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全生长期16种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

2018-10-15 06:21龚姮姮胡思平艾鑫卫黄文邺廖照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果期种元素紫苏

龚姮姮 胡思平 艾鑫卫 黄文邺 蔡 涛 廖照江

(1. 三峡大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2. 宜都市环境监测站, 湖北 宜昌 443000)

紫苏(Perillafrutescens),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一属;紫苏为《中国药典》收载入药,属于第1批次被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中药之一.紫苏因有多种活性成分而备受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紫苏籽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具有一定的预防性降低血脂的作用,紫苏总黄酮有抗氧化性,挥发油、有机酸、酚等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1-5].目前,对紫苏属植物药用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上[6-7],而对其无机元素的相关报道甚少.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中药品质非常重要的基础保障,紫苏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对其无机元素研究十分必要[8-15].

本研究以紫苏全生长期根、茎、叶部位为研究对象,应用ICP-MS对紫苏样品中16种无机元素(Na、Mg、K、Fe、Al、Co、Cr、Ni、Mn、Cu、Zn、As、Se、Cd、Hg、Pb)进行了定量测定,并进行分析,旨在对紫苏全生长期根、茎、叶部位从无机元素角度进行动态变化分析,为全面评价的紫苏的药食两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为紫苏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紫苏子药材购买于湖北宜昌西陵区.该样本经三峡大学王玉兵副教授鉴定为湖北紫苏(Perilla.Frutescens).

标准品:混合标准溶液(含量:100 mL;批号:8517)购自Thermo Elemental;硝酸(优级纯)购自天津市科密欧试剂有限公司;过氧化氢(优级纯)购自天津市科密欧试剂有限公司;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1.2 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 Series 2(PlasmaLab 2.0数据处理系统)美国Thermo公司;德国sartorius BS224S电子天平:深圳市朗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条件

检测K、Na、Mg、Al采用冷焰模式,Fe、Co、Cd、Ni、Mn、Cu、Zn、As、Se、Pb采用碰撞池反应模式(即CCT模式)[16]测试.在最优化仪器工作条件后,两种模式的相关工作参数见表1.其中雾化气、助燃气、冷却气及载气均为氩气,CCT碰撞气为氦气.

表1 ICP-MS仪器工作参数

续表1 ICP-MS仪器工作参数

1.3.2 样品采集与制备

紫苏种子于2017年6月5日播种,直至2017年6月15日发芽长出两对叶片,对幼苗进行移栽,将幼苗移栽至面积(5 m×7 m)实验田,每组幼苗随机种植.移栽后每隔20 d后按规则采样(20、40、60、80、100、120 d).

采样方法为对角线取样,在实验田对角线上选定5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上按规定的面积(50 cm×50 cm)内采样,每个点采取至少一株紫苏,按根、茎、叶三部位进行采收.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按不同生长时期可分为:营养期(0~60 d)、开花期(60~100 d)、结果期(100~120 d).

紫苏样品采集后,先用自来水洗去上面的泥土等杂质,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再用纱布吸取样品表面水分.于105℃下杀青,再在65℃烘48 h,制成干样.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准确称取粉碎后紫苏样品0.500 0 g置入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向消解罐中加入2.00 mL浓硝酸和2.00 mL过氧化氢,然后密封消解罐并置入烘箱中,180℃恒热8 h,冷却后小心打开消解罐,用稀硝酸溶液稀释并精确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制得待测样本溶液,每个部位每个时期平行四个样本,全程做空白对照样.

1.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内标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移取铑(Rhodon)标准液和铼(Rhenium)标准液各1.00 mL于1000 mL容量瓶中,加1%稀硝酸精确定容,配制成1000 μg·L-1的内标储备液,然后再用移液管移取1.00 mL内标储备液,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1%稀硝酸精确定容,配制成浓度为10 μg·L-1内标使用液.

