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的探讨

2018-10-15 07:15李秀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达标率

李秀华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随着环境的污染及感染机会的增多,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约占10%左右。该疾患难于治愈、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往往承受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反复住院治疗期间,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对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也因此而有所下降[1],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2]。在本项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28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2±6.3)岁,病程0.5-48个月,平均病程(13.6±5.7)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咳嗽,发热、畏寒、呼吸困难,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胸水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参考2012 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排除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5月)和观察组(2017年6月-2017年12月)各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具体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助摆放侧卧或半卧舒适体位,患者饮食以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为宜,少食多餐,尽量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吸氧,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并需要抽出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配合临床医师的操作。日常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增强肺活量、提高身体素质,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指导呼吸节奏,以缓慢腹式呼吸为主,避免剧烈咳嗽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向患者讲解护理路径包含的护理内容,护理及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争取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入院后1-3天,完善患者入院后的所有文档记录需在24小时内完成,另外,在此期间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要长时间治疗,病患会为患者带来强烈的疼痛感,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需尽量采用温和的语气,并善于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到疾病是可以战胜的,从而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临床预后,同时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帮助患者进行临床各项检查或预约,讲解出院计划;2)患者住院第4天,完善基础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同时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有创操作,如胸腔积液抽吸或引流等,观察PPD实验结果,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同时密切关注用药不良反应,参照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用药、作息、饮食指导。3)患者住院5-7天主要内容有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健康教育,胸腔闭式引流的计量,评估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同时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以备后续工作的逐渐完善。4)住院第8天,仍然以抗结核药物 与胸腔闭式引流为主;5)出院日,患者拔除闭式引流管后的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临床疗效评定[3]:痊愈:患者无胸痛、胸腔积液,无胸膜肥厚;显效:胸痛显著缓解,胸腔积液吸收>80%,无胸膜增厚;有效:胸痛有所缓解,80%>胸腔积液吸收>50%,胸膜稍增厚;无效:无任何治疗效果。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定[4]: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等,满意率=十分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得分≥60分时为达标。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检验方法选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优于对照组85%(34/40)(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31/4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1 00%,住院时间为(13.5±2.1)d,住院费用为(0.9±0.1)万元,显著优于对照组85%,住院时间为(18.2±4.9)d,住院费用为(1.4±0.3)万元(P均<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结核杆菌可通过肺门淋巴结,途径淋巴管播散至胸膜导致引起胸膜炎[5],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依从性差,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

临床护理路径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患者自入院第1天至出院日的护理工作需严格遵循工作流程,具有显著的连续性、计划性。该护理方式以患者为核心,参考患者的身心状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制定护理计划,患者可充分了解自身的治疗计划,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已从性。临床护理路径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护理工作时间表,护理人员根据时间表进行有计划、预见性的护理工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持。另外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使护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公开化,有效的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增加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安全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在本项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预后,改善医患关系,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操作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达标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更正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激素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