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威”式现实主义 “顾伯”的戏里戏外

2018-10-13 10:28陈珂
时尚北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北京人艺曹禺雷雨

陈珂

“顾伯”,北京人艺的年轻人都这么称呼他。早就耳闻顾威对话剧的热爱,见到顾威后,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年近80岁的“顾伯”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没有太多丰富的表情与举动。但是只要开口谈起话剧,顾威讲得是如此生动。

排戏即锻炼

在顾威导演身上,记者首先看到的是选择。问他现在怎么锻炼?他说他最大的锻炼活动就是排戏。

“排戏实际上不比运动差。比如安排调度啊,给演员说戏啊,你都得要‘起来。因为我是演员出身的导演,到一定时候,就做个示范,说不清楚的时候比划比划。”他说。

记者明白了这是精神的力量对身体的影响。他特别肯定地说:“这个很明确。比如我有半个月不排戏,哎哟我就腰酸背痛。一排起戏来,也没毛病了。”

顾威没有像现在时兴的每年计划去哪儿旅游。只是还想从莫斯科坐江轮沿着伏尔加河一直到圣彼得堡。“我们这代人是看着《列宁在十月》、《夏伯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长大的。所以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他说。顾威曾参观过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他用兴奋形容当时的心情。“那些名人都在这墓地里头,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墓。”他说。

哪怕是去俄罗斯,顾威也还是没有时间。“我总觉得,干戏的有戏排,就不必非得推了这个戏。”他说。

除了话剧,顾威说自己“还真没什么别的特长”。生活上,很多年来,家里规定每顿饭之后刷碗是他的任务。顾威的女儿跟他住在同一座楼不同的楼门,他讲到凡是遇到女儿来家里吃饭时,声音略低地说:“我就不刷碗了。”他的表情、语气里透着自己的小心思。

顾威的生活习惯也是围着戏转的。大概有几十年了,顾威每天凌晨2点才睡觉。在此之前的休闲活动除了看电视就都是跟戏有关,如今多了一个,“刷朋友圈”。“我那朋友圈都是干戏的,发的消息,不是戏的,删掉,我也不看。”

记者继续问他:怎么删掉?他答:“不看他的朋友圈。”字字清晰、节奏匀速,仿佛给微信的操作披上了一层话剧台词的诙谐。顾威又抽了一根烟。采访过程中,顾威抽了好几根烟。抽烟、喝茶、喝咖啡都是有助于思考的习惯。晚上演出前,顾威可能会新砌一杯茶。甚至有时候睡前或者半夜醒来,他能喝杯咖啡。

有时排戏过程中要改剧本,凌晨2点多钟睡觉了3点45,顾威准醒。这时他有可能突发奇想地点上烟,“把这事儿干了”,他指的是给剧本提意见。

北京人艺有时会给顾威看剧本,让他谈意见。“有时候我会推掉,没有这个时间,实在推不掉了,那么你别催我,我什么时候看完,什么时候算。我平时什么时候精神了,什么时候看。”他说。记者看到了谈热爱时的肯定与谈现实条件的不得已,人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也有自己的个性、脾气。一个人的表述态度与一个人的艺术观念有相符之处。

顾威遵循的一直是“现实主义理念”。他不太爱看非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即使有他爱人参演。“我爱人参演的,我也问清楚了,哪集有你。”顾威一次又一次让记者感受到他言语中的幽默。

记者提到顾威语言中“幽默”的习惯,他说:“真正好的戏你接触多了,它是有智慧的。”

真正搞戏剧的人

顾威100多个微信好友多数是因为三年前成立的五十六号戏剧工作室。有时候也会接到各地的邀请,老先生有一个原则,人家请你是人家看得起你,因此,你到那儿去,也不讲条件。

湖北襄阳有人想排《雷雨》,让顾威去指导。“人家那儿,都是大家凑到8万块钱,他们要搭景、租衣服,基本上没什么导演费,我说不用,草根《雷雨》,你们能够坚持,我就来排。”他说。

顾威导演的《雷雨》是人藝排练《雷雨》的第三版,在过去两版分别以阶级斗争、社会问题为主题的历史基础上,顾威将“繁漪”定为第一主角,认为是她挑起一切矛盾冲突,并激化矛盾。并将主题定位为“人性的挣扎与呼号”,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认为这一版是最接近曹禺先生原著精神的一版。

顾威特别崇拜曹禺。他尊重剧本。排《雷雨》时,他拿出4个月时间让演员练台词。“不能加:嗯、啊、那、是。有很多演员把自己的语言习惯带到经典当中,这不行,多一个字儿都不行。曹禺先生的《雷雨》里有倒装句,这是因为他那个时代的特点。有的演员就说,这怎么不顺?我说,曹老爷子怎么写的,就要按这个台词说。这才保持了《雷雨》的味道。”他说。

