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写作活动设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10-13 12:10罗丽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语文活动拍摄写作

罗丽萍

摘要:笔者针对学生作文中素材平庸、题材老套的现象,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方便的方式:拍照写作,有计划、分层次、有主题地开展一系列语文写作活动,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在观看世界、关注生活、体察自我的同时提高语文写作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语文活动;拍摄;写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19

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语文教学应将语言学习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观察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写作实情令人堪忧

笔者参与连续三年中考语文作文阅卷情况发现,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因为题材老套单一,立意粗浅无法打出高分,大多学生只能得到基准分左右。考场作文虽然有精巧的结构和精美的语言,但是仍然存在题材平庸的现象较多;对材料解读粗浅,缺乏思想深度,简单归纳为:1. 材料雷同,内容陈旧。2. 材料堆砌,内容虚假。3. 投机取巧,套用时文。4. 内容幼稚,气度狭小。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都有或有过写作“恐惧症”。他们害怕写作的原因大多是觉得自己的生活经历少,学校家庭生活比较单调,没有什么可写,也写不出感情。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社会、教学三个角度探究发现:

首先,现在的初中生思维交流与阅读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他们看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了解很多事物,略微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者说是信息的传播者,缺少个人独立的真实的生活情感体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浮于表面、肤浅的,只是大量信息的接收而非吸收。

其次,发达的网络媒体对学生的写作影响弊大于利。网络方便、快捷、巨大的信息量等特点,导致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大大增加。母语首先受到冲击。小到网络交流的不规范用语,大到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偏差甚至误导,连基本日常学习生活也受其影响。如:书信被微信语言代替;倡议书等应用文可借网络“样板”抄袭;每天的收集整理代替了思维分析与创作。

另外,“急功近利”考试制度下,部分教师侧重写作技巧的训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文的根基:生活是母语的土壤。

二、生态语文写作的构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更是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学会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更是其中最为密切的一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笔者构想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有计划、分层次、有主题地开展一系列语文写作活动,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在观看世界,关注生活,体察自我的同时提高语文写作的兴趣与能力。作文教学也就能真正做到了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确定,从学生视角出发,围绕学生作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写作搭建支架。力求在生态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目标。

三、拍摄生活写作的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他很早就指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生活即语文”即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基于学生生活和语文教学的双向考虑,尝试以拍摄生活瞬间,捕捉生活细节,沉淀情感体悟的方式,设计多样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活动,有序地展开教学,为学生建立语文写作学习和生活体验的勾连。教學策略如下:

1. 宏观教学“三计划”

首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制定具有针对性、预见性、普遍性、目的性、明确性等的计划,是写作教学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列宁指出过:“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计划在语文写作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按时间长短,在七年级开学之初就设定了作文教学活动的“三计划”:学期计划、学年计划、三年计划。以三年计划为例:

七年级注重积累和奠基。针对新生依次设计“我,原来如此”“我的理想”“我的烦恼”“追求完美”为主题语文活动任务。让学生收集亲朋好友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照片和生活中有自己痕迹的照片等,进行观察、描写、反省、感悟,形成由单面到多面,由浅入深的一次次自我认知,也是较为客观完整的一次写作训练课程。

八年级注重延伸与拓展。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八年级学生有了较明确的精神追求。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对此设计的语文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寻找和学习。笔者设计了“身边的你”“走进这样的你”“不为人知的你”“懂你”四个主题,要求学生,拍摄身边熟悉的陌生人的生活照、工作照等。力求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打开写作的视角。

九年级注重思辨与理性。蔡明老师在阐述“生态写作”时说,写作“必须跳出写作学科的范畴,必须进入生命、生活、生长的方方面面”。只有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其思维的深度,训练其思维的灵敏度,学生的作文才会具有更大的立足地和更强的生命力。九年级的学生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辩证思维方式。笔者安排学生拍摄“关注他人”“聚焦”“不一样的他(他们)”“感悟”这四个主题的生活画面的活动,关注他人,学着用成人的角度审视生活,自我反省,在观察、探讨和写作中反思感悟。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目的。

2. 多方体验“三主题”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且系统的教学工作。“主题式写作”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完成一系的写作活动。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圆点,依次以“三主题”:自我意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为半径,呈现出视线和思维都逐渐向外发展的一个写作趋势。学生通过主题活动,拍摄中呈现更多的生活细节,由“我”看到的世界到更多的其他的“我”看到的世界,这样学生的视线和思维在丰富在拓宽,对世界对社会对生命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自我的思考也越发成熟。

