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电磁干扰措施在中短波广播发射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10 11:11段海珍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短波

段海珍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磁干扰信号分类,探究了干扰中短波传输的具体因素,研究了抗电磁干扰措施。

关键词:抗电磁干扰;中短波;广播发射

中图分类号:TN9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8)07-0119-02

国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信号传播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出现了强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如果中短波广播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需要进一步解决电磁干扰问题,为了对其具有更为全面的认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 电磁干扰信号分类

通常情况下,电磁干扰信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其中前者是指在自然环境内会有一定程度的电磁信号产生,从而影响短波广播,产生这种电磁信号的主要原因为宇宙射线,太阳风暴等自然现象对地球磁场造成的影响。或者是指人类在进行信号产生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没有具体作用,接近于信号频段的电磁波,各种电磁波通常会在一定程度内影响有用电磁波,导致接收信号内存在一定量的杂波,在情况严重时无序杂波会彻底掩盖有用信号,进而影响广播信号接收。

2 中短波干扰因素

2.1 被测信号干扰

在发射广播信号时,该种干扰最为常见,通常包括两种被测信号,分别为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基于具体干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共模干扰和常态干扰。前者为作用于转换器输入端的电压干扰,无论使用直流电压还是交流电压并会产生该种形式信号干扰。后者通常会在被测信号上进行叠加,导致产生干扰噪声[1]。干扰噪音通常甚至作用较小但是变化迅速的交流变压信号。如果在传输中短波广播信号时发现人为干扰被测信号,则共模干扰会在一定程度内变为常态干扰,在发现这种状况时,需要及时调整输入方式,使用双端输入模式实现输入。

2.2 程序干扰

通常情况下,程序干扰也会对中短波广播发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干扰发射台基本工作。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目前投入应用的发射台站逐步实现了自产监控系统和自动化控。而程序干扰是指在具体的电磁环境内,逻辑控制器和工控机箱体均存在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在进行具体工作中,如果没有完善电位接地和屏蔽等多项工作,则会使其编辑控制器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从而使发射台程序运行过程中无法有效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线间耦合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包括电感性耦合,电磁性耦合以及电容性耦合三种形式,以上三种形式的耦合干扰产生的本质均为线路之间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如何干扰。两个回路之间普遍会有电磁场产生,而受到线间磁场作用时,会有一定的电感性耦合产生。当电场之间互相影响时会有一定程度的电容性耦合产生。当作用于电磁场同电场之间时,会有一定程度的电磁耦合产生。无论发生哪种形式的干扰,均会影响信号质量,同时在不同回路内也会发生电磁场现象,当他们彼此作用时,会有电感性耦合产生,在一定程度内增加电磁场数量,从而破坏和影响中短波广播发射。

2.4 地面干扰

地面发射设备是中短波广播运行中需要应用到的重要平台,当设备本身信号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杂散指标也无法达到相关标准时,在设备发射信号内会有谐波和杂波产生。与此同时,如果设备应用过程中,设置高功放和变频器等相关设备时出现失误,则会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扰因素,从而使其信号波内产生较高杂音,导致短波信号无法实现有效传输。

3 抗电磁干扰措施

3.1 提升共模干扰抗性

通过具体分析共模干扰发现,在控制该种形式干扰时,首先需要针对模数转换器更改前置放大器,尽量保证运算放大器能够实现双端输入,通过使用模拟负载方式对造成共模干扰的相关信号进行有效划分,通过检验过程使其被测信号具有一个特定通路[2]。在这种情况下,共模干扰信号不能实现愤怒的有效行程,从而在一定程度内降低或消除干扰程度,实现消除干扰。

3.2 提升状态干扰抗性

在控制常态干扰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作业,加强控制干扰来源和信号特性。在进行控制措施选择时必须对其干扰频率进行有效对比,明确与被测信号频率间大小关系,如果发现被测信号频率远远高于干扰信号,则需要选择使用高通滤器进行干扰信号的过滤和抑制,如果发现被测信号频率远远低于干扰信号,这需要选择使用低通滤器进行干扰信号的过滤和抑制。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二者频率相近,带通率器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如果常态干扰是在电磁感应环境产生,则需要将其被测信号最大程度放大,然后实施数模转换。在此过程中,如果要使常态干扰得到有限避免,需要进行隔离或屏蔽。通过使用以上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消除常态干扰,使其信号输出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3.3 提升程序干扰抗性

该种电磁干扰较为常见,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改进过程中,广播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很多发射台的设施设备和操作系统真实现了,高科技的有效应用,对其发射台进行有效控制和合理改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有效整理向上级工作人员进行反馈,使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调整,该类设备普遍能够抵抗电磁干扰,但是,在目前行业发展中,相关技术还需要进行更高程度的改进,具有大量的不同波长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发射台周围具有较大的电磁密度,相关设备和系统受到电磁的干扰,会出现信号不稳定或模糊等不良状况,使其相关设备和系统程序出现紊乱,影响其正常运行,进而使发射台运行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资金投入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确保更为深入的研究相关设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为程序增添屏蔽功能,使其可以更好的抵抗电磁干扰,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磁波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从来降低对短波广播造成了影响。

3.4 提升线间耦合干扰抗性

中短波发射台在输入和输出相关信号时需要借助一定量的信号线实现作业,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中短波发射台已经逐渐实现智能化建设。在进行中断波发射过程中,信号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信号干扰。当受到电磁场或电场作用时信号线和电力线之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耦合干扰,通常使用抑制干扰源的方式处理该类干扰,可以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控制耦合干扰。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具体干扰源使用特定屏蔽手段,通过特殊手段保护容易受到影响信号线构成的回路,使其线间耦合干扰得到有效改进[3]。

4 结语

在中短波广播发射过程中,信號波段内会有一定量无用信号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通信系统应用,进而对其信号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在实现中转播传输过程中,被测信号,程序运行,线间耦合和地面磁场均会对其造成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通过提升共模干扰抗性,常态干扰抗性,程序干扰抗性和线间耦合干扰抗性,能够进一步控制电磁干扰,推进我国中短波广播发射更为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璐.浅谈在短波广播发射时抗电磁干扰措施的运用[J].通讯世界,2016,(2):69.

[2]黄庆生.如何解决中短波广播发射机间的电磁干扰思考[J].赢未来,2017,(6):281.

[3]乔海燕.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电磁干扰与解决方法[J].通讯世界,2016,(19):82-82.

猜你喜欢
中短波
中短波发射机之间电磁干扰问题策略
中短波发射机PLC自动化控制
探析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干扰问题的控制方式
中短波广播发射机间电磁干扰的解决措施
探究中短波天线场形测量新技术
中短波无线电磁辐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抗电磁干扰措施在中短波广播发射中的应用研究
中短波广播接收障碍及其改善
中短波广播发射中电磁干扰的影响及探究
抗电磁干扰措施在中短波广播发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