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研究

2018-10-11 05:29贺珂冯慧蕾
魅力中国 2018年28期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

贺珂 冯慧蕾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屡创新高,但就业情况却并不理想。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下,高职院校精准就业问题的研究不仅保证就业数量,它还可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精准就业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有了新的发展。2017年全国共计招收高职阶段学生人数达到495万,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高职院校的就业人数却呈下降趋势。作为高等教育的末端教育,造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 企业转型,企业生产形势不佳及个别企业的用工模式;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的提高;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当年毕业生再加上近几年积累下的未就业毕业生,所以就业形势依然面对压力。

二、在大数据下背景下,进行精准化就业研究的必要性

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的下发,首次以“精准”对对毕业生工作提出要求,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随着多个国家文件的出台,要求不仅要保证就业数量,同时要保证就业质量。高职院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学生择业需求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以至学生本人,是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及相关信息的指导,从粗略服务到精准服务,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指导,从而达到就业形势的预测分析,就业服务的精细准确。

三、大数据分析对高职院校就业的影响

1.大数据分析当前就业热门,指导高职院校的专业的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应用型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和总体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多种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开展的课程相对较老,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大数据技术的采用,可以让我们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特点,市场近些年热门需求更改专业设置,引导课程体系发展,制定更贴近社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应用型人才。从而达到精准就业的目的。

2.大数据对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的指导。

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传统粗狂性服务,就业服务留存在陈旧的服务理念里。以往就业完全靠就业部门邀请企业来学校招聘,招聘单位有限,岗位单一,招聘面狭窄,加上毕业生就业盲目,就业市场供需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而就业服务也成了一口空话,年年只更改就业工作安排的时间数字,没有指导性内容,基层想做工作不知道如何去做,长期以来强调就业率,不抓服务细节等实质问题,这导致了就业质量低,就业导向不明确,就业数据错乱等问题。

就业部门空喊口号,只追求数据的问题,造成校级就业部门问院系要数据,院系就业部门问辅导员要数据,辅导员天天追问学生就业协议书、灵活就业合同的问题。 而精准就业并非一个辅导员、一个院系独立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化智能型校园的新形势下,就业工作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协作。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在智能化校园及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紧抓政策,开展工作。

四、高职院校精准就业工作开展的方法

精准就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下以高职院校就业状况分析、就业形式预警作为基础,帮助高职院校抓好办学方向,为职业教育创新提供参考。在原有就业工作的基础上,要进行就业细化工作,改革创新不可或缺。

1.工作精准。在解读国务院文件精神和中央、地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层次的特点,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就业工作计划,抓痛点、关键点,精准发力;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围绕精准就业,学校要构建良好的就业指导机制、就业帮扶机制,就业考核机制,就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精准服务体系,明确责任目标,调动各个院系、职能部门、辅导员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模式精准。改革现有的就业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职能化管理、职能化管理。就业部门不再只是下达文件,统计上报数据,办理就业派遣手续的部门,改变之前学生就业工作只是就业中心和辅导员两者工作内容的错误观念,建立专业化的就业管理团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动员学校各级工作人员联系高质量企业,并入数据库,对推荐的高质量稳定就业企业的教职员工真正实施奖励,调动大家为学生就业积极性。

3.课程精准。改善目前《就业指导课》留于表面形式的现状,开展全程化就业教育、指导。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遵循国家就业政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今社会需求热点及所学专业特点多方面因素制定。真正进行职业生涯测评,根据测评量体裁衣,从而实现针对各专业特点有不同就业指南;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就业指导方案。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大一阶段让学生同归职业生涯测评来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大二阶段充分让其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开展就业讲座,通过专家、已毕业校友等的专业指导、现身说法,让学生得到感悟,明白自己都能做什么。大三阶段通过顶岗实习、就业心理、就业礼仪、就业技巧等的培养,让学生能快速转换角色,高效就业。

4.信息精准。在职能化校园的基础上,通过各职能部门收录大量准确、有用的基础数据,各个部门的数据可以相互借鉴、取用。建设就业大数据库,广泛收集毕业生详尽的基本信息数据(毕业生源、求职城市、薪资要求、求职类型、就业状态),利用多方渠道收集用人单位、用人岗位详尽信息(工作性质、工作地点、招聘要求),分别建立毕业生求职意向数据库及用人单位需求数据库等精确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不仅可以指导学校招生,也可以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学生需求。高职院校精准就业平台的建立,可以将招生、血管、专业培养就业信息等多方部门数据整合在一起,对打数据中“供、需”双向的需求通过关键词进行智能化比对、匹配,挖掘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将就业政策、岗位信息等,通過就业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 APP等多种渠道推送给“供、需”双方,加大精准就业的可能性。

5.人群精准。做好不同就业人群的不同就业工作。一是针对专升本、参军、参加西部计划的学生作为一类服务对象,此类对象就业服务信息公告通知及时到位;二是对有就业意愿和需求的学生,向企业和学生本人推送信息,牵线搭桥。三是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重点关注,及时落实并分析就业困难原因,给予指导。四是注意对身体有残疾、性格内向自卑沟通能力差等特殊人群更应该给予重点帮扶,一对一帮助。

6.培养精准。互联网大数据就业形势的分析,不仅更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也帮助高职院校把握办学方向,为各个专业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影响和指导。培养精准的专业人才也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大数据确定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核心课程体系的开设,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内容,有的放矢地推动人才的培养。学校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增加师资力量的配备,校内和校外的沟通,多元化实施校企合作。

众所周知,大数据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决策提供依据,在各个行业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而国务院、教育部一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以及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精准就业工作的研究,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就业及企业用人两方面的供需矛盾,还可以指导高职院校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开设新兴专业,以适应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

论文来源于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大数据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GLX028)

猜你喜欢
大数据高职院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