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现状分析

2018-10-10 06:4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无锡市

杨 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加大了对健身设施的投建,也培养了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体育场地和人员不足的矛盾,为群众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但我国现有的体育资源无论是人均占有面积还是总量均不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体育场地的匮乏仍然是阻碍群众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数量占所有体育场地中的38.98%,虽然较第五次普查的占比减少了,但其所占约 2/5 的比例仍然不可小觑,并且在学校中还存在着专业的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等优质体育资源。坐落于长江三角地区的江苏省无锡市,经济、教育发展迅速,教育局直接管辖的21所市属学校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那么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笔者通过走访、问卷,形成了初步的结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无锡市教育局直属21所学校为研究对象。

1.2 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问卷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现状问卷调查”对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157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5%,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4,效度为0.807,符合研究要求。通过访谈法走访一些社区,了解社区群众对学校体育场地与社会共享的态度以及体育需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现状

2.1.1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无锡市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无锡市全面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中显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5%,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4平方米。如何解决体育人口的增长与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不足的矛盾,无锡市体育局也出台了相关政策,2015年向社会开放了161所学校。

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资源较为丰富,从配置上看,多以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居多。其中调查的9所学校均有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和体育馆。因此,若是能将这些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人口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

2.1.2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教师资源

群众体育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体育专门人才的指导,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群众体育指导不力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其年龄结构、学历、职称、体育指导员等直接影响群众体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从年龄结构、学历、职称、体育指导员人数等几个方面来了解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现状。

表1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统计表

(注:“√”代表该校有此类场馆)

图1 体育人力资源年龄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目前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虽然形成了老、中、青的梯队结构,其中40以下占到了73.8%,但主要集中在30-40岁,其占到了60.7%,而30岁以下、41-50岁和51-60岁分别仅为13.1%、18.7%和7.5%。因此,无锡市市属学校年轻教师是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中坚力量,确保了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但30岁以下年轻教师较少。

图2 体育人力资源学历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占到了59.8%,其次是硕士研究生为36.9%、专科为3.3%。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较为缺乏,因此,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3 体育人力资源职称情况

从图3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职称情况,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分别占21.5%、38.8%、33.6%、6.1%。因此,体育人力资源职称情况较为合理。

2.2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现状

学校体育资源是指与学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场地、设备、器材、图书文献、课程、人力及各种管理模式的所有总和。近年来无锡市经济发展迅速,在无锡教育局的统筹协调管理下科学规划,坚持创新,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的互动协同,取得了一些成果。

2.2.1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社会共享现状

2.2.1.1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形式

表2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形式(N=21)

对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无锡市市属学校中有8所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占38.1%,而对社会开放的8所学校中,体育场地资源都是部分对社会开放;不开放的学校数为13所,占61.9%。调查结果表明,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程度还不高,并且开放的学校中也都是部分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从中反映出,体育教师对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认识与实际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出入较大,体育教师对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有着较高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由于各种因素,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还不能有效的实施。

2.2.1.2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方式

表3 体育场地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方式(N=8)

对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仅有的8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偿开放的学校有6所,占75%,无偿开放的学校有2所,占25%。

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是一项科学、积极的举措,符合社会和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它不仅有利于学校科学、合理地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使学校主动面向社会,与社会交流,把封闭的学校教育变为开放的模式,学生可更多的接触社会,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从社会角度出发,解决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体育锻炼与参加体育锻炼缺乏场所的矛盾。

2.2.1.3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对象

图4 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对象

对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无锡市属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主要对象依次为本校师生、本校社团、社会团体或单位。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面向本校师生和社团开放的体育场地资源主要以无偿的方式开放,而面向社会团体或单位主要以有偿的方式开放。因此,无锡市市属学校在仅有的开放的学校当中,主要是面向本校师生和社团,还未真正的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究其原因,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在学校管理范畴会认为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了体育产地器材的损耗,也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若对外开放社会群众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会给学校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学校普遍存在“不开放万事太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畏烦思想。

2.2.1.4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时间

图5 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服务时间

对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日服务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对社会开放的学校中,服务时间主要是早晨和下午,其次是晚上、上午和中午。究其原因,学校体育场地在早晨教学还未开始前以及下午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校体育场地较为空闲,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资源也是较为合理的。这也符合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的规定。

2.2.1.5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项目

表4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项目(N=8)

对体育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的项目的调查结构显示,开放的项目依次排序为:篮球、足球和羽毛球、游泳、排球、乒乓球。调查期间了解到,学校对社会开放的项目中,群众从事较多的项目是篮球、羽毛球、游泳。而一些群众较为感兴趣的项目,比如健身、瑜伽等项目,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指导人员、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维护成本高等因素没有对外开放。

2.2.2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教师资源社会共享现状

2.2.2.1 体育教师资源社会共享的频率

表5 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频率(N=150)

对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群众体育指导的人有18名,占12%;偶尔参加的有60名,占40%;从不参加的有72名,占48%。从中可以发现,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教师经常参加群众体育指导的只占12%,接近一半的体育教师从不参加群众体育指导。因此,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方面做得还不够。

2.2.2.2 体育教师资源社会共享的形式

表6 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形式(N=150)