待测元素标准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移取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1.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1%稀硝酸溶液精确定容,得到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然后采用逐级稀释法将多元素混合标准液释成质量浓度为0.5、5.0、10.0、50.0、100.0、200.0 μg·L-1的标准系列溶液.

在选定测定参数下,将所配制的混合标准系列溶液用ICP-MS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绘制出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见表2.

表2 各元素标准曲线

1.3.4 精密度试验

取标准曲线第3点溶液10 μg·L-1,连续进样6次,各元素含量RSD在0.780 2%~4.823%,均小于5%,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1.3.5 重复性试验

取紫苏茎(20171015)样品粉末0.500 0g,平行6份,按“2.3.2”项下方法操作得供试品溶液,测定,各元素RSD为1.250%~7.904%,结果均小于8%.

1.3.6 加标回收率试验

取紫苏茎(20171015)样品粉末0.250 0 g,精密称定,加2.00 mL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100 μg·L-1,按“2.3.2”项下方法操作,计算各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在84.35%~109.7%.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研究了紫苏3个生长期、3个部位中16种元素的含量和变化趋势.紫苏的3个部位:根、茎、叶.16种元素是:K、Mg、Na、Fe、Al、Co、Cr、Ni、Mn、Cu、Zn、As、Se和Hg、Pb、Cd.其中前13种是生命必需元素,后3种有毒重金属元素.3个生长期为营养期(0~60 d)、开花期(60~100 d)、结果期(100~120 d).

2.1 16种元素在全生长期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2.1.1 16种元素含量分类

按含量分类,16种元素可分为4类,高含量元素:K、Mg,它们的含量通常在465~24 000 μg·g-1.中等含量元素:Al、Fe、Na,它们含量一般在35~3 471 μg·g-1,低含量元素:Pb、Mn,Zn、Cu,Cr、Ni,含量处于0~365 μg·g-1.痕量元素:As、Co,Hg、Se,Cd,其含量处于0.04~4.30 μg·g-1.

2.1.2 16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16种元素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总体上都表现为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下降趋势特别明显的是K、Mg、Na、Fe、Al、Zn、Cu、As这8种元素,营养期20 d时在茎中的含量非常高,随后快速下降.下降趋势最明显的K、Mg、Na、Fe、Al等5种元素,除了保持总的下降趋势外,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趋势尤为明显,降幅分别是2、6、74、86和99倍.这与紫苏生长过程茎的扩张幅度最大相一致.根和叶中的这5种元素虽有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也就是说,在紫苏各部位扩张过程中,这5种元素也继续吸收同化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含量.这表明,随着生长期顺延、紫苏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这5种无机元素的总量也是保持增加态势,并与有机物增量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

图1 全生长期16种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大部分元素(如K、Mg、Al、Fe、Zn、Cu、Cr、Ni、Co、As)含量随生长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结果期的100 d出现回升,即下降曲线在100 d出现峰值.只有As、Se、Hg未显现出下降趋势,并且这3种元素在生长的中后期还出现峰值.也有少数元素:Se和Hg,分别在结果期的100 d出现峰值.大部分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可以用全生长期的生物量的增长规律做出合理解释.本文对紫苏全生长期的干重进行检测的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紫苏全株生物量随着生长期的推进,呈急剧增长态势.所以,在生物量的稀释作用下,元素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

表3 不同生长期紫苏单株干物质(单位:g·株-1)

在100~120 d区间,增幅至此已经十分平缓,导致含量出现了峰值.所以,峰值的出现,可能并不存在特别的生理过程和增殖方式,而是生物量增幅至此处于停滞所致.

2.2 16种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含量规律

根、茎、叶属于紫苏的不同功能部位,其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不同,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同化也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别(如图2所示).

2.2.1 16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

根中,以100 d计,K、Mg、Al、Fe、Na、Cu、Zn的含量呈阶梯状,含量分别是3 682、2 172、540.4、401.1、263.9、43.90、43.79 μg·g-1,K和Mg的含量最高,Al、Fe、Na次之,而Cu和Zn的较低.除了其中的Al元素以外,K、Mg、Fe、Na、Cu、Zn均属于营养元素,紫苏各部位都表现为K高Na低、Cu富Zn足的状态,符合人类对K和Na摄取比例,以及对Cu、Zn元素的微量摄取需求.

