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2018-10-11 04:37古月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

古月

摘 要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因此对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也就更高。维护网络时代新闻的真实性,也就摆在了每一位媒体从业者面前。文章探讨了网络时代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 网络新闻;新闻的真实性;假新闻的危害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5-0014-02

1 网络新闻

所谓网络新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能与受众互动等特点的新闻表现形式。新闻所要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虚无渺茫的东西。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就成为了它与生俱来的特性属性。没有真实性和新鲜性,新闻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元素,就没有生命力,就不能称其为新闻。

网络时代的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最大的不同就是传播的快速性和受众的广泛性。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获取和阅读新闻的方式。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极易出现假新闻,让广大受众防不胜防。假新闻通过现代网络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大的特点,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也就更大。

2 网络时代的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时代这一点更为重要。网络时代新闻造假更容易、传播速度更快、危害性更大。

如今媒体记者写新闻稿或拍新闻照片,大部分都依赖电脑或数码相机和手机。而数字摄影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新闻图片的造假者提供了方便。一张新闻照片不用去新闻现场拍摄,而利用数码技术处理就能合成制作出来并发表在网络媒体上,这样的新闻一定是假新闻。或出于某种目的违背新闻事实,人为干预采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或拍摄的新闻照片,也不能称之为新闻,也是假新闻。这样的新闻就毫无价值所言,也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力。这样的假新闻如果频频在网络媒体上出现,就会对网络新闻环境带来负面效应,久而久之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使互联网新闻渐渐失去读者,使政府形象和媒体公信力受损。

举例说明: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局在网络媒体上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电脑合成的假华南虎照片,引起社会各界、华南虎研究专家和中科院学者等多方关注。中央电视台也对此做了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周正龙所谓现场拍摄的华南虎照,其实是从年画上拍摄,在经过电脑合成出来的假新闻照片。

无独有偶,2006年3月,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在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新闻照片在媒体上发表,引起轰动效应。被全球数百家媒体竞相转载刊用,还被中央電视台入选当年“2006CCTV年度新闻记忆年度新闻图片”,并获得铜奖称号。而后来发现这也是一张利用电脑技术,将两张照片合成的假新闻照片,顿时这张获奖照片就失去了它的新闻价值,成为废纸一张,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而假华南照和假《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照片的首发都是在网络新闻上,被广泛传播的也是网络媒体,对这两则新闻的真实性产生质疑的,首先也是网络读者,而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网络媒体。所以在网络时代普通读者辨别假新闻的渠道和能力也在提高,而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更高更严更迫切。

3 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

真实的新闻报道,能够为社会经济生活传播有益信息,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正确方向发展。应该是建立在客观公正、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用准确科学不带主观意识的采写报道事件全过程。而假新闻,特别是假新闻照片,由于视觉冲击力大的特性,在互联网的传播中,更容易迷惑受众,被受众接受,更容易把社会舆论引向错误的方向。因此,对社会舆论环境危害性也就更大。

在西方,一些社会组织利用其所控制的新闻舆论工具,在网络上大量发表假新闻,为其组织服务,而不顾广大民众利益,危害社会危害互联网环境。

1)假新闻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损。假新闻不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条食品造假新闻见诸报端或在网络上流传,或多或少的就会影响到你对这个食品的认知,影响到消费。本来想买,看了假新闻后就不买了,或者家里已经买了,看了假新闻不敢吃了,造成了无谓的浪费。而食品生产企业就更惨了,一条假新闻甚至能毁掉一家企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2003年6月间,海南一家网络媒体,报道海口某食品加工厂,用腐烂变质椰子加工果冻的假新闻,还配发了果冻生产车间的新闻照片,立刻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是记者收了同行某企业的好处费,而潜入这家食品厂偷拍照片,把果冻生产过程中正常发酵过程,写成是腐烂变质,杜撰出来的假新闻。尽管后来媒体上进行了澄清报道,但是这家企业生产的果冻从此少有人问津,造成刚刚起步的小厂产品滞销濒临倒闭,大批职工被解聘回家流向社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给这家食品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假新闻让政府形象和信誉受损。假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频频出现,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对政府形象、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所造成的损害不可小视。比如当年周正龙拍摄假华南虎照片的真相被揭露后,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一个农民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场轰动全国的华南虎假新闻照片?而是怀疑背后有部门或领导人指使他,就会联想到陕西林业主管部门的陕西省林业局,这就使得政府形象和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受损。如果这种虚假新闻照片经常出现在网络媒体中,人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不舒服感,由此带来的就是人们对媒体的依赖性、信任感遭到破坏,对社会正义感产生质疑或不满,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

3)假新闻让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受损。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都已经习惯于大众网络媒体,信任权威媒体发布的新闻,成为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如果网络上经常出现虚假新闻报道,造假新闻照片,人们就会对媒体失去应有的信任感,最终影响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2007年6月,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一名摄像记者。为博人眼球,竟然伪造新闻现场,雇人把一些烂纸壳箱粉碎后和猪肉搅拌在一起,作为包子肉馅,然后用自带的密拍机拍摄下来,编辑制作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频新闻,《北京街头惊现纸肉馅包子》 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引起轰动,也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首都形象和相关行业商品的声誉。使北京电视台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极大地削弱了媒体的权威性。

4 网络时代治理假新闻刻不容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在百姓中的普及应用,网络假新闻也成泛滥之势,人们对虚假新闻也深恶痛绝,纷纷出招治理,国家相关部门也不断出重拳大力整治网络假新闻,但收效甚微,难以完全过滤掉假新闻。如何才能减少和杜绝虚假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流传和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1)整风肃纪。首先要建立起一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都过硬的采编队伍,严肃新闻纪律,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操守、和新闻道德教育,人人做到对虚假新闻,不参与不拍摄不报道不留余地。按照习总书记对新闻宣传领域的要求,用鲜活真实的新闻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争夺话语权,实事求是的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用贴近群众生活的真新闻占领网络媒介,让虚假新闻无处跻身。

2)加强监管。要防止虚假新闻的出现,各新闻媒体要严格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把关,做到第一时间就能过滤掉问题新闻、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这就要求对采访、编辑、审阅、签发等流程的责任制要落实到人,细化强化到每个岗位、每道工序。一旦出现假新闻,要对稿件编辑、审核、签发等所有经手人严肃追责。根据假新闻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的程度,追究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相信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才有可能杜绝假新闻、有偿新闻、关系新闻的频出。用严肃的纪律、严格的制度、严厉的惩处,来约束住一些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5 结束语

网络时代,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更高更快更真的要求,每一名媒体工作者,都要自我约束、自觉承担起净化网络新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自觉抵制虚假新闻的出现。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春杰.杜绝虚假新闻,提高媒体公信力[J].时代青年:视点,2015(9):69-70.

[2]杨亚东.新媒体语境下新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青年记者,2014(17):43.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在高中生之间的传播效果探讨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浅析当前国内网络新闻现状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如何为网络新闻舆论立规矩
网络新闻评论的积极影响
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
网络新闻失真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