在对体育教师关于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0名体育教师愿意无偿指导,占20%;有114名愿意有偿指导,占76%;有6名不愿指导,占4%。从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市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对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形式上更愿意从事有偿的指导。

2.2.3 对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认识

2.2.3.1 对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态度

表7 对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态度(N=150)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态度”有123名体育教师认为应该开放,占82%;有24名体育教师认为不应该开放,占16%;有3名体育教师不清楚是否应该开放,占2%。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在体育场地资源与社会共享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对社会开放。持不应该开放态度的24名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了体育产地器材的损耗,也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若对外开放社会群众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会给学校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研究认为,学校理应对社会开放,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群众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缓解人均体育设施面积的不足,而且使得学校趋于社会化,与社会融合更加紧密,也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向社会群众开放,可以改善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资源的低效运营,使得体育场地资源达到最大的使用率和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

2.2.3.2 对体育教师资源社会共享的态度

表8 对体育教师资源社会共享的态度(N=150)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资源社会共享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7名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资源应该与社会共享,占78%;有30名体育教师认为不应该与社会共享,占20%;有3名体育教师不清楚是否应该与社会共享,占2%。从中反映,体育教师在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普遍认为应该与社会共享。在与这些教师的交谈中也发现,有的教师每周都有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在社会上有固定的一些朋友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而从从事活动的项目上来看,最多的就是篮球和羽毛球。有些教师虽然没有经常参加,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之余他们渴望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由于没有社会组织邀请,也没有这样的途径让其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不应该与社会共享的10名体育教师,他们认为晚上及其周末的时间应该属于自己,属于与家庭共处的时间,倘若晚上与周末的时间经常参与社会群众的体育锻炼,这对家庭、对自己的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因此他们认为体育人力资源不应该与社会共享。

3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资源社会开放的理念相对滞后

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顾虑重重,对社区开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人员管理混乱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以及安全问题等,使得管理者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但从学校体育资源特别是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本质看,学校体育场馆等受政府财政的支持,是政府投入的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管理者应该理解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意义,从宏观上给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居民开放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积极贯彻执行政府关于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以便集结闲散资源、节约成本,让民众更好的享受经济红利。

3.2 主管部门在学校和群众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沟通渠道不畅通

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相比,社会体育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社会体育所需的体育场地设施、人力财力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广大群众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往往是在居住地附近散步,体育资源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学校体育资源多在居民区附近,但学校相对封闭,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通过调查,学校体育资源的闲暇时间正是社区群众迫切需要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如何把需要锻炼的群众带到闲置的学校体育场地上来,这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困难重重。这需要一个社区、学校和政府协调的机构,通过三方的沟通,对社区宣传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时间、项目、义务责任等;跟学校积极沟通协调,宣传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意义,争取更多的开放时间及开发更多的群众体育课程等。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是加快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资源有义务对社会开放。政府应把学校和社区的责任明确,并架起沟通三方的桥梁,保持沟通协调顺畅,为学校和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3 学校体育资源投入不平衡,场地功能布局、规划不合理

主管部门对改进学校体育资源缺少专项的资金。部分学校因坐落在居民区中,自身面积较小,虽有体育场地,但也被改造成为停车场等,占用了体育场地。学校对建设教学楼、购买实验仪器等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在改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易耗品上投入较少,仅仅基本满足本校学生的体育教学使用,更谈不上对社会开放。部分学校没有对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分割,体育场地布局不够合理,相互影响比较严重,致使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低下。学校体育场地的电子监控、学校出入的门禁卡等安装不到位,社会开放后由于人员复杂混乱,不能集中管理,因此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这些对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4 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效果评价标准尚未建立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和谐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部分市属学校已经实现了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不仅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还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但主管部门尚不能对已经进行该项工作的学校进行较为详细客观的评价和激励,因此,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际意义、共享后的满意度,以及学校在与社区居民的共享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在共享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难以得到科学判定和推广。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已经与社会共享的学校积极性被削弱,甚至关上“开放之门”,未与社会共享的学校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经验而顾虑重重,也就不会参与其中的现象。同理,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也缺乏监测,如何检测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体育锻炼的效果?缺少参与锻炼者锻炼效果的检测,就无法了解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对全民健身的实际成效,无法激励社区管理者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工作就更难以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开展。

3.5 学校体育资源的维护、保养费用缺乏

部分对外开放的学校体育资源为减轻群众锻炼成本,免费或仅收取小部分费用,从表面看体现了学校的公益性,但这种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一方面造成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因缺少资金而管理维护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无法充分调动体育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等优质资源的发挥,造成群众在体育锻炼中缺少准确的技术学习、科学的健康规划、安全的保护帮助、文明的规范管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的收取费用。学校体育资源融入完善的市场化管理,对提升群众在学校体育资源利用中的终端体验以及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发展有长远意义。

4 结论

经过调查,大部分市属学校具备优良的体育场地设施、优秀的体育人力资源,但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造成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迫切的需要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和正确的体育指导。将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这两者有效互补,统筹安排,清除了社区居民无处锻炼、无法锻炼的障碍,同时也打开了封闭的学校大门,为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进入社区社会实践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提供机遇。尽管在社会共享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的整合,为构建全民健身运动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推进和谐、美丽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无锡市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