笔者在“自我意识”的主题下安排了“这样的我”“追梦的青春”“成长的烦恼”“为我骄傲吧”四次话题的写作;“人与自然”的主题设置了“自然风光”“不起眼的角落”“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四次图文并茂的真习作。“人与社会”的活动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当下动态热点设计,既能激发学生拍摄收集照片的兴趣,也能与时俱进,与考点统一。

如:以下八年级的一个男生路边拍摄的一张照片和所见所感的一段文字:

现在早已是冬天。没有雪,但也不免有一点儿干冷,按理说,树上的叶片应该渐渐泛黄,又凋零。但是在我看到的景象中,却又不失绿的色彩。四周寂静,没有风吹动枯草的声音,也没有平时人群熙熙攘攘的吵闹声,没有平日里商人讲价时,相互附和的声音。有的只是无比的宽阔与宁静。

身边的景色仿佛突然颓废,干枯的树枝与叶片缠绕的分不清楚。阳光忽明忽暗,挑动着敏感的树梢。想象一下,风触动树梢,却没有声音。走在绿林丛中,这般宁静还是被打破了。放眼望去,枯黄的,犹如无数莹白色的手指交错的树枝上。那树梢末端,竟嵌着一个鸟巢!在如此寒冷的冬日里,这分明是一个惊喜了。她就如一枚太阳,火热地傲立枝头,周围渐渐亮了起来。我等,矗立在这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多么期待在冬日里一只飞鸟的到来?来打破这种沉寂。

该同学以前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问世事,但是这样方便有趣的拍照写作活动以来,他记录了很多生活发现,这段文字呈现着他在自然体验中自我的全新的感悟,他的学习热情、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在进一步提升。

3. 换位思考“三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学生不同的感受方式。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按照计划从主角、配角或是旁观者“三视角”来审视生活。

学生的视角不同,他们在拍摄同一情境的照片时,选取的角度也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学生的生命体验以多种角度与方向进入到创作世界。在现实的写作中,学生以一种叙事模式为主导的同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叙事模式,从而使作品出现不同的视角变化,使作品显得丰富多彩,既有利于表现人物和事件,也有利于作品主题的突出。课标说,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每次构思出来的习作既是一部作品,也是他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凝结着作者的认知。以下是一位七年级女生拍摄了路边一个镜头,从旁观者的视角思考:

一位跪在街边乞讨的乞丐。他身穿破旧的衣服,头上包裹着一块粗糙的围巾,肩上背着一个脏兮兮的白布带。他的面前是一个红色的塑料杯,用来向路人乞讨时,让路人扔钱。

我站了许久,都不见有任何一个人往他的塑料杯里放钱。我想是现在的人都这么没有同情心,连力所能及地施舍一些给有困难的人都不愿意,人性真是薄凉与自私啊……但转念一想,现在新闻里报道的“职业乞丐”有这么多。白天乞讨,晚上却在高等的酒店里大鱼大肉。在这些报道出来之后,许多善良的、乐意帮助他人的人又该多么伤心啊!他们之中有些人或许并不富裕,每天早出晚归,或许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心中的良知让他们对于弱势的乞丐无法视而不见。但是,到最后却发现,自己的血汗钱却被骗子拿着那些钱逍遥快活……那么,下次他们就该纠结了,到底要不要帮忙?

所以,到底是路人没有爱心,还是职业乞丐伤了他们的心?

该同学跳出了自我的生活小圈子,对社会现象的困惑和关注,正是学生在生活体察中发展与提升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4. 成果展示“三分享”

初中生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表现在写作中,尽管有时很片面但很有主见,有自信。最轻松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罗斯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因此,教师应在写作教学时针对教学目标和学情,搭建有计划、有要求和目的性的交流平台。

经过前期语文活动体验与积累,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不少真实的、新鲜的、个性的收获,这时笔者建议通过课堂交流、个人作品成册展示、家校网络推送的“三分享”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乐趣,强化创新动机。成功是人生命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帮助学生成功,培養学生成功心理。

另外,还可以与时俱进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效仿央视朗读者、同图异作、旧作新感等方式,在学生现有的成果基础上再突破。

社会造就学校,学校服务于社会,教育来自社会,最后又走向社会。学校和教师既要让学生从小树立服务于社会的观念,又要让学生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开阔视野,获得知识经验,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写作指导,正是借助语文教学设计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的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上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 贾龙弟.语文教学本体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 314031)

猜你喜欢
语文活动拍摄写作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