顾威对曹禺先生的话记得特别牢。“曹禺先生有话,说的很明确,写戏写什么?写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你琢磨琢磨,好的戏真是这样。咱还说《雷雨》,繁漪发现周萍跟四凤是那么一种关系,这就是人物关系的一种变化,周朴园发现鲁侍萍原来是之前的侍萍,这变化多么巨大啊。”他说。

日本四季剧团邀请去演《雷雨》,第一次邀请的时候签证需要时间没有去成,后来对方又第二次邀请。顾威后来发现,对方搞的话剧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他说,这是真正搞戏的人。“因为浅利庆太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干话剧的,他那个剧团有几个老演员跟他岁数差不多,都是学生时期跟他一起搞戏的。他把四季剧团做到一定规模之后,把这些人找来,有戏演戏,没戏,我养活你。嘿,我觉得这个,有义!”他说。

顾威记得戏剧学院毕业典礼上曹禺先生说的话。“曹禺先生老早就告诫过我们,搞戏没有发财的,历来如此。要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这是曹禺当时说的话,别的我都没记住,但是这个我记住了。”他说。

现如今在工作室,顾威也跟年轻人说,想要在这儿发财,不可能。因为我们就是搞戏,一个戏也许搞成,能卖点票;一个戏,也许就无声无息,很可能就赔。我得看这戏值得排不值得排。

“3年前,这几个年轻人‘撺掇我成立了工作室,每年排三四个戏。这几个还算听话,3年来,路子基本没有走歪。”他说。

戏外也有现实主义

记者在顾威的言语中看到了他两个平时生活中常做的事情,一个是请客吃饭,不光是演员,还包含台前幕后所有人。另一个依然是关于“选择”,他在看过剧本后面临是否排这个戏。记者问前者是否跟他导演过如今已经上演500多场的《天下第一楼》有关?他说基本“不敢”去全聚德,只要去,无论多么隐蔽,都会被工作人员认出来,安排到包间而且免费,所以“不敢”去了。他对餐馆并没有研究,他说即使有点余钱剩米请大家吃饭时,也是年轻人点餐。

提到“看剧本”,或者说评判一个戏,顾威自称是“老保守”,他坚守现实主义。他怎么看剧本?他说:“老师教给我的,一个戏立得住立不住,看人物。”

顾威学导演时已经47岁了,之前他一直是演员。“我就有点着急,我就想从夏淳老师那儿淘换点。我没敢说捷径,我就问导演最基本的是什么?”夏淳的回答很简单:导演的基本功的基本功,是把戏排明白。“我现在也是这个标准,因为话剧是瞬间艺术。”顾威说。

后来,夏淳还告诉顾威:“别挑剔剧本,这也是现实主义,只要一个剧本有三个能立得住的人物,你就认为这是好剧本。别百般挑剔,现在没有曹禺了。”据说,《天下第一楼》最初也是因为人物能立得住,才慢慢修改为后来的好剧本的。顾威同时是斯坦尼派的践行者,其导演工作的第一条,就是帮助演员塑造人物。

顾威会在排练过程中体现他的现实主义理论与方法。

2004年,顾威导演《龙须沟》,他想找一个类似于龙须沟的地方去看看。他带着剧组成员找到北京的一条臭水沟。有的小女孩儿一下车就受不了那里的味儿。可是就在臭水沟的边上,很多人家就在平房外面搭起桌子吃饭。在垃圾堆放的地方,旁邊屋门口有人喝小酒,活得很滋润。这对顾威触动很大。因此,顾威在导演《龙须沟》时告诉演员,千万不能演苦难。

如今拿过一个本子来,顾威不太费劲就能判断出人物及人物关系是否能出一台好戏。他说这种感觉就跟过去北京人艺包括后楼勤杂人员、剧场服务员看戏的联排,就会判断,这是不是咱们剧院的戏。顾威说,人物的根基是现实存在的,这就是现实主义。他说,北京人艺是“搞现实主义的”,铿锵有力!

顾威排戏,也侧重演员的表演一定要真实。“都得要真,不能在台上去作状。”他说。“很多年轻演员愿意跟着我排戏,他们说,在外面排了好多戏了,没有导演这么要求,但是他们觉得,这样要求是对的。”顾威合作的演员有的在剧团,有的是北漂,有的可能会克服一些困难来排戏,顾威觉得人家愿意来就很好。

“所以得请客呀。”顾威突然转向请客吃饭的事儿,语言中的幽默感一直贯穿采访始终。

猜你喜欢
北京人艺曹禺雷雨
雷雨天
雷雨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