图2 根、茎、叶部位无机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2.2.2 16种元素在茎中的含量

仍以100 d为例,茎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K、Mg、Na、Fe、Al、Zn、Cu、Cr、Mn、Ni,分别是11 442、3 866、195.0、173.8、43.86、22.01、14.49、12.10、6.798、3.795 μg·g-1.K、Mg含量最高,K含量尤其高;Na、Fe、Al含量居中,Zn、Cu、Cr、Mn、Ni的含量较低.K作为机体重要的电解质,能维持肌肉的韧性和正常心律,并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紫苏茎有顺气、安胎、化痰和发散风寒等功效,可能与K含量有关.

2.2.3 16种元素在叶中的含量

叶部位含量,仍以100 d计,含量最高的元素是K、Mg、Al、Fe、Na、Zn、Mn、Cu、Cr、Ni、As、Se、Hg、Pb,含量分别是6926、6571、893.6、666.3、273.3、55.80、37.08、12.95、3.990、3.220、2.460、0.420 1、2.450、2.301 μg·g-1.叶部位的这14种元素依然是呈台阶分布,其中,K、Mg含量高,Al、Fe、Na含量较高,Zn、Mn含量居中,其余元素含量较低,紫苏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有益元素.

2.3 根、茎、叶3部位中人体毒害元素分布

非金属元素As和重金属元素Cd、Hg、Pb,被认为是对人体毒性最大的4种元素.紫苏根茎叶中As、Cd、Hg、Pb含量都比较低,列在表4中.

表4 120 d时根茎叶As、Cd、Hg、Pb的含量(单位:μg·g-1)

2.3.1 4种毒害元素的含量变化

As、Cd、Hg、Pb,这4种元素都呈现出随生长期的下降趋势,随着紫苏各部位有机物含量的增长,这4种元素被稀释,含量减少.

As、Hg两种元素在结果期的100 d出现回升,这可能是因为As为生命必需元素,与紫苏组织中特定物质有识别与结合,并在结果期含量升高.而Hg元素具有挥发性和烷基化特点,在结果期通过叶的表面吸附而使其含量上升.

2.3.2 4种毒害元素的根茎叶3个部位的含量比较

As、Cd、Hg和Pb,这4种毒害元素在根、茎、叶3部位中的含量都较低,总体小于3 μg·g-1.其中As<0.1 μg·g-1,Cd<0.3 μg·g-1、Hg<0.5 μg·g-1,Pb<2.0 μg·g-1.As、Cd、Hg、Pb的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17](WM/T 2-2004)(As≤2.0 μg·g-1、Cd≤0.3 μg·g-1,Hg≤0.2 μg·g-1、Pb≤5.0 μg·g-1)的限量标准,仅紫苏叶中Hg元素含量超过的限量标准,有可能与其土壤背景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常量元素中K、Na、Mg在机体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参与酶的激化过程,维持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且毒害元素含量低可以保障食用安全、增加营养价值.

3 结 论

1)紫苏在营养期(幼苗期)对各无机元素的需求量是最大的,16种元素都是在20 d时含量最高.

2)紫苏的茎部位的无机元素含量最高,有8种元素在茎部位的含量都远高于根叶部位.

3)紫苏的根茎叶中毒害元素含量都比较低,As、Cd、Pb低于中国药典标准的规定值.

猜你喜欢
结果期种元素紫苏
构建一个人要花多少钱
结果期核桃树改接品种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
ICP-MS法测定谷物及其制品中13种元素的方法验证
岁岁紫苏
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期管理技术
五味子4种炮制品中5种元素测定及其赋存形态
结果期冬枣树如何修剪
《化学元素知识简明手册》(第二版)
苹果结果期果园温度空间分布规律