物馆的展览已不是冷冰冰的展示,而是转变为如何合理利用展品,组织有效的展览,让观众看懂展览、理解展览,体会到文物的背后超越时空的历史人文价值与美感。因而博物馆展览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常设展览,部分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特展”和“临展”来吸引公众,将展览和教育巧妙结合,展览也越来越接地气。

尽管我国博物馆数量和展览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同时很多已经建好的博物馆,却出现开馆时人山人海,随后门庭冷落的情况。这意味着博物馆在提高公众需求契合度上,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上仍然需要努力。一是要进行公众调查、了解需求,根据需求举办主题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是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期望,培养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博物馆和公众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三是提高博物馆的专业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博物馆学人才,在展览策划与设计上发挥作用。

近年来博物馆已经广泛使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观众。好的故事有新奇感,有震撼心灵的冲击力,也充满着魅力。博物馆展览要想充分把故事的优点与特色发挥出来,就必须把握好讲故事的方式方法,结合展览的个性和特点,确定故事的视角、讲述者、讲述顺序、讲述内容,尽可能地把展览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讲述出来,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观众有更多的个性体验和心理感受。

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客观上对于博物馆的观念造成了一定的;中击,也做了一种关于“博物馆如何讲好文物故事”的探索。一个完美的故事,往往能扣人心弦,触动心灵,深入人心,可以使某一事件的寓意和价值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但博物馆的最基本底线是真实,物件要真,信息要真,研究结果要真,不得虚构。基于史实合理虚构仅限于综艺节目。

国内外博物馆的实践

对于如何讲好博物馆故事,国内外博物馆已经开始了实践。英国大英博物馆给了一个很好的案例。2008年,大英博物馆与BBC合作录制了一档广播节目——世界历史百物。节目共100集,每集为大家介绍大英博物馆的一件藏品,通过这件展品,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以节目为基础,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尼尔麦格雷戈又带领着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历时4年,亲自撰写出版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无论是节目还是书,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启发大英博物馆进行世界性的巡展。通过这些展品,博物馆方面希望引发观众思考:艺术、诗歌和戏剧是如何影响或者改变公众舆论的。

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北京画院美术馆2005年建立,收藏有齐白石作品2000多件,可以说是全世界收藏齐白石应最多的一个地方,迄今为止已经策划过十余个齐白石相关的展览。如何讲好齐白石的故事,始终是美术馆需要思考的问题。该馆曾策划一个关于齊白石留下的日记、手札、书信展,一般而言而这种展览是很难做,需要思考如何跟公众发生关系。美术馆想到利用齐白石生前留下的七万字的自述,让齐白石给观众做“导览”,最终做成了一个第一人称的白石老人介绍白石老人的展览。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给观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2016年底“青花之约——广东省博物馆特展策展人招募计划”终评评审在广东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次评审希望通过审阅最终入围的5位策展人提交的展览内容和策划方案,选出广东省博物馆的“馆外策展人”。中山大学朱铁权教授所带领策划的“幽兰青韵:从科技、文化、贸易看青花瓷一馆藏明清青花瓷器展”方案最终胜出,首名馆外策展人也由此诞生。馆外策展人招募活动打开了博物馆的大门,成为博物馆策展方向的新探索。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博物馆资源虽然是博物馆在管理,但是从属性来讲,是公众信托的管理方式,我们所有藏品是属于国家,属于社会,属于公众的,所以我们博物馆也在不断改变运用资源的方式。馆里的资源也会逐渐向公众免费提供,在我们“十三五”计划里,每年会推一万五千件的藏品数字化信息向公众免费提供。‘社会策展人也是一种尝试。我们想通让社会上更多具有策展能力的人参与到博物馆的展览中来,社会上也有很多高手。通过这种方式希望把展览做好,把故事讲好,把博物馆的资源发挥出来。

2017年6月16日,广东省博物馆和美国普利尔展览公司共同举办的“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采用了沉浸式的讲故事的方法呈现。主办方精选了泰坦尼克沉船遗址打捞出水的精美文物302件/套,用博物馆独有的视角和语言,以实物、模型、影视和场景再现等方式,在广州再现这艘传奇巨轮的精彩故事。

其中展出的多件珍贵出水文物,为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印记。包括瞭望员发现冰山后敲响的铜钟;为了帮乘客保管财物而装满现金、硬币和珠宝的皮制旅行袋;不同舱位的乘客所用的餐具。而其中还有一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物品,如花瓶、丝绸领带、明信片等,也向展示了那些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些凄美故事和凝固的生活片段。主办方还邀请观众扮演泰坦尼克的乘客,亲身体验搭乘泰坦尼克号的独有体验,以及感受105年前那个不眠之夜惊心动魄的经历和背后故事。同时,展馆内还原了泰坦尼克号邮轮的诸多场景,包括一等客舱、豪华大楼梯、咖啡馆等。展览期间,广东省博物馆还推出了泰坦尼克号主题讲座、音乐故事会、海上救援课堂等活动。

(编辑/董萍)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宝藏策展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宝藏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寻宝记
巨大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