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在翻译中应用的研究

2018-10-09 11:02齐欢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顺应论顺应性

摘 要: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政治,经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对于彼此语言交流的愿望更为迫切,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研究日益丰富。近年来呈现出翻译理论研究现代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蓬勃发展,并和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交叉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提出顺应论强调语言是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关键词:顺应论;动态顺应;顺应性

作者简介:齐欢(1993-),男,汉族,黑龙江省绥化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近年来翻译理论日益完善,并且呈现出与其它学科相交叉的趋势。语言学与翻译相结合在翻译领域得出丰硕的研究成果,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语用学可以指导研究翻译中译者,原文作者,译文读者之间复杂逻辑关系。顺应论是翻译学与语用学相结合提出的,基于语言在人脑的认知过程,

一.语用学基础

Verscheren的语用观认为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连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他是出于语言内部原因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他认为语言是不断选择的,”包括译者选择所要翻译的文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及翻译手段,翻译中如何处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采取贴近源于文化还是目标语文化的翻译方式,这些对语言的选择组成了翻译的过程。

语用认知理论中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都对翻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语用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交际理论的目的是满足交际的需求。翻译其实是一种交际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的行为,认知理论可用于解释说明翻译过程中复杂的思维逻辑以及翻译产生的过程。语用学对翻译的指导意义显著,语用学与翻译有很好的契合性,可拓宽各自的研究领域。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跨语言文化交流成功的前提,必须是微观上交际参与者可以成功交流,保证双方有足够的认知效果。

二.语言的三种特征

Vur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中能够做出种种选择,因为语言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协同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供选择的可能性。原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翻译译者综合考虑过后对一文采取恰当的翻译,文本有多种翻译的可能性,这就是变异性。

语言的协同性是指所有选择都不是机械或严格按照形式和功能关系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变通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选择。翻译策略中常见的有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等翻译方法,哪种翻译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译文读者的百科知识以及原作者意图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选择的项目中做出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的顺应性是根本目的,可变性和协商性是其条件和基础,顺应性建立在可变性和协商性之上,顺应性,可变性,协商性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译者为了达到译文的顺应性的目的,需要考虑目的受众的接受能力,从而采取恰当的翻译。

语言使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翻译的过程涉及交际者交际时的意识程度,即:“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有一定语用功能特性的自反意识。”译者需要对语言进行选择,译者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明确翻译的目的和意图,对翻译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做出恰当的翻译。

三.动态顺应与翻译

翻译实质上是动态的过程,顺应也是动态的过程,时间上的顺应是指不同时期为满足译文读者需求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对佛经的翻译侧重不同。为适应不同的时期的读者,语境是翻译过程中动态变化的。翻译实质上有两个动态语境,第一个语境是译者对原文翻译产生的语境,第二个语境是指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理解所产生的语境。翻译实质是语境的顺应,从广义来讲,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其实是一种文化语境对于另一种文化语境的影响。其次,语言不仅具有稳定性和规约性,而且具有变异性,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做出合理的翻译。

Vurcheren认为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话语与语境因素互动过程,不同的语境因素可以左右语言的选择,改变话语的意义,而不同的语言选择也会影响语境的变化。翻译实质上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本是这一选择过程的产物。翻译过程中受到多层次,多元文化的影响,文化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传播文化,翻译同时可以引进新的思想,新技术和新的文本。近年来,风靡一时的美剧和英剧吸引了无数的中国观众,对中国观众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同时中国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文流入英美国家,让世界了解中国。

四.总结

翻译是信息交流的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差异的存在,全方位的顺应不可能在一次的翻译中全部实现,译者要做出多种选择,在多种选择的基础上灵活地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以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因为翻译目的不同,顺应性的层次也就不同,译文翻译的侧重不同。译者要根据目的读者的要求,灵活的做出恰当的翻译。

参考文献:

[1]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角度看翻译策略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5.04.

[2]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03.

[3]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语学刊,2002.02.

猜你喜欢
顺应论顺应性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天麻钩藤饮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