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10-12 11:36姚春玲
新一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姚春玲

摘 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神经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可见,养成习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是素质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一、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参与

俗语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我们班主任以成人化的方式教育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你应该……不应该……”之类的话,学生或者表现出不屑一顾;或者仅仅是迫于长辈的威严而表面接受,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读过《教育学》的教师都知道,德育教育有一条“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和“公式化”。刚入学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他们阅历肤浅,思维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他们又是家里的“小太阳”,许多长辈围着他们转,因此“以我为尊”的意识极强。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可以依托《德育读本》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针对现在的孩子自立能力较差和发展不均衡这一特点,教师的教育也应该因人而异。首先通过调查方式,了解每个学生自立能力的不同程度,然后对学生分目标、分层次进行训练,比如可以在自己会洗脸、刷牙、穿衣的基础上,锻炼自己叠被、自己整理书包等活动,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锻炼和课堂比赛活动的参与,激发了参与热情并提高了能力。因此,对学生因材施教,德育才能深入人心。

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成长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践行动。”夸美纽斯也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一般地说,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从知开始,以行结束。如果学生能经常做到既懂道理,又能见之于行动,那他才真正具备了美德。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学生用懂得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练习,可以去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我们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练习,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往往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

例如我在教学《学会合作》一课中,除了课上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如:让学生合作记数字,合作做手工等形式外,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到社会、到野外,但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诸如自带饮水食品、行李工具,负重出行,越岭登山,有时粮水不继还要受渴挨饿,但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从中磨炼了学生意志,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集体观念,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精神得到发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与人交际、口头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童话故事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从而得到教育。

例如在《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教师首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丽的大森里,绿树成林,鲜花遍地,蝴蝶、蜜蜂成群结队的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一只叫欢欢的小鸟住在一棵大树上,她每天无忧无虑的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很多大卡车,把花草都给踏平了,把大树都砍光了,欢欢伤心地哭了。几天后,欢欢和她的兄弟姐妹流着眼泪离开了这片她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当她回头再看时,身后是一片片荒凉的土地和大片的树根……学生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内心深深受到触动,并决心从此定要以實际行动来爱护花草树木,并时刻提醒身边的人一起做好。从这不难看出小小一个童话故事所收到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四、多元化方式,强化学生意识

(一)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还必须结合晨会、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形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课后,教师可充分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部分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其他同学根据自己以往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写成方案,并让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明确:有好的学习行为不难,难的是把良好的行为内化成习惯,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即延伸了教学内容,又激活了思维,让德育更好的触及学生的心灵。

(二)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美好的心灵,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也很重要。如在学习《关心父母》一课后,可以及时的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谈一谈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特别是对关心父母方面做得如何,这样,教师及时与父母沟通,即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又促进了对学生的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自主评价,落实养成教育

如何来评价低年级的学生,使评价有利于鼓励他们积极向上,预防和克服不良品行的滋长?实践中,我发现把评价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学生自主评价,受到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经常依托《德育读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以达到德育深入人心的目的,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把好的行为内化成习